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一些些消亡>Artist Statement/ Profile: 何采柔
Artist Statement/何采柔
我在十四歲的時候從台灣移居到美國生活。這個國家,家庭,文化被移植的經驗,獨立生活中得到的自由和不安定, 深刻的影響我和我的創作 。
在我的作品裡有著不平衡的特質,無論是人物頭部的角度, 各種形式的面具或扭曲不成比例的身體結構。我試圖以高飽和度的黃色色調,營造一個在空間裡鮮明的暖色整體照明, 使觀者在被鮮艷顏色包圍的同時面對損壞的意像.
在創作平面繪畫的同時, 我因為劇場設計的身分, 我以自己創作的空間為基底, 以觀眾的身分觀看空間, 再去思考在這個舞台上會發生的事件. 我試圖融合劇場設計的經驗來發掘在平面繪畫作品中更多的可能性.
展覽作品《結界》
個體物件承載著極度個人化的情境和記憶,代表的是一種時間的紀錄。這些物件編年、紀事,標誌青春、象徵那某個不可磨滅的一天留下的刻痕。
人們試著想要完善保存事物時往往會小心翼翼的將物件包覆起來,以確保它的安全、乾淨及完整。而這些物件,這些個人化的年份、珍視的情境、美好的記憶成為被覆蓋的物件後,卻因為只保留了淺淡的顏色及外在輪廓,而突然模糊了樣貌、喪失了個體獨特性。
我試圖以白布包覆物件的方式傳達『紀錄』被覆蓋而模糊的意像,此外,我以經過設計的方式將他們陳列在牆上,以表達一個人試圖保存『紀錄』將他們精心展示,卻又因為他的『珍藏』他的細心包覆,而導致事物消逝且喪失了獨特性的矛盾感. 我期望這件作品一方面是很個人化的、神秘化的、喃喃自語的,同時也是大眾化的、社會化的,以及開放閱讀的。
何采柔
台灣藝術家,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作品曾於上海美術館、上海當代美術館、 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2010年3月在邁阿密普萊克斯國際藝術畫廊(Praxis International Art) 舉辦個展, 曾獲得日本神戶雙年展評審特別賞、國際研究生繪畫大賽(MFAnow)首獎。 除了藝術創作, 同時參與劇場工作, 曾擔任河床劇團第1屆「開房間」戲劇節中的 「206號房」導演,2011年台北詩歌節中「未來的未來」之舞台設置。 平面及立體作品曾被刊登於美國 “New American Painting”, “Hi-Fructose magazine”, “Creative Quarterly”, “Juxtapoz”,以色列 HDL Magazine, 及倫敦 “Elephant Magazine”.
更多演出資訊:
《接下來, 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Labels:
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