★ 2016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
★ 2016 臺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最佳聲音設計獎
再拒劇團將在八月中旬推出【渾沌詞典:補遺】,係受黃亞歷導演之邀,參與【日曜日式散步者】微型實驗行動的製作,特此 恭賀他所執導的【日曜日式散步者】榮獲多項殊榮!以獨特實驗的影像敘事面對風車詩社在歷史洪流的失語與散佚,並獲各界肯定,佳評如潮。
風車詩社為臺灣第一個引入超現實主義思潮之文學社團,日治時期1933年秋天成立於臺南,這個以楊熾昌(1908~1994,筆名:水蔭萍)、李張瑞(1911~1952,筆名:利野蒼)、林永修(1914~1943,又名:林修二)等人所組成的小型同人詩社,是在日帝高壓殖民統治下,觸發臺灣土地活躍的百餘詩社中,至今少數我們還能尋獲詩文的殖民地文學奇葩。
早年風車詩人多赴日求學,彼時自歐陸法國新興的超現實主義正同步傳入日本,他們受到西川滿、北園克衛、百田宗治、西脇順三郎等人的影響,浸淫在前衛的文藝思潮之中。日本當時的超現實主義結合了主知主義,衍化出強調精神世界的理性秩序之面向,而由楊熾昌等人再引入臺灣本土的超現實主義,相較文壇主流的寫實主義則屬異軍突起,觸發了鹽分地帶作家的強烈抨擊,這些圍繞「薔薇詩人」們的論戰,也為傳入臺灣的超現實主義翔飛起不同新貌。
詩刊《風車》(Le Moulin, 1933.10~1934.9.)發行了三期(第四期未問世)即夭折,每期出版七十五本,以臺灣竹紙印製。風車詩人做為殖民時代的知識份子,他們的詩文透過帝國之眼,翻飛了種種南國的意象,水蔭萍口中的香蕉的色彩、水牛的音樂、蕃女的戀歌為文學運動注入官能聲響豐沛的饗宴,福爾摩沙成為詩人們的女神謬斯,而這「異國」凝視下產生的景緻,同時也意味帝國主義的視線延伸。
然而最終抵不過島內的異議聲浪,風車詩社作為一個同人團體戛然而止。此後,在臺灣未結束日治時代前林修二因病早逝,1952年李張瑞因白色恐怖遭受槍決,同年,楊熾昌於文壇宣布封筆,餘生以報導人身份渡過。在今日臺灣主流文學史中,風車詩社始終邊緣至缺席。
【日曜日式散步者】9.15即將上映,在此之前,歡迎搶先參與8.19-8.21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之 系列演出。
【渾沌詞典:補遺】購票請至兩廳院售票,現正熱售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