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就在本周!再拒劇團邀請您隨《美國夢工廠》一起下港發夢!

《我在這.../I'm here...》演員—杜逸帆(阿杜)



熟悉三缺一劇團、無獨有偶劇團作品的朋友肯定對阿杜並不陌生。在排練場上,他訓練有素、充滿控制力的身體,總是幫著想像力無限延伸,不斷不斷的嘗試各種可能,散發非常迷人、聚焦的演員特質。

《我在這.../I'm here...》中,阿杜時而扮演壓迫感十足的施暴者,時而展現天真樸實面向,還有更多的他,等你/妳進劇場來看。

------------------------------------

杜逸帆(阿杜)近期作品:

2013/07 三缺一劇團《月光光》表演者 國光劇團
2012/09~11 無獨有偶劇團《最美麗的花》船長 全省巡迴
2012/07三缺一劇團《男孩》操偶者 亞維儂藝術節
2012/06 三缺一劇團《LAB壹號‧實驗起動》表演者 松山菸場
2012/03無獨有偶劇團《神箭》操偶者 飾演光明大神 國家戲劇院 兩廳院NSO合作
2011/08 無獨有偶劇團《洪通計畫》表演者 第13屆台北藝術節 松山菸廠
2010/10三缺一劇團《偶戲練習:男孩》操偶者 國家實驗劇場 兩廳院第三屆新人新視野
2009/12三缺一劇團《我的第三個願望》演員 飾演小男孩 牯嶺街小劇場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2013衛武營玩劇節《美國夢工廠》日本觀眾如何說夢?

美國夢工場 2012去東京
FESTIVAL/TOKYO 12 新銳公募──日本觀眾如是說……


☆作品裡面所描述的社會狀況和日本很像,所以沒有不協調的感覺。我與演員們融入情感,最後自然而然就進入到作品中。飾演麥當勞叔叔的演員的表情和動作,有一瞬間讓我突然想起某種感覺。

☆很有趣。聽說這部作品所描述的是台灣年輕人,對於日本人的我來說,卻有感覺到很容易把握的東西。我認為,在幾個故事裡面設置各種各樣的結構,從各個角度來揭示問題意識。

☆雖然作品的內容很有趣,但是時間確太長了。我覺得一小時或75分鐘最適宜。有很多美麗的場面,美術很不錯,也很喜歡演員們。我認為,要是能將這部作品消息性很強的部份簡潔地整理一下會更好。

☆我認為這是一部充滿大量信息的作品。我才知道台灣也有跟日本的“寬鬆世代(台灣的草莓族)”相似的世代,我感到全世界都變成差不多了。我對演員們拼命的演技十分欣賞。

☆看了中國的狂人日記與台灣的作品,我感覺到了文化差異與表達方式的差異。

☆考慮了很多東西。不過,既冷嘲又POP,所以我從頭到尾一直能堅持看下去了。雖然稍微有點亂。

☆演員們細膩的動作精采。年輕人的想法與立場的狀況,不僅是台灣,或許日本也一樣。

☆在限制的空間當中有出色的舞台與燈光效果,我對整個創作的氛圍感到震驚。我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演員們都很出色。

2013衛武營玩劇節 美國夢工場 -----
演出日期_2013/11/2, 六  19:30, 2013/11/3, 日  14:30
演出地點_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1展演場 (鳳山區南京路449-1號)
票價_400元 (自由入座,熱賣中)
購票方式_兩廳院售票系統及全台售票端點 www.artsticket.com.tw,或7-ELEVEN ibon售票系統
 
專屬優惠_
//學生憑證購票7折,入場需驗證進場。
//兩廳院之友購票享9折。
//漢神超集卡卡友購票9折(入場時須出示卡片)。
//身心障礙者及其必要陪同人員(限1人)購票享5折;入場時請出示證件。
//衛武營之友購票享8折優惠。(此折扣7-ELEVEN、萊爾富及全家超商無法購買)
 
優惠套票_
//不限檔次,單次購買4張以上享75折。(請以2013衛武營玩劇節套票方式購買)
 
注意事項_
//目全長105分鐘,無中場休息。一人一券,憑券入場,適合12歳以上觀賞。
//為配合演出團體要求,遲到者請配合工作人員安排進場(約開演後18分鐘),中途離席者恕無法開放入場,如有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退換票事宜請於演出日十天前辦理,並酌收票價10%手續費。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內容資訊更動權。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2013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東京@11月衛武營玩劇節

 
尼特飛特爛草莓?七年級生=沒有夢想的一代?

   

從19世紀開始發展至今,美國夢儼然成為某種普世價值,許多人奉其為信仰,許多人則批評其過度強調了將物質財富視為衡量勝利和快樂的指標。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但這個由各色人種、不同階級的人所組成的世界,究竟活在什麼樣的共同夢想之中?


   尼特族?啃老族?草莓族?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約而同地被冠上失敗、不負責任、無可救藥的形容詞,他們沒有偉大的夢想,只想在星巴克的吧台後,默默為你奉上一杯咖啡。他們不再追求三十成家,不想買房子、車子,更不想生小孩,他們到底在想甚麼?對於未來,他們一個比一個茫然,卻十分肯定地把便利商店打工賺到的錢拿去買IPHONE;他們絕不求功成名就,只求能在星光大道上高歌一曲。上一個世代對世界的期許,到他們手上只剩下數不盡的網路自拍?這一群看不到未來的未來主人翁,為何要力抗上一輩的價值觀,他們如何捧著父母眼中毫無價值的夢想,固執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美國夢工廠》試圖從七年級生觀點,帶您見證新的世界觀是否已然成形。



【演出團隊】
演員│王安琪、黃緣文
王世緯、薛儁豪
舞台監督│林岱蓉
燈光設計│劉柏欣
舞台&影像設計│葛昌惠
音樂設計│蔣    韜
服裝設計│陳玉萍
演出日期_2013/11/2, 六  19:30, 2013/11/3, 日  14:30
演出地點_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1展演場 (鳳山區南京路449-1號)
票價_400元 (自由入座,熱賣中)
購票方式_兩廳院售票系統及全台售票端點 www.artsticket.com.tw,或7-ELEVEN ibon售票系統
專屬優惠_
//學生憑證購票7折,入場需驗證進場。
//兩廳院之友購票享9折。
//漢神超集卡卡友購票9折(入場時須出示卡片)。
//身心障礙者及其必要陪同人員(限1人)購票享5折;入場時請出示證件。
//衛武營之友購票享8折優惠。(此折扣7-ELEVEN、萊爾富及全家超商無法購買)
優惠套票_
//不限檔次,單次購買4張以上享75折。(請以2013衛武營玩劇節套票方式購買)
注意事項_
//目全長105分鐘,無中場休息。一人一券,憑券入場,適合12歳以上觀賞。
//為配合演出團體要求,遲到者請配合工作人員安排進場(約開演後18分鐘),中途離席者恕無法開放入場,如有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退換票事宜請於演出日十天前辦理,並酌收票價10%手續費。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內容資訊更動權。



我們不曾活在生活裡:記北新路二段八十號四樓-《現代美術》第169期

We Have Never Lived

Everything About Against-Again Apartment Showcase


文︱黃思農Snow Huang(Huang Sze-Nung)

在一個演員與觀眾更為貼近,藝術與生活彼此互涉的微型「巨」場裡,我們見微知著:演員的每一個微小的動作裏,我們重新看見神──住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微型巨場計畫:公寓聯展2007》
2007年我試著用這段話,描繪劇場作為一個儀式與生活方式,相較於其它藝術媒介所獨具的官能體驗。它也開啓了再拒劇團直至今日,即將邁入第四屆的《微型劇場-公寓聯展》的雙年展演。自2002年迄今劇團已邁入第11年, 從信義區四四南村演出的音樂劇《沉默的左手》,到花蓮舊酒廠倉庫駐村創作和展演的《黑暗潮》,我們試著透過多部「環境劇場」(Site-Specific Theater)創作,演現並拓展環境的內在意涵;並針對該城市、建築物獨有的文化與社會意義,累積藝術多元的公共意識,體現劇場與生活緊密相連無法切割的關係。


微型空間裡的巨大感知場域

但是,不論就作品緣起,抑或其美學與生成條件,《微型劇場-公寓聯展》與再拒劇團去年在另類空間Mad L藝廊首演的《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都與上述的演出有著相當顯著的差異,這也是近年我們對於「環境劇場」較為長期的脈絡創作提問:微型空間造成的觀/演者距離消融,如何在因之放大的官能體驗中,建立新形態的鏡框式/非鏡框式表演?我們又該如何藉由空間與感知的對話,創造甚而改變觀眾的感官體驗,建立有別於美國60年代與台灣80年代以降的「環境劇場」新的表現語彙?從第二屆的展演主題「家」、第三屆的「物件」到這一屆的「公寓逗馬」,我們只有在藝術表現中,尋找瓦解每一個既定答案的可能問題。

  於是,每兩年一次的短暫的一、兩個月裡,我們聚集於劇團所在的公寓,一個屬於我們的城市避難所,共同生活、創作、與空間和創作夥伴對話,到最後凝聚成為期兩週的「半公社」式生活和演出。每一夜觀眾和我們分享著酒水飯餚、無盡的爭論、溫情與陳腔濫調,彷彿「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古老的召喚。

  就像90年代延續到21世紀初期成立的許多劇團一樣,就任何面向來說, 2007年的我們並非一群可以完全透過創作餵養自身的藝術工作者,彼時台灣的表演藝術環境,亦面對著文化政策、藝文補助與勞動條件的轉型,對於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種種公共討論與爭議,則因「華山事件」而浮上檯面,第一線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與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方向,認知上有著極大的鴻溝。於是,「公寓聯展」從想法的誕生、與劇團創作脈絡的關係到各個創作者題材的選擇,確實涵蓋了空間權力分配、劇場史、優勢文化抵拒等諸多面向的討論。而直至今日回想,公寓對我們來說,依然是發展的轉捩點和一想像的另途,關乎的是我們的生活、藝術表現和勞動過程的交匯,社群意識的凝聚。我希望能藉由《現代美術》這次的邀稿機會,將此創作誕生的過程和各位分享。我相信發生在人們生命中的任何事沒有所謂的單一事件,公寓裡的創作如同我們虛擲的青春,永遠在偶發與必然、時代與個人歷史的交界,提醒著我們藝術創作的初衷。


我們站立於何處:從19世紀的柏林到21世紀的台灣

  「環境劇場」一直是再拒劇團創作的主軸之一,我們的第一齣戲《受壓迫者劇場:尋找布萊希特》,便是與常年從事“Dinner Theatre”的演食百匯劇團合作, 將牯嶺街小劇場變身為酒吧,觀眾與演員交雜而坐,德國詩人、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創造的角色則迷失在21世紀的台灣,酒吧日夜上演「達達」式的鬧劇、演員吆喝著觀眾演戲於是乎彼此爭論的戲碼,我們將包著豬的心臟的透明屍袋在觀眾席間傳遞,漫長的暗場只有Beth Orton版本的Brown Sugar以高音量播放,我想參與的觀眾並不難看出60年代紐約「生活劇場」(Living Theater) 的影響。後來我自己在演食百匯劇團團長富平家中執導的《公寓查封:嚴禁擁抱與死亡》,開場便是布萊希特的劇本《告密者》,這齣短劇描繪納粹時期的德國, 一個中產家庭在蓋世太保監控下的生活對話。我則將這一家人移師到富平位於和平東路國宅的臥房之中,將原本的文本設定,轉變為一個電影劇組在臥房裡面拍戲時的台詞演練。當觀眾遊走在客廳時,可以透過電視監控臥房裏整個排練的過程,「國族主義」的幽靈被置入在後設的觀演關係之中。

在這兩個2002至2003年間,劇團初期與演食百匯劇團合作的作品裏,我們就已經知道許多觀眾對於我們環境劇的期待,常常與對我們如何對話西方劇場史有關。觀眾的介入、偶發性與有機性……這些美國60年代前衛劇團試圖衝撞理智與傳統觀演模式的語彙,儘管在當時的台灣藝文學界並不陌生,真正在劇場創作中實驗與嘗試的依舊為數者寡。於是,抱著對這樣的知識有所期待、特地前來踢館或印證的觀眾也有,演員與觀眾激烈爭執叫罵的場面也有。只是,劇場表現與人類無窮盡官能世界的聯繫,漸漸吸引了所有我們創作投注的目光,以為在一個對所有議題麻木的時代,真正的革命其實在想像力的復燃。


既非前衛亦非主流的「第三劇場」

  作為一個非劇場科班出生的導演與表演者,當時的我們將西方劇場的理論、劇場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與布萊希特的排練日誌從頭到尾在排練場裡實驗與摸索,設計工作坊針對特定演出排練,我負責扮演台下的那雙眼睛。
  因為貧窮、對劇場的無知並且自由,我們得以擁有一切。

  一直到後來我才知道,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與尤金尼爾‧芭芭(Eugenio Barba)在他們的劇團草創時期時,便是用一樣的方式研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與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文字。他們在劇場、排練場裡摸索, 有時得到印證,有時得到與前人大師們相反的結果,尤金尼爾‧芭芭的歐丁劇場, 更一直延續和分享這樣的創作方式,每隔幾年他們召開「第三劇場」(Third Theatre)會議,與南美、歐洲的非學院出身之劇團交流。
  場景回到台灣。我相信這樣親身的摸索與實踐過程亦非僅限於再拒劇團,它也是90年代台灣的藝術相關學院「林立」之前,許多藝術家與劇團接收與消化西方前衛劇場觀念的重要過程。我讀到黃華成、張照堂在台灣60年代創立的《劇場》季刊,他們和劉大任、陳映真等一掛人作為台灣現代主義實驗的先驅與炮灰, 首演了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與黃華成自編自導的《先知》, 把藝術當作疾病,不乏嬉鬧的以蔑視自我和一切為己任。
  與當時的他們不一樣的是,90年代成長的我們,對於「環境劇場」與「議題劇」都並不僅僅滿足於「觀念」的衝撞,或者說,與其相信藝術,我們更相信觀眾。就像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如此寫下:「曾經,在60年代的我們以為只有將觀眾拉上台、跳到觀眾席與他互動才是一種藝術介入或參與,但事實不然。」當觀眾進入演出的劇場,他/她們的注視便是一種見證般的存在,沒有這個注視任何表演都無法完成。關鍵是,我們是否清楚自己作為觀/演者,在「儀式」裡所扮演的角色;而作為一個既非否定傳統的前衛劇團,又非主流商業文化的依附者,我們的「邊緣性」又是甚麼?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這樣的反省,而這便是「公寓聯展」故事的開始。


劇場或者「我們」:「家」的回歸與叛離

不過故事的開始永遠有別的可能。我們四處搜尋與探訪一堆閒置的另類空間, 但依然無法在其中任何一處進行排練甚或演出,有些礙於產權,有些礙於昂貴的租金,有些則是礙於法規。我們評估了「佔領廢墟」的可能,但這樣的行動並不會幫助到我們所希望實現的創作,因為正如前文所述,我們很清楚當時的我們所渴望的,已經不僅僅是觀念藝術、現場藝術甚而任何快閃行動,但我們也厭倦了黑盒子與制式劇場裡僵化的現代主義戲劇。我們希望在排練中,有足夠的時間與不同的空間對話,並讓空間有足夠的時間奴役或者刺激我們,給予我們規則,提醒我們創作是面對未知,而非講述已知。


「關於『空間』與『身體』互相依存的關係,梅洛龐帝曾試圖建立一套『情境存有論』(The ontology of situation)來加以闡明,認為『情境』兼含了人類的『身體』和世界的『空間』,人的空間絕不能從現象世界中抽離而孤離出來,使它變的孤零零而毫無內容。『我們必須顯示出主體之建立作為『空間性』成立的條件』,而人和世界是一種『動態的辨證』關係,在這個關係中身體具有主動的『創新性』,使『身體─主動』不斷的與現存的世界,形構成具有『內在性』的狀態。」

這段話同樣來自我2007年寫下的策展論述。繞了一圈我們回到了平時開會、亂哄哄吵鬧喝酒吃飯的公寓,也就是我家,決定由此開始。阿斌搬來了工地撿來的鋼筋,和人中一起弄成了一棵客廳裏的鐵樹,幾個小型監視器懸掛成樹上的影像果實,在《等待果陀》的對話錄音中,煒翔用手電筒一點一滴向觀眾照亮幽暗的空間,電視裏播放著「樂生運動」的新聞與抗爭影像。河童在用鉛筆素描填滿了臥室裏的四面牆,這段時間常常借睡在此的吳霞老發著惡夢,半夜抬頭看時天花版上黑筆勾勒的人卻也在日光燈旁沈睡依舊。

  這是一個每場12人,只演8場的劇展,觀眾必須寫信訂票,很快所有票卷也就完售。我們每天都安排了值日生煮飯節省開支,並打電話確認每一個觀眾當晚是否前來,偶爾為了一、兩個找不到公寓的「客人」延後開演時間。演出結束後,觀眾與創作者喝著吳霞在演出時熬煮的雞湯,她的表演是廚房裡動人的獨舞,伴著Cucurrucucu Paloma摹仿鴿子的歌聲,每一種動物姿態的身體轉換,你能聞見雞骨肉爛熟的氣味,鍋蓋與鍋邊碰撞的金屬聲響配合著舞者關節的扭動嘎吱作響。

  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我們為所有共同生活與例行演出的細節,訂下如進劇場般嚴謹的手則。事實是,煮一鍋湯其實無所謂日常,日常是一種假象,但無感與漠然卻是當代的眾生之相。



Where do I start? /Where do I stop? /How do I start? (As I mean to go on)
──4.48 Psychosis,Sarah Kane

  接下來的故事你們也許都知道了。09年再拒劇團休團一年後,「公寓聯展」的第二屆重新啓動,並準備連演28場。彼時我們所有人各自面對著生計、學業或者兵役的問題,就我自己來說,長期拮据的生活下,使得08年《沉默的左手》這齣對我們來說預算過於高額的音樂劇,宛若最後一根稻草,讓僅靠眾人意志維繫的創作能量終至消耗怠盡。小四決定以「家」為名,劇團的大伙藉第二屆的「公寓聯展」重新開始,嘗試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的寫實戲。關於外籍看護、家暴,關於搬遷,關於我們對「家」這個字所有的回歸與叛離。演出的兩個星期中,我們經歷了同時是演員、創作夥伴、朋友的Mucy於睡夢中過世,但我們沒有中斷之後的演出。我們做了許多臨時的調整,卻同時每天痛苦的問自己究竟為了什麼繼續撐下去。直到今天,如果你問我劇場、表演與生活的互涉或者關連,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Mucy在柏珊的戲裡,她打開公寓的大門準備離開時,轉過頭對剛經歷完父母激烈爭吵,呆若木雞的孩子說話的神情, 「沒事了。」她說。

還有,我記得某一晚的演出結束,貝芝待在她扮演的外籍看護Anna這個角色居住的儲藏室,正為隔天的演出進行場復,一邊和她朋友解釋自己在哪裏, 「……不是劇場,」 斷斷續續她描述著, 「……這是一間真實的公寓」。我記得「真實」二字對當時的我來說如此輕盈又沈重,以一條迂迴曲折的路徑展現著來時路,亡者在路的盡頭揮舞著火把,彷彿僅僅是對這兩個字的探求和叩問,我可以向自己解釋,為什麼還在劇場裏,未曾離開。

本文已發表於《現代美術》第169期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我在這.../I'm here...》購票方式

《我在這.../I'm here...》提供端點售票、匯款購票兩種購票方式

1.11/20(三)前,親至售票端點—口袋咖啡購買您所需的票券。
(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33巷23號,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2:00-22:00)。 


2.匯款購票:(11/21、12/1已完售)

   (1)請先填寫網路表單「再拒劇團《我在這.../I'm here...》匯款購票單」:
       http://docs.google.com/forms/d/1OccoKYiNyjAjtdluATuH86yqqqk1FuqsrdWWmhj0YuY/viewform
   (2)填寫完畢按下「提交」,網頁將會顯示您的票券訂單匯款方式,請於五天內匯款,我們確認款項後會寄購票完成的e-mail給您。

   (3)正式票券為您保留於演出前台,看戲時向票口領取即可。

有任何問題請洽票券相關諮詢專線:0922-018-195 王小姐
或e-mail至:against.again@gmail.com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再拒劇團在《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可以NG劇場展》


再拒劇團《我在這…/I'm here...》

場次:10/26(Sat) 1430-1600

地點: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烏梅酒廠


我們將與你/妳分享一齣戲如何形成。
這是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的一個非常特別的展覽—「可以NG劇場展」,
活動免費入場。
對我們的作品感到好奇、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你們來!

節目介紹—
這樣的訊息出現在每日新聞報紙、刷新再刷新的塗鴉牆、言語風聲,無數次。
蘇珊,蘿拉,傑里昂,哈金,明日香,小傑,美美,…,…,……,………
受了傷的孩子們從此變成迷宮
抱著幻想跟自己玩遊戲
路的盡頭無路可出
或是終止了或是枯萎了
或是重新開始
走出黑箱,再拒2013最新作品。

團隊介紹—
再拒劇團2002年由新生代的台灣劇場工作者成立,以劇場、音樂演出、劇展乃至小型藝術節策畫等各種創作型態推出製作,我們將劇場視為一種社群意識的建立,成為讓個人或者團體可以分享觀念、產生變化的康莊大道。再拒的創作多以劇團成員的社會觀察為發想,多部環境劇(Site-Specific Theater)、音樂劇與詩劇的演出,累積了多元的藝術公共意識,並探索當代青年在全球化影響下的階級處境、性別、身分認同與生存意識。 

-----------------------------------------------------------

《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可以NG劇場展》

在這裡,我們可以重新開始—

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 特別企劃
《可以NG劇場展》 Work In Progress Exhibition

原汁原味的幕後風景 可以推翻的創作現場
讀本、走位、發展、微調、測試、順走、創造
邀你一同參與 排練場上的一百種可能

11個風格迥異的表演團隊,12場私房排練過程大公開。《可以NG劇場展》 Work In Progress Exhibition將活動整體視為一座具有表演/行為成份的動態「展覽」,使它形成一個看得見的幕後風景。透過這個形式,讓觀眾第一手理解、認識、感受表演藝術「現場性」的特異魅力以及揭開表演節目創作過程的神祕面紗。

時間:
10/24(四)、10/31(四)19:00~20:30
10/25(五)、11/01(五)19:00~20:30
10/26(六)、11/02(六)14:30~16:00、19:00~20:30
10/27(日)、11/03(日)14:30~16:00、19:00~20:30

地點:烏梅酒廠
參加方式:免費活動,自由入場
節目長度:90分鐘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我在這⋯⋯/I'm here》



《我在這⋯⋯/I'm here
暴行可怕的是它不總是看起來可怕,有時候甚至假裝純良無害
因為恐懼痛苦,因為尋求解脫
所以容易遺忘
所以反覆出現

這樣的訊息出現在每日新聞報紙、刷新再刷新的塗鴉牆、言語風聲,無數次。
蘇珊,蘿拉,傑里昂,哈金,明日香,小傑,美美,…,…,……,………
受了傷的孩子們從此變成迷宮
抱著幻想跟自己玩遊戲
路的盡頭無路可出 
或是終止了或是枯萎了
或是重新開始

導演:薛儁豪
美術統籌:曾彥婷
聲響統籌:蔣韜
演員:杜逸帆、李澤
製作人:王詩琪
宣傳統籌:陳雅柔
執行製作:王品芊
劇照拍攝:唐健哲
平面設計:李銘宸

演出場次:
11/21()-23() 19:30
11/23()-24() 14:30
11/28(
)-30() 19:30
11/30()-12/01()14:30

演出地點:

mad L 2文化空間(台北市迪化街一段46184)

票價:400元

售票端點:口袋咖啡
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33巷23號,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2:00-22:00)。

諮詢專線:0922-018-195 王小姐

主辦單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口袋咖啡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