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青春異語|也許只是為了將來的某一日——李慈湄

                                                                                                                 照片提供/ 李慈湄
文/ 音樂人 李慈湄

去年我看了《春醒》的彩排,看到最後才發覺自己上當,這不是年少輕狂也不是年少迷惘的戲,本來是傻傻抱著一種「近中年餘韻」,養足了所有大愛想要去擁抱戲裡這些迷途羔羊的......但看到最後才發現被甩了一個耳光——他/她們是演給我看的!——「哈囉,(還記得我們嗎?)我們就是演給妳這種,為了從這個世界活下來,狠狠把「青春」甩在身後,把所有不堪與疑惑都遺忘的人」。

所以我也第一次,在看戲的時候(而且這甚至是彩排、不是正式演出),兩度無法抑止地想要掩面淚崩。

我還是堅持我不是太懂得看表演。或者也許表演,有許多不同角度觀看。但是一年中有一次、或者一生中一兩次,透過觀看一齣製作,去接近那個非常純粹的精神,這是身為一個觀眾可以擁有非常珍貴的禮物。

再回頭講講春醒。看著彩排時我想,其實做一齣以青少年世界為本的戲,並不容易。就像在人生中,青春太容易被當成一場嘆息,如果這齣戲不是倚仗著每一個環節都做的非常精準,其實身為觀眾很容易對戲裡的主角感到不耐,覺得他們不過就只是一群虛擲生命的年輕人嘛~
                                                照片提供/ 再拒劇團(《春醒》2017首演劇照_攝影 王攻心)

但整齣戲把事情把握的非常好。每一個設計部門~嗯,我不擅長就不多說了。就說音樂,音樂非常好聽,雖說是流行搖滾,但是風格上仍然放進了很多從80-90的地下音樂風格,譬如說某一首歌裡我似乎聽到了Sonic Youth。這在在都顯示了這齣製作在技術與能力上純熟到,能夠將風格化的美學與技術,精準置放在一個流行的類型文化框架裡。這不禁讓我再回頭想,這就好像年屆中年的再拒(以及找來的這一群人),將自己青春以來的愛與痛一路帶著,以自己成年以來這十幾年的經驗與技術細細餵養,在今日成就成這個作品。也許只是為了在將來的某一日奉獻出那個純粹的精神吧。 同樣地,這是一件非常有愛的事情。但這裡面不只是愛,還有一路上真實漫長的付出。就像這個製作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精神與帶給我們的禮物,它是一整群人撐起來的,也很需要大家進劇場去支持。

vvv

青春異語專欄說明:
春醒後的餘韻,這裡願聞其詳。
回首青春的嗑到荼靡,
還是私刑了結虛偽社會的抗議,
歡迎百工鼓譟,異語無忌。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