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公寓活化剂-好戏专访台湾再拒剧团

公寓活化剂
- 好戏专访台湾再拒剧团

轉載自好戲網


一套公寓从真材实料的层面来说,会说,几坪?几居?朝向?采光?

一套公寓从使用经验的层面来说,会说,够不够包容?禁得起如何折腾?窗帘用多厚、灯泡多大瓦数才能体现它的温暖?

一套公寓从台湾再拒剧团的层面来说,会说,生活多功能整理箱?戏剧孵化堡垒?与“我”的战场?透明黑匣?会提醒你不断回头想想的、善良的拧颈器?

很特别吗?公寓与剧团、公寓与戏剧、公寓与我们不曾想到的。将戏剧表演移出黑匣,来到一处公寓,很特别吗?跟我们一起摇头吧,发出“早就知道”的声音,以表示我们因为剧团创作能量之大,而对他们“早就知道”,在台湾,公寓联展已经成功与观众“特别”连线到第三届。公寓在戏剧中活化,惯以严肃题材面世的再拒剧团用简单、日常的符号作为另一个起点,让人们思考公寓与自我、生活、经历的关联性,从而探索过去所发生的故事。记得文章开头吗?“善良的拧颈器”,这个比喻是用来表达能定时向后拧转脑袋的意思,懂得不断回头的人才能获取向前的最大力,不是吗?


好戏网:此次公寓联展的主题是什么?用公寓作为表演空间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再拒:以公寓作为表演空间在台湾的小剧场界并不是太稀奇的事,而这多数是因为经济上的考量;多数的剧团会选择将公寓整理成一个中性的演出空间,配合简单的灯光布景,开放给二十至四十个观众,成就一场精简的小演出。但公寓联展并不是这样发生的,我们在寻找环境剧场的可能性时回头发现了自己的公寓,惊觉到原来我们已习以为常的公寓里有著挖掘不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扎扎实实根源自我们的生活。所以相较於再拒剧团多数的制作,公寓联展的确非常「私化」且真假难辨,因为我们都拥有过去或现在在这间公寓内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以名状的我们也试图整理,于是在创作过程中,每每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第一届公寓联展我们想找到一个「人」,第二届谈的是何以为「家」,今年的公寓联展则是以「物」为题。我们想藉由随处可见并且已然不可或缺的「物」为引子,往下挖掘埋藏在表象之下的生命课题。「物」之为生活的必需,之为欲望的投射,之为情感的载体,之为抽象的隐喻,在我们的生命旅程出现又缺席,映对到的其实是生命主体的真实状态。


好戏网:公寓展所参演的创作是否都是为公寓(环境)所量身打造的?怎样的作品能参与到联展中?(请举例其中一两个作品)

再拒:公寓联展的演出皆是再拒剧团委托创作者依再拒公寓所量身打造的全新创作,基本上剧团会选择已与再拒公寓有著亲密互动的创作者,进一步沟通公寓联展的需求及主题,同时也倾听各创作者对於演出可能性的表述,激荡出有机的变化。例如今年的公寓联展,我们希望可以视观众为来访的宾客或友人,带领他们更为放松且自在地体验一整晚的演出,策展人河童与创作者沟通之后,决议将共同用餐这件事纳入其中一个作品之中,同时也对创作的内涵产生影响。而经过这样工作之下所产生出的创作多是无法复制於其他空间演出的。


好戏网:表演艺术回到生活中去,是否需要降低艺术要求来拉近观众距离?环境与艺术,哪一个是剧团优先考虑的?请进一步说明。

再拒:艺术是为了表达创作者的意念所存在的,如果这个意念无法被接收,艺术便失去了它的价值。亦然,观众永远都是表演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无论在任何场合从事什么形式的演出,都必须考虑到如何建立与观众的沟通。公寓联展这样特殊形式的展演,必须留心的其实是该如何在十几坪的小空间内打破观众或我们无形建立起的墙,将观众纳入公寓之中,和我们一起,与我们共享同一个空间和创造同一场发生。


好戏网:再拒希望看到的观众反应是什么?观众是容易被点燃的吗?剧团又是如何保持剧场互动的?前两届联展中有没有印象很深的观众?

再拒:每一件公寓联展的作品都期待带给观众不同的东西,重要的是,我们期待观众是有感觉的,并且愿意进一步思考我们所提出的生命课题。另外,在公寓内的演出,因为观众人数较少(约十至十二人),也因为演出性质的特殊,不同的观众组成也对创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时观众不仅仅只是安全的躲在黑暗中成为群体的一部份,每一位观众和演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个体间的化学变化也成就了这场演出。


关於再拒

好戏网:拒绝在现代社会文化中代表say no,代表叛逆,但剧团生存必然是以经济来源作为支持,与之特立独行的创团宗旨是否有冲突?又是如何平衡的?(较之内地以社会观察为创作出发点的剧团,多是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再拒:关於这个问题,也许可以参照之前再拒的剧团简介,我们以为,「『拒绝』亦非『接受』的反面,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寻求立足点的方式,在生活中实践个体自由与责任时所选择的态度。」如此拒绝所标志的姿态,并非是一个对所有事say no的死硬立场,而是我们在持续对自我的质疑之中,透过剧场创作,不断重新去反思,我们该“如何”存在。

这样的存在当然不仅关乎创作面,也关乎剧团营运的经济与政治面,而我们如何在所面对的每一个处境,每一个议题上定位自己,并且为所应为。相信在一个后资本主义时代,这不仅仅是再拒独有的课题与学习。


好戏网:据说,团长是个保持无政府信仰并时常打零工度日的导演,时值今日仍是如此吗?打零工的状态在现世是不稳定的指标,这种状态对创作有什么影响?

再拒:再拒的团长黄思农目前主要的工作是音乐创作、各类剧团演出的音乐设计,正如再拒许多其他的团员亦时常担任其它剧团的创作者、策展、宣传、灯光设计或演员等职务。在台湾的剧场环境,这些工作多数不享有劳健保,薪资亦不高,许多剧场人通常也在这些专案合作之外,从事与剧场无关的工作好维持生计,例如这一次再拒公寓联展的策展人,平时也在面包店打工。
这样的生活型态或多或少是团员每一个个人的选择,尽管我们拥有不同剧场领域的专业能力,不代表我们必须只做一样工作,并以此职业来定位自己。接触自己陌生的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它也会回头给予创作所需要的养分。


好戏网:拒绝原本的阶级地位又找不到集体共感,那代表必须拿出战斗的姿态继续抗争下去,这也是需要战斗资本的,再拒的资本是什么?

再拒:再拒的资本有很多,亲友们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我们剧作及演出的共鸣与期待,但最主要的是,持续的创作这件事本身,与我们思考该如何存在、面对世界的方式是同一件事。


好戏网:即兴是环境剧场的特性,脱离制式化表演,这对演员训练或者知识补强上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

再拒:即兴是环境剧场的其中一个「可能」,但若有和表演空间长时间磨合、认识的机会,即兴并非环境剧场的必要条件。而不论即兴与否,任何生动的表演都得维持它的「现场性」及「有机性」,因为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观者的「注视」下所完成的,而不同的空间属性亦会决定不同的表演质地,如再拒剧团第二届的公寓联展《居+》,因为演出空间的狭小、与观众距离的缩短,决定了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动作都会在观者的感官经验中放大,演员必须对自己的表演“强度”更为敏锐和审慎。


好戏网:曾看报道关於《美国梦工厂》,团长说过从危机与绝望也许会诞生什么,而这个“什么”在当时文章中是找不到答案的,现在有答案了吗?

再拒:一种思想,一种最终我们会称之为“希望”,并让全人类可以持续生存下去的思想,而这样的思想必从受压迫的人们与受伤的灵魂而生。


好戏网:请分别举例说明集体创作的一天、平日聚集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说一个怎样的话题,大家会大笑?

再拒: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们都大笑了。因为我们聚集的一天和平常的青年没太大不同。我们会吃会喝会看电影听音乐聊是非。至于集体创作就发生在生活之中,譬如,每个人拿起手边的一本书,食谱、诗集、小说甚至缴费单都好,只要一个人用吉他刷起和弦,就能不断接力地歌唱与动作。


好戏网:相较於很多白领剧(结合时下热点话题搞笑、娱乐性强的剧目),再拒有没有被说“显得很紧张与过於严肃”?剧团又是如何看待的?

再拒:有的。但不愿意接触这样剧码的人自然也不会走进我们的剧场。每个人有他喜欢的剧目,正如每个人有他面对生活的方式,就算一个人不愿意走进剧场看再拒剧团的戏,也不代表他没有在他的生活中,面对或思考过我们戏里所讨论的问题。另外,正如布莱希特(Brecht)所言,剧场里对於公共议题的讨论与思辩,其实是也是充满娱乐性的。 


好戏网:除公寓这个环境以外,再拒有没有还想去的空间作表演?哪里以及为什么?

再拒:除了黑盒剧场与公寓,我们也曾经在旧的酒厂仓库、咖啡厅、公园等地进行过演出。多数依演出计画适合什么空间,来决定演出地点,但实际进入一个非正规剧场空间时,空间的属性亦会反过来改变演出的质地。我们不排拒也希望能在更多有趣的空间进行演出,或是与内地的剧场合作交流,但都必须要与计划的属性一起思考。



时常讨论戏剧是什么,有人说戏剧就是一种对人的充权过程(意思是透过戏剧能找到力量感)、有人说戏剧是(剧创)给予和(观众)接收的艺术,采访中,我们并没有发出一条正式的问题去问再拒剧团认为的戏剧是什么,但是,大抵从团名“再拒”、公寓联展的起势与三年续命术的“脉象”看来,戏剧对于剧团,或者是他们勇于与社会、自我在一起的对冲法则。距离去年年尾举办的第三届公寓联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采访也是在更之前的时间,但再拒所回应的文字中所表露出的品质并没有受到时间的磨损,撰文至此,结束更像是一种开始,懂得撕开日常裂口探索与寻找活化的开始。尽管,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经常要面对很多选择,甚至不由得被选择,也很少人再去问“我是什么”和“我想要怎样”,对自己生活过去、现在经历的意义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