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公寓聯展《位移之城》作品介紹 ─〈神遊生活〉酸臭之屋



  當代都市人的生活,雖然大多並是非無家可歸,但在整體社會環境不穩固的情況下,即使是擁有居所,仍然處於一種類似於「精神遊蕩者」的狀態。在此種狀態下,精神是消極逃避的也是積極追尋的。我們為了各種慾望經常性的在城市裡遷徙遊蕩,不斷的更替身分,與不同的人產生關聯;傳統家庭概念逐漸轉變成四海為家的「城市游牧」景象,往往在今日的居所之中,只有暫時性安置身體休憩,並無法於定點長久安居。
 
  此種精神遊蕩之感受,聯想到班雅明在《巴黎,十九世紀的都城》中提及:「波特萊爾的天才是寓言性的,憂鬱是他天才的營養源泉。由於波特萊爾的緣故,巴黎第一次成為抒情詩的題材。他的詩不是地方民謠;與其說這位寓言詩人的目光凝視著巴黎城,不如說他凝視著異化的人。這是漫遊者的凝視,他的生活方式依然為大城市的人們與日俱增的貧窮灑上一抹撫慰的光彩。漫遊者仍站在大城市的邊緣,猶如站在資產階級隊伍的邊緣一樣,但是兩者都還沒有壓倒他。他在兩者中間都感到不自在。他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避難所。」

 
  在這段文字之中,更進一步的想著墨於「避難所」的空間概念,企圖探問:如果臨時避難空間是有生命的,那「他(她)」又會如何看待在其中生活與漫遊的人們?空間相對來看,是否也在大環境下漫遊?

 
  透過這兩個問題的探索,期盼能站在城市(空間)的視角裡看著自身游蕩,找尋到人們在「漫遊者」狀態裡更深刻的意義,並透過表演在這樣人與空間共時感應的連結下,找到漫遊者彼此間生存的默契,創造出大環境下所缺乏之集體浪漫的氛圍。

 
  展演形式從參與式、臨場藝術的概念出發,結合文字、攝影、戲劇、行為、裝置、聲音、影像……作品,以永和巷弄內的老住宅(酸臭之屋)為主軸,擴散於屋內外各處呈現。表演者與觀眾皆是同屬於「精神遊蕩者」的身分,透過作品發生時間的流程安排,與觀者在現場的參與碰撞、互動、共感,提供多個焦點與訊息,讓區域空間產生莫名之戲劇氛圍,並由觀者自行接收解讀,拼湊出開放解讀的故事歷程。

創作團隊介紹




薛姝瑀
1994年生。目前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創作媒材大都以攝影為主。從生活的各個面向關注社會,從中探討自我意識。

郭書豪
1990年生於台北,大學時期始接觸藝術領域,並開啟了創作的人生。利用影像將個性留存與傳遞,同時亦將攝影結合其他領域,生產出更多元的作品。

杜易昂
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繼承前人的故事、而後重新創造,在這文化拼貼的時代,找尋屬於末代七年級生的台灣文化。

陳考齋

本名陳孝齊,生於1990年台灣,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所碩士生。創作形式受到各類次文化藝術啟發,研究於戲劇編導、雜耍、街頭舞蹈、行動藝術、臨場藝術。近年在永和巷弄內,與夥伴經營一個複合式藝文空間「Acid House酸臭之屋」。

宋偉杰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20歲,主業舞者,副職劇場燈光,文學愛好,悲觀主義。

林心詞
1987年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主修視覺傳達,輔修美術系。創作題材常從自身生活出發,昆蟲、液態、人體(特別是自己的身體)、慾望、時間,是常出現於創作中的元素。

許鈺羚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江源祥
1991年出生于台灣苗栗。現就讀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領域藝術團體『破空間』負責人。創作以劇場導演、行為藝術表演及現場藝術創作為主。 於非正式劇場空間創作,探索環境與身體對應于不同空間表演的可能性,挑戰觀眾和表演之間的界限,嘗試發展出與當代對話的現場表演。

黃萱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1995年出生。

李本善
1991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專長劇場表演、脫口秀。

李玟瑤
畢業於台藝大戲劇系,現為身聲劇場團員及破空間成員。


〈神遊生活〉

演出時間:2016/04/15-17 15:30 16:30 19:00 20:00 21:00
集合地點: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52巷
僅剩微量票券,請上臉書活動專頁購票: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96129750694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