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黃思農
「28天的打工潛伏,使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並非因為明白了他們究竟為何而死,而是知悉了他們如何活著。」
─《與機器相伴的青春和命運:潛伏富士康28天手記》, 《南方周末》實習生 劉志毅
<美國夢工廠>這齣戲是再拒劇團多年來對新世代處境的思考與提問, 透過10段“夢境“,映照被稱之為草莓族、尼特族、失落的一代、玻璃青年的世界。這些成長於解嚴後台灣社會,被統稱為七年級生的一代,相當巧合的與世界各地年齡相近的青年一樣,被各種帶有批判與貶抑的辭彙所命名,但他們亦同時像是一群班雅明筆下,因為拒絕面向那個被稱之為"進步"的未來, 而堅定的背轉身來的天使。
在我們台北場的演出過程中,這齣關於異化的戲卻無意間和一個沉重的社會事件發生連結,遠在對岸的深圳,一群年輕人因為富士康工廠的壓迫,接連的跳樓身亡,而台灣的立委、政客和大眾傳媒卻無視於自殺潮,不斷發表維護台灣商人的反動言論。
<美國夢工廠>這齣戲所希望演現的,是我們的存在價值與勞動的意義,如何被資本所消耗殆盡,是我們的夢想與青春,如何被單一化的社會期望所化約? 亦是在一個想像力與感受力漸趨貧乏、時間感斷裂的年代, 作為一個反全球化的文本, 我們這個世代與時代的關係又是甚麼:
我們是誰?
我們身處何方?
我們為什麼要過這樣的日子?
我們如何生存?
這是過去劇場的提問,也將是未來劇場的提問。正是在這樣的提問裏,我們重新理解劇場的本質 ── 一種對「當下」的渴求──這個「當下」包含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綿不絕的時間。
請永遠記得那些死難的青年。如果所有的未來如John Berger所言,都是建構在死者的想像之中,所謂的「當下」,亦是曾經死者的想像。
未來的劇場必須讓我們更逼近這樣的時間,我們在此逼視死亡,因為它關乎我們每天的生存。
アメリカドリ-ム工場について
「二十八日間のアルバイトで、多大なショックを受けた。これは彼らがいったいどうやって死に至ることが分かったのではなく、彼らがどうやって生きていることが分かったからだ。」
《機械と伴う青春と運命:フォックスコンで潜伏の二十八日間の手記》
《南方周末》実習生劉志毅
ここ数年、再拒劇団が注目しているのは若者世代をめぐる問題への思索と質問。その結晶はニート族や失われた世代などと呼ばれる青年の世界を写り出そうとする「アメリカドリ-ム工場」という作品だ。「七年級生」とよばれる台湾の若者世代は戒厳解除後の時代に生まれ、世界中の青年と同様に社会的に蔑みを受け、差別用語で名付けられている。しかし、彼らは又ベンヤミンが書いた進歩という未来に背中を向けた新しい天使のようだ。
台北での公演期間、この疎外に関わる芝居は不意にある社会事件に繋がった。それは、深圳のフォックスコン工場で起る従業員の連続自殺事件だった。だが、この事件に対して、台湾の議員、政治家とマッスメディアは無視しつつ、資本家を一辺倒に支持するように唱えた。
アメリカドリーム工場という作品が表現しようとするのは、われらの存在価値と労働の意味がいかに資本に従属させられて消していくかということと、われらの夢と青春がいかに単一化した社会の期待に決められるかということだ。この作品は反グローバルの作品として、想像力と感覚力が乏しくなっている今の時代にどのように関わるかが問い続けたいものだ。
我らは誰なのか?
我らは何処にいるのか?
我らはなぜこのような生き方をしているか?
我らはいかに生きていくか?
これは昔の劇場が問う質問であり、未来の劇場が問う質問でもある。このような質問が問われるうちに劇場の本質が迫ってきた。それは「いま」への追求。その「いま」は過去と現在、そして未来へと繋がる連続の時間だ。
死んだ青年たちのことを永遠に覚えてください。もしジョンバージャーの言ったように、未来は死者の想像によって成立されるとするならば、いわゆる「いま」も死者の想像だったに違いない。
未来の劇場はこのような時間へと迫っ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死亡をじっと見てい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れはわれわれの毎日の生存と関わるからだ。
About American Dream Factory
The 28-day undercover work made a strong impact on me. It wasn't about finding out what they died for, but rather to learn how they lived.
-The Fate of Youth in the Company of Machinery: 28 Days Undercover at Foxconn
Liu Zhi Yi, Southern Weekend
American Dream Factory is the culmination of Against-Again Troupe’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our generation. Realized in the form of ten “dreams,” the play depicts the world of the so-called Strawberry Generation, also known to different cultures as the Lost Generation, Glass Youth, or 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The young people born in the 80s in Taiwan, who grew up in the post-martial-law Taiwan society, have coincidentally been labeled with denigrating terms just like the you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individuals are like Walter Benjamin’s Angel of History, forever resisting the storm of progress, with their backs turned towards the future.
During our premiere in Taipei, our play about alienation coincided with a tragic social incident across the strait - in the Foxconn factories in Shenzhen, young workers committed suicide in response to their oppressive working environments. Heedless of the suicidal trend, politicians and media in Taiwan continued to speak for the benefits of Taiwanese investors.
What American Dream Factory hopes to convey, is how the value of our existence and the meaning of our labour are depleted by capital; and how our youth and dreams are simplified by homogeneous social expectations. As a text for anti-globalization in an age where our feelings have become meager and our sense of time is fractured, this play dig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generation and our time.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Why do we live the way we do?
How do we survive?
These are questions asked by theater artis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Within these questions, we try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ater - a thirst for the “now.” And this “now” is also a continuum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lease remember the young people who died. If the future is as John Berger said - the imagination of the dead, than the “now” is also the imagination of those who died.
The theater of the future must take us closer to this sense of time. We stare at death, for it is about our everyday survival.
Summary of Scenes
Track 1. Born this way
Track 2. Mr. Macdonald’s morning
Track 3. Disappear: Dreams of a Salesman
Track 4. You are what you want
Track 5. Superstar
Track6. Compulsion to repeat
Track 7. City of Light
Track 8. Mr. Macdonald’s Nightmare
Track 9. We are the world
Track 10. Across the Universe- Dreams about revolution
-->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American Dream Factory in Tokyo Festival (F/T)
Summary
Taiwan-based Against Again Troupe create theatre themed around sexuality and identity. Here they focus on those born after the 1980 in Taiwan, through 12 stories revealing a generation both liberated in their lifestyles and weak in the face of social pressure. How will their youth and their dreams be swallowed by capitalism? From such diverse questions, we glean the existential values of the young.
Video
Ticket On sale from 10:00 on September 15 (Sat), 2012
Prices: Unreserved seating
Advance ¥2,500 (Day + ¥500)
Students ¥2,500 /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Under ¥1,000 (Show student ID for advance & day tickets)
The price for Student Tickets wa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correctly. We apologize for the confusion and inconvenience caused.
Available from: F/T Ticket Center (Tel./Online); Tokyo Metropolitan Theatre Box Office.
Valid for Emerging Artists Program 5 Performance Pass, Pair Tickets, Group Tickets
Ticket info: http://www.festival-tokyo.jp/en/ticket/
Schedule
/22 (Thu) 19:30 11/23 (Fri) 17:00* 11/24 (Sat) 17:00
Duration: 90 min. (TBC) The box office opens 1 hour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performance. The doors open 30 minutes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performance. Performed in Chinese with Japanese surtitles (English script available Schedule.
Acess
Theater Green Box in Box THEATER
2-20-4 Minami-Ikebukuro, Toshima-ku
Tel: 03-3983-0644
JR Ikebukuro Station: 6 minutes walk from east exit,
2 minutes walk from exit 39 (underground passage).
5 minutes walk from Higashi-Ikebukuro Station, Tokyo Metro Yurakucho Line.
7 minutes walk from Zoshigaya Station, Toden Arakawa Line.
map: http://www.festival-tokyo.jp/en/access/
Taiwan-based Against Again Troupe create theatre themed around sexuality and identity. Here they focus on those born after the 1980 in Taiwan, through 12 stories revealing a generation both liberated in their lifestyles and weak in the face of social pressure. How will their youth and their dreams be swallowed by capitalism? From such diverse questions, we glean the existential values of the young.
Video
Szenung Huang/ Against Again Troupe
Director, Composer
For many years he has worked as a theatre director, curator,
composer, visual designer, and live musician in many art festivals and
performances in Taiwan. He has acted as resident critic at Taipei Fringe
Festival and Macao Fringe Festival. He is also a writer for
non-mainstream art periodicals and online magazines. At the age of
twenty he set up Against Again Troupe with friends in the field. Through
the theatre, he unremittingly examines the condition of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in our age of globalization, with a focus on class, gender,
identity and survival.Ticket On sale from 10:00 on September 15 (Sat), 2012
Prices: Unreserved seating
Advance ¥2,500 (Day + ¥500)
Students ¥2,500 /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Under ¥1,000 (Show student ID for advance & day tickets)
The price for Student Tickets wa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correctly. We apologize for the confusion and inconvenience caused.
Available from: F/T Ticket Center (Tel./Online); Tokyo Metropolitan Theatre Box Office.
Valid for Emerging Artists Program 5 Performance Pass, Pair Tickets, Group Tickets
Ticket info: http://www.festival-tokyo.jp/en/ticket/
Schedule
/22 (Thu) 19:30 11/23 (Fri) 17:00* 11/24 (Sat) 17:00
Duration: 90 min. (TBC) The box office opens 1 hour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performance. The doors open 30 minutes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performance. Performed in Chinese with Japanese surtitles (English script available Schedule.
Acess
Theater Green Box in Box THEATER
2-20-4 Minami-Ikebukuro, Toshima-ku
Tel: 03-3983-0644
JR Ikebukuro Station: 6 minutes walk from east exit,
2 minutes walk from exit 39 (underground passage).
5 minutes walk from Higashi-Ikebukuro Station, Tokyo Metro Yurakucho Line.
7 minutes walk from Zoshigaya Station, Toden Arakawa Line.
map: http://www.festival-tokyo.jp/en/access/
Labels:
2012美國夢去東京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沒有人系列演出片段 Video clips of All...
2012/11 – Shih-chi Wang, Yen-ting Tseng and Tao Chiang participate in the Macau City Fringe Festival with a new version of All that's left to happen/ Is some deaths (my own included). at Poor Space, Macau
2012/9 – The creative team premieres All that's left to happen/ Is some deaths (my own included). at MadL Gallery, Taipei. Also participating are visual artist Joyce Ho and performance artist River Ren-zhong Lin.
Tao Chiang presents Your favorite half-light, your favorite consciousness (soundtrack)
2011 – Shih-chi Wang presents A Total of 13 Days at the AAT Apartment, Taipei.
2010 – Yen-ting Tseng presents here she is – ANN at Wimbledon College of Art, London.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ーキョー」参加の台湾の2団体による共同記者会見が開催
今年で第5回の開催となる日本最大の舞台芸術フェスティバル「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ーキョー(F/T)」に、台湾から「林文中舞団(WCdance)」と「再拒劇団(アゲインスト・アゲイン・トゥループ)」の2つのパフォーマンスグループが来日参加する。両団体は主催団体による若手アーティスト、カンパニーの自主公演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F/T公募プログラム」において、国内外180件の応募の中から選ばれた11団体の内の2団体であり、南池袋の「シアターグリーン」で、11月15日~17日(林文中舞団)、22日~24日(再拒劇団)にそれぞれ上演する予定である。
公演に先立ち、11月14日に台湾の2団体による共同記者会見が開催され、「林文中舞団」の芸術総監督である林文中氏、国立台北芸術大学の林于竝・准教授、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台北文化センター(以下、台北文化センター)の呉静如・主任らが出席した。
この日の記者会見は2部構成で開催され、最初に上演会場となる「シアターグリーン」で、「林文中舞団」の作品「小南管」の一部が披露され、作品の振付・演出をした林文中氏により、作品紹介が行われた。後半では会場を別の場所に移し、再拒劇団の作品「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ファクトリー」の紹介ビデオが上映された。
台北文化センターの呉・主任は、「今回の公演を通して、台湾芸術のすばらしさを広く日本の皆様に伝えたい」とあいさつし、両団体の作品について、「彼らの作品はきわめて批判性があり、現代の伝統への対話もあり、若者が置かれている環境も映し出されている」と紹介した。
林文中氏は、今回の作品の中で、台湾の伝統音楽の1つである「南管」を組み入れたことについて、「伝統舞踊は美しく、観客にとって考える必要のない娯楽的な技芸となっているが、これを異なった表現方法を用いることにより、観客が考え、共感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はないかと強く感じた。そのため、多元的な方法により南管音楽を紹介していく中で、我々と伝統との間にどのような関わりや、ストーリー性などがあるかを表現したいと思ったことからだった」と述べた。さらに「台湾と日本は伝統に対し葛藤するという類似点があることから、創作当初より日本人はこの作品に対し、興味を持つ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予感がした。今回の公演では、日本の観客からの感想を聞く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この作品が好きか嫌いかは別として、重要なことは伝統についての定義はどこにあるのかを皆が一緒に考えることである」と強調した。
林・准教授は「再拒劇団の作品は、台湾の消費社会、アメリカからもたらされた大衆文化、その文化の背後にある国家間における台湾の立場、地位、社会に強く反応し、社会現象を批判したものであり、社会風刺や社会構造を表現している。この劇団は、批判性が高く、台湾社会の現実をよく反映した作品を上演している」と述べた。
◆ ◆ ◆ ◆ ◆ 「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ウキョー」
●「再拒劇団(アゲインスト・アゲイン・トゥループ)」
演 目 :「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ファクトリー」 上演時間:90分
作・演出 :黄思農(ホアン・スーノン)
上演日時:11月22日(木)19:30~
23日(金)17:00~
(終演後ポ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トークあり)
24日(土)17:00~
※ 会 場:シアターグリーン (両公演とも)
〒171-0022 豊島区南池袋 2-20-4 (TEL:03-3983-0644)
・「池袋駅」(JR山の手線・埼京線、東武東上線、西武池袋線、地下鉄丸の内線・有楽町
線)JR池袋駅南口改札より地下通路(西武デパート側)39番出口………徒歩約2分
・「池袋駅」東口より地上路で…徒歩約6分
・ 地下鉄・有楽町線「東池袋駅」…徒歩約5分
「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ウキョー」WEBサイト
http://festival-tokyo.jp/
《2012年11月15日》
著作権について
セキュリティーポリシー
バリアフリーウェブサイト
公演に先立ち、11月14日に台湾の2団体による共同記者会見が開催され、「林文中舞団」の芸術総監督である林文中氏、国立台北芸術大学の林于竝・准教授、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台北文化センター(以下、台北文化センター)の呉静如・主任らが出席した。
この日の記者会見は2部構成で開催され、最初に上演会場となる「シアターグリーン」で、「林文中舞団」の作品「小南管」の一部が披露され、作品の振付・演出をした林文中氏により、作品紹介が行われた。後半では会場を別の場所に移し、再拒劇団の作品「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ファクトリー」の紹介ビデオが上映された。
台北文化センターの呉・主任は、「今回の公演を通して、台湾芸術のすばらしさを広く日本の皆様に伝えたい」とあいさつし、両団体の作品について、「彼らの作品はきわめて批判性があり、現代の伝統への対話もあり、若者が置かれている環境も映し出されている」と紹介した。
林文中氏は、今回の作品の中で、台湾の伝統音楽の1つである「南管」を組み入れたことについて、「伝統舞踊は美しく、観客にとって考える必要のない娯楽的な技芸となっているが、これを異なった表現方法を用いることにより、観客が考え、共感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はないかと強く感じた。そのため、多元的な方法により南管音楽を紹介していく中で、我々と伝統との間にどのような関わりや、ストーリー性などがあるかを表現したいと思ったことからだった」と述べた。さらに「台湾と日本は伝統に対し葛藤するという類似点があることから、創作当初より日本人はこの作品に対し、興味を持つ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予感がした。今回の公演では、日本の観客からの感想を聞く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この作品が好きか嫌いかは別として、重要なことは伝統についての定義はどこにあるのかを皆が一緒に考えることである」と強調した。
林・准教授は「再拒劇団の作品は、台湾の消費社会、アメリカからもたらされた大衆文化、その文化の背後にある国家間における台湾の立場、地位、社会に強く反応し、社会現象を批判したものであり、社会風刺や社会構造を表現している。この劇団は、批判性が高く、台湾社会の現実をよく反映した作品を上演している」と述べた。
◆ ◆ ◆ ◆ ◆ 「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ウキョー」
●「再拒劇団(アゲインスト・アゲイン・トゥループ)」
演 目 :「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ファクトリー」 上演時間:90分
作・演出 :黄思農(ホアン・スーノン)
上演日時:11月22日(木)19:30~
23日(金)17:00~
(終演後ポ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トークあり)
24日(土)17:00~
※ 会 場:シアターグリーン (両公演とも)
〒171-0022 豊島区南池袋 2-20-4 (TEL:03-3983-0644)
・「池袋駅」(JR山の手線・埼京線、東武東上線、西武池袋線、地下鉄丸の内線・有楽町
線)JR池袋駅南口改札より地下通路(西武デパート側)39番出口………徒歩約2分
・「池袋駅」東口より地上路で…徒歩約6分
・ 地下鉄・有楽町線「東池袋駅」…徒歩約5分
「フェスティバル/トウキョー」WEBサイト
http://festival-tokyo.jp/
《2012年11月15日》
著作権について
セキュリティーポリシー
バリアフリーウェブサイト
Labels:
2012美國夢去東京,
報導/訪問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報導】當「我的未來不是夢」變成「我的未來都是夢」,就是《美國夢工廠》要探討的現象
【聯合新聞網╱採訪、攝影/特約作家賈亦珍】
曾經,美國夢是一個能想、會實現的夢,只要有夢,希望相隨。
但一年年過去,夢越做越多,希望越離越遠,夢永遠只是個夢。
再拒劇團入選東京藝術節,並且將於11月22日在東京演出的《美國夢工廠》,要揭發的就是美國夢不切實際的醜陋面目。
緯緯,到國外追尋夢想,夢想仍掛在天際,肚子卻己漸漸腫大,她懷孕了,打電話回家時還不敢說,爸爸在電話的那一頭說:「妳好像胖了。」其實,她懷孕了,而且盤纏用盡,流落街頭,努力尋夢的結果,竟是這麼不堪。
麥當勞叔叔,天天戴著面具上班,在跨國企業工作,看似光鮮,卻毫無自我,就算回家後,晚餐桌上擺的還是麥當勞漢堡,這是什麼樣的日子?
「努力,一定能成功嗎?」製作人阿草說:「2010年這齣劇首演時,美國夢正夯,到了現在,美國夢已快垮了。」
美國夢講的是「努力、向上,就可以成功」,但,是什麼樣的努力呢?追求流行、時麾、成名、金錢的努力嗎?就像麥可傑克森、瑪丹娜、或英國的蘇珊大嬸一樣?大家看到的是成功的例子,卻沒有看到那些成千上萬失敗者的身影。
這齣戲精準地抓到了年輕人的實況以及社會的脈動,能從180件報名作品中入選東京藝術節,應該就是它那放諸四海皆準的社會現象批判及揭露。
「2010年首演時,只是公益小戲。」阿草說:「演出時反響之熱烈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包括午場13場全滿,我想,我們擊中了年輕人的心。」
再過兩天,《美國夢工廠》就要面對日本觀眾,這回,他們希望也能擊中日本觀眾的心,有可能哦!因為,日本的青年也一樣面臨失業、窮忙、夢想難圓的困境。
《美國夢工廠》將於22至24日在東京池袋Theatre Green演出。
全文網址: 《美國夢工廠》 努力一定能成功?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14201.shtml#ixzz2ENQmh52D
Power By udn.com
曾經,美國夢是一個能想、會實現的夢,只要有夢,希望相隨。
但一年年過去,夢越做越多,希望越離越遠,夢永遠只是個夢。
再拒劇團入選東京藝術節,並且將於11月22日在東京演出的《美國夢工廠》,要揭發的就是美國夢不切實際的醜陋面目。
緯緯,到國外追尋夢想,夢想仍掛在天際,肚子卻己漸漸腫大,她懷孕了,打電話回家時還不敢說,爸爸在電話的那一頭說:「妳好像胖了。」其實,她懷孕了,而且盤纏用盡,流落街頭,努力尋夢的結果,竟是這麼不堪。
麥當勞叔叔,天天戴著面具上班,在跨國企業工作,看似光鮮,卻毫無自我,就算回家後,晚餐桌上擺的還是麥當勞漢堡,這是什麼樣的日子?
「努力,一定能成功嗎?」製作人阿草說:「2010年這齣劇首演時,美國夢正夯,到了現在,美國夢已快垮了。」
美國夢講的是「努力、向上,就可以成功」,但,是什麼樣的努力呢?追求流行、時麾、成名、金錢的努力嗎?就像麥可傑克森、瑪丹娜、或英國的蘇珊大嬸一樣?大家看到的是成功的例子,卻沒有看到那些成千上萬失敗者的身影。
這齣戲精準地抓到了年輕人的實況以及社會的脈動,能從180件報名作品中入選東京藝術節,應該就是它那放諸四海皆準的社會現象批判及揭露。
「2010年首演時,只是公益小戲。」阿草說:「演出時反響之熱烈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包括午場13場全滿,我想,我們擊中了年輕人的心。」
再過兩天,《美國夢工廠》就要面對日本觀眾,這回,他們希望也能擊中日本觀眾的心,有可能哦!因為,日本的青年也一樣面臨失業、窮忙、夢想難圓的困境。
《美國夢工廠》將於22至24日在東京池袋Theatre Green演出。
全文網址: 《美國夢工廠》 努力一定能成功?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14201.shtml#ixzz2ENQmh52D
Power By udn.com
Labels:
2012美國夢去東京,
報導/訪問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劇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澳門藝評IV
演出日期:2012年11月12-13日 晚上七點半
演出地點: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
演出: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
消亡的他,還是消亡的我
文/佇遊
有次在看電視聽到一個這樣的說法,以前的生活很無聊,沒有事做就會開始想東想西,開始想一些有的沒的,開始編故事。 《接下來,是一些些的消亡(包括我自己)》,如戲名一樣,真的包括「我」自己,在觀劇的過程中,你可選擇不同的角度去看,卧下、坐下、站著,你又可選擇閉上眼睛張開耳朵、或眼瞪瞪的看著創作者,你又可以選擇你想看的、不想看的,這些都是觀眾的選擇,只有一件事你沒法選擇,就是讓你跟著一群人由一個空間步行到另一個空間,過程慢慢的,一切都好像靜靜的慢慢的在環璄中發生、出現,在自己觀看方式慢慢不知覺的改變時,突然發現自己都在這空間消亡中,開始想東想西,開始有一些有的沒的,開始編故事,這個沒有人的空間,只有動、只有音樂、只有聲音、只有物件,消亡的我就為存在的她編故事,這個時候誰是編劇?誰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在場的人自己的一個選擇,若你願意選擇的話。(觀看場次:2012年11月13日)
文/ 雅詩
這是一個包括三個獨立作品的展演,觀眾先被帶到藝文空間的天台去欣賞王詩琪的《總共...天》,天台的空間被線網、薄紗等組成的裝置分割出不同水平,觀眾們也可以隨意地或站或坐或躺著觀賞。整個展演中唯一的演員,隨著播出的獨白動起來。獨白與動作好像毫無關係,卻彷彿交織著,留下碎片般的印象片段...... 一位家庭主婦,慢慢地預備早餐,預備晚餐,是時間太多嗎? 她從輕柔的薄紗中找到缺口冒出頭來,卻還是被困在網中;她敲響了小鈴,而她的丈夫與小孩都在房間,沒有聲音;最後,看著她孤獨的背影,觀眾們離開天台移動到一個幽暗的室內空間,“聽”第二個作品,因為在蔣韜的《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中演出的,是收音機的廣播聲、喇叭傳來的慢音樂、洗澡的淅瀝水聲、哭泣聲,間中會出現被照亮的物件如明信片,不過整個作品就是以不同的聲音為主軸。曾彥婷的《入夜》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卻佈滿機關的裝置作品,一個滿地落葉的房間,空無一人,但物件卻陸續移動著:掀開的書本、倒進杯裡的紅酒、打開的窗簾,還有那邁向窗邊以及墮樓的假髮。
策展人黃思農介紹這是一個集合裝置,現場藝術,物件劇場與聲音藝術的另類劇展,確實對澳門的觀眾來說,或至少對我這位觀眾來說,這種演出形式十分新鮮!沒想到以物為主的作品可以帶來如此豐富的官感與想像空間! 三個獨立的作品,卻同樣帶出濃濃的寂寞感覺,尤其將《總共...天》那活生生站在觀眾面前,卻彷彿被日常瑣事淹沒了存在感的家庭主婦,與《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及《入夜》當中那“不在場”的女性對照,不禁對如何存在於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來個深切的反思!(觀看場次:2012年11月13日)
Labels:
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劇評/迴響
【劇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澳門藝評III
演出日期:2012年11月12-13日 晚上七點半
演出地點: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
演出: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
文/潘淑盈
比起看演出,更像看展覽。由天台開始,首先見到《總共…天》,透過VO和裝置,演繹在這…天內不同事件的情緒起伏,這是唯一有演員參與的部分;之後到原本圖書室的二樓,進入《妳最愛的晦暗和妳最愛的意識》,聽著各種不同的聲音,在一個房間內聽到了關於「妳」所關愛的以及生活;最後來到一樓,坐在《入夜》的大廳前,簡介上說這部分是一物件劇場,如操偶般將物件用繩綁好,按劇情逐一出場,其中共舞、灑紅酒以及跳樓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劇,而這段也許把前二者的故事作了一個總結。
打開電腦後,關於這個演出記憶所及的,不是台詞、不是演員,而是聲音、氣味、觸感。不在場,是這個演出的關鍵字。觀眾、表演者、創作者,假裝都不在那裡。整個演出共包括三段,三段演出都能以一窺視的角度切入觀賞。唯一可惜的是觀眾人數稍多,不然就觀眾而言會更易投入在其中。演出是說有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但顯然,這是一個存在感極深的呈現,創作者展示了他們的喜惡,以及生活中被侵蝕的部分,而消亡後的再生也許可以更頑強了,毀滅、靜止之後的世界到底有多深?請你們千萬要一直再拒。(觀看場次:2012年11月12日)
演出消亡之後延續的問題
文/庾凱
12日,臺灣再拒劇團的黃思農策劃的《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在窮空間首演,其中包括三個相對獨立形式各異的部分。
文/庾凱
12日,臺灣再拒劇團的黃思農策劃的《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在窮空間首演,其中包括三個相對獨立形式各異的部分。
第一個部分《總共……天》在樓頂的天臺上出現,拉開的白布、網、一團團棉花,一名女演員。在背景音的自述中,作品意在表現一個家庭主婦在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重複中體會的無聊與虛無感。整個演出形式提供了觀看者由低處到常規視角的不同層次,雲上日子般詩意的場景設置在小手電筒的閃爍中顯得十分乾淨。然而,卻太乾淨了。這種乾淨濾去了所有生活中有意味的渣滓,如同一條曬乾去了皮肉的絲瓜莖,輕飄飄的少了滋味。夜色背景中依然出現了躲無處躲的新葡京,巨獸一般傲視全城。即便創造者希望強調作品的個人性,也無可回避現實社會無處不在各種因素,象演出中不停插入的市聲,那聲警車的鳴笛恰恰成了演出中一個精彩的亮點。原來的作品是在某公寓演出,由於場地的改變創作者王詩琪確實面臨很多的困惑,為此她將以前網上懸掛的日常物件改為僅僅只有棉花出現。可是,她沒有更勇敢地突破自我,用自我感覺作為保護外殼來說服自己用簡單的方式應對更為複雜和多變的演出環境,而非大膽地運用環境的特質,甚或進行碰撞,對於一個希望在非劇場空間中表現的作品而言,不能不說令人遺憾。
第二部分是蔣韜的《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他運用抽象與具象的聲音構建個人化的生活空間。房間裡和房間之外的聲音巧妙地起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讓聽覺帶動意識跟著其中的“某人”遊走:隱約的話語並不清晰,浴室的沖淋聲、高跟鞋敲擊樓梯的聲音、書架上的收音機廣播聲,如同一列裝載著生活中零星感覺的列車穿行在時間隧道之中,時而和某些記憶中的聲音如調頻般相遇,時而遠去消逝。間或,蔣韜以手電筒強調出某種室內物品的存在,我自己和一些觀眾不自覺地閉上眼睛,讓聲音帶動感受力前行,慣常的視覺空間在聲音的作用下變形、延展。演後談中,有觀眾說因為太熟悉這裡是窮空間的圖書室,所以即便這些聲音帶給她不同的空間感覺,可是慣常的記憶還是會讓她產生疏離感。她的感覺很有意思,即以一個對於當晚演出的反響為個案提出了對於何為觀劇的問題。演劇是否只能主要依賴視覺接收與傳遞資訊?聽覺是否可以與視覺勢均力敵,甚至取而代之?創作者蔣韜也說自己希望挑戰安全的劇場空間,嘗試在音樂演出現場的多變因素中進行演出。劇場當然可以進行更多的試驗,以挑戰慣性觀看演劇的習慣,開發刺激出包括聽覺在內的各種人類感官。
曾彥婷的《入夜》令人耳目一新,她的物件成為手中操控的偶,營造出充滿想像力的空間。作為操控者的她則隱身在黑暗當中,帶來一種冥冥之中命運無可預知的被操控感。大部分物件劇場中,物件會作為演出者身體的一部分進行動作,另一些則作為偶由舞臺上的操控者操控並進行互動,在這裡,這些椅子、電話、紅酒瓶、書頁、衣服、假髮等等都成為牽線偶,共同構建出一個貼近日常的奇境。曾彥婷同樣遇到了演出空間改變的問題,她減掉不能在空間中成立的大床,順勢利用了窗戶與透入的燈光,因此,有了小紙船移動的詩意而懸念的一面,還有兩個假髮之間的恩怨故事。“送海”活動中撿來的落葉鋪在地板上,甚至也做了段葉子慢慢升起在飄落的過程,似乎屋外吹來了海風,很自然地就把觀眾帶入了當地環境之中。空間的變化作為一個同樣的問題出現在兩個創作者面前,而不同的面對可能造成表達的障礙,也可能給創作者帶來新的啟發而發展出作品的新意思。
策劃者黃思農在回答“再拒”這部作品為何沒有延續以往的社會批評議題時指出了戲劇開發不同感受的意義,要怎樣尋找到這個任務的屬於劇場的語彙。作為戲劇人,如何看待演出空間?打破安全的劇場環境,尋找不同演出空間的刺激與挑戰,關注當地的自然與社會環境都是一個必修的過程。挑戰環境的時候也是創作者在進行自我挑戰,戲劇的生命力有賴與此。而對於人類不同感覺的開發也提供了更多戲劇實驗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也恰恰打開了“戲劇”的五官。另有觀眾還提到了希望演員出現在第二和第三部分的演出中,這個問題是個引子讓人思考演員在場與不在場的處理和想像力如何構建演出的問題,同時提出了“誰是演員”的問題,因此,演員也就不一定是一個實體的人,或可以是聲音、或可以是物件,或可以是別的即將被拿到演出空間中進行實驗的新元素。(觀看場次:2012年11 月12日)
Labels:
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劇評/迴響
【劇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澳門藝評II
演出日期:2012年11月12-13日 晚上七點半
演出地點: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
演出: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
文/Natalie
三個訴說着“沒有人"的故事組成一個令人心中永不磨滅的表演。《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 (包括我自己)》採用了三個新鮮的表演形式,企圖刺激觀眾每一寸肌膚與神經,打破平常對於劇場演出的想像空間。王詩琪的《總共…天》,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在開放地方裏的一個侷促空間,空間的細小製造了不安感及不自在感。透過一層薄紗及聲音作為媒介,觀眾用身體注視着一個看似他者卻也可以是自己的演員,探討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時間表,從清晨失眠結束、起床、一系列的必然任務、到晚上失眠的再開始,周而復始地生活着,看似清晰的時間卻變得模糊不清,平凡的日子足以令一個人的靈魂慢慢消逝,只剩下行屍走肉的軀殼存在這世上,那麼這算是存在嗎?薄紗上不同結構的繩結暗喻着演出者神經線的反射與脈絡,掙扎求存,企圖突破,卻怎也走不出中間的那個圈,只會越弄越亂,你想要這樣的生活嗎?若不想,該如何尋找出口?第二個作品是《妳最愛的晦暗和妳最愛的意識》,由蔣韜利用聲音藝術“說"故事,由不同的聲效和音樂,讓觀眾去感受一個不存在者的“存在",可以選擇閉起雙眼,靜靜聆聽各個角落的聲音的距離感,空間變得無限放大;也可張開雙眼,細看聲音、道具和空間的關係,更實在地在自己的腦海裏產生想像,如中央放置的小兔毛公仔、吊着的明信片及一句“生日快樂",令人聯想起這是關於一個已不存在的人,由於不能親自為某人慶祝生日,只能透過一紙明信片送上生日祝福,可惜到達某人手中,只留下過了期的沉默,造到聲音有限,想像無限的效果。最後一個作品《入夜》是令人最驚豔的,曾彥婷透過“物件劇場"形式,企圖凝造只屬於觀者與劇中有形無形的私密關係,是她看不見你,還是你看不見她?還是她就是你?那些看起來平凡到不平凡的物件,都可能是你我身邊所擁有的,隨着被操控着的物件的移動軌跡,賦予靈魂般的行動,當下的心情只有觀者自身才最了解,這也許是你我曾經經歷過的片刻。總結三個故事均有驚喜及獨特之處,“有沒有人"只視乎你的思想選擇,同時亦提醒觀眾消亡是隱形的,但消亡也是實在的,你需要不斷主動去觀察自身,才可減小被吞噬的速度,不要被生活一些瑣碎所困,雖然人生終究都會消亡;期待再拒劇團繼續發掘劇場更多的可能性。(觀看場次: 2012年11月13日)
文/羅德慧
關於物的描寫,台大社會學教授李明璁在他的《物裡學》裡說:「在一切都可以機械複製、城市生活看似多樣其實單調的年代,物被大量生產而消費、甚至丟棄;人則被捲進市場,和物一起受禁錮。」看《接下來》讓我想起這段話,可能是因為作品給我的感覺和文字間彷彿是在互相呼應:無論外在環境有形與否,其實內心或多或少都在重重打轉,無論是因為人或物而感覺被囚,總需一個途徑將之釋放。
《接下來》圍繞著一個又一個獨立個體心深處最微小的掙扎與思緒,卻用新鮮與突破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抒發。要說它實驗,可能也就是因為它們能夠不因循舊路,而是因應各自的需要選取素材,把環境融入到自己的創作裡。在天台進行的《總共…天》,當畫外音喃喃訴說著日常瑣事,演員以塞棉花來宣洩無聊與空虛的人生,劇場旁的大廈,左鄰右舍的談笑聲,卻成了劇目的重要「配樂」,像是人人都在經歷的尋常生活的表層內,總會有人骨子裡含著反抗因子,不安於室。當兩者重疊,化學作用就產生了,是會心微笑,還是心生無奈?
在原身是劇場圖書室的空間裡進行的《妳最愛的晦暗和妳最愛的意識》,則是個人最喜歡的作品。虛實交替與空洞的音樂(還是應該定義為聲響?),時而插入真實的收音機廣播聲、孩童玩笑聲與腳步聲,令慢慢累積的氛圍不斷被干擾,人的情緒必須中斷或者被切換,再加上適時加入的光線,在一片漆黑人擠人的環境裡,恍惚得不知身在何方。看完後看劇名,答案揭盅,原來方才處身在「一個人的意識」當中,忽然覺得一切合理了許多。
《入夜》則是我第一次接觸物件劇場,帶出的氣氛再加上音樂的襯托,令孤寂感非常突顯,亦貫徹了整個演出的主線。接下來的消亡,原來是生命的耗損,一點點一滴滴,在日常生活的常態裡逐漸變淡,直至片刻不留。以物為主角,聯想到人的生活,「再拒」正如他們所希望的,不斷在劇場實驗他們的可能性,這對第一次欣賞該團演出的我而言是個驚喜,期待再拒劇團以後(或以前)的創作。(觀看場次: 2012年11月13日)
Labels:
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劇評/迴響
【劇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澳門藝評I
演出日期:2012年11月12-13日 晚上七點半
節目: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演出地點: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
演出: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
文/清
台灣「再拒劇團」的《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是一部由三個獨立單元《總共…天》(王詩琪)、《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蔣韜)及《入夜》(曾彥婷)等組成的演出,三者表現形式異迴,有形體的、有音樂的、甚至有「空無一人」的,共同圍繞著「沒有人」的概念發展起來,如王詩琪所言,具有豐富想像力的觀眾確是可以把三個單元串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或許能連戲的故事,但他們其實都是獨立的創作。
三個單元的演出雖然均沒有「主人公」的實體出現,卻是側面地深刻的勾劃出他/她的輪廓,和帶給我一份異常強烈的感受──孤獨。家庭主婦過著日復日的刻板生活,雖然有丈夫和兒子在旁,其心靈是孤單存在的;蔣韜的「那個人」正躲在漆黑的房間裡,懶理房外的家居聲響如何吵耳,他/她總會懂得選取美妙的音韻相伴,透過一台收音機,他/她可以自行選擇「接觸」外界的時刻和方法;曾彥婷創造的「單人房」,傳神的呈現了「某個人」的家居生活,他/她的一隻酒杯、一張書檯、一台電話,以及我從窗戶看望新葡京酒店映照下的小斜路中、那個似是歸家的女士,這不正是澳門眾多單身人士的現實寫照嗎?
刊場透露節目的名字與拉金(Philip Larkin)的詩有關,所以我嘗試從原來的語文中為觀演後的孤獨感尋找出口。“All that's left to happen, Is some deaths (my own included). Their order, and their manner, Remain to be learnt.” 「死亡」,現今已經未必再與孤獨扯上必然的關係,「消亡」在此間反而更有「苦海無涯」的痛苦。有說人的出生便是為了死亡而來臨,“… Remain to be learnt.”若是「留待給後世人所認識」,它將讓我不再感到孤單。(完)(觀看場次:2012年11月13日)
文/喬亞
看這個戲,好像在窺視一個女人的生活和生活空間。在天台,當「她」在那層白紗中扭動身驅,卻怎麼也離不開那個小小的洞,「她」亮著手電筒,卻什麼都無法看清,我忽然想起了蠶繭,或是瞎眼上的白翳,似乎什麼都能看到又什麼都看不到。結束時,「她」輕輕地喃唱起來,那種孤寂的感覺,不知道多少人聽得見。之後觀眾步入「她」生活過的屋子,聆聽「她」的痕跡:四面埋伏的音效,忽明忽滅的檯燈,這明明是一次又一次頑強的掙扎。物件自己動來動去(其實是表演者以線操控)的那個房間也是,我感到的並非消亡,而是一個孤獨女人的無聲吶喊。也有可能是,「不在沉默裡爆發,就在沉默裡死亡」。
雖然整齣戲沒有一句對白,但是借助靜止的裝置、物件,配以出色的燈光和音樂效果,戲中蘊含的詩意、哲理和思考,反而能夠借此無限擴張。這暫時是我在今屆藝穗節中,看到、體驗到最好的一個劇目。(觀看場次:2012年11月12日)
Labels:
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劇評/迴響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報導】東京藝術節劇場(F/T) 讓亞洲成為主角
Stage direction: This year's Festival/Tokyo focuses on
productions from Asia. A character from Li Jianjun's "A Madman's Diary" sits on a brick wall. © XIA MAOTIAN |
轉載自 The Japan Times 專題
日本低迷的景氣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2010年, 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已被中國取代, 而在2011年, 整個國家更是被東北地震與相繼而來的海嘯、核災所撼動。
時至今日, 日本捲入與中國、台灣和南韓的領土糾紛, 戲劇性的演變和擴大為消費者的抵制和暴動。
這就是今年度的東京藝術節 (Festival/Tokyo, 以下簡稱F/T)舉辦的背景, 作為每年日本最大的劇場活動, 他們的組織者正把聚光燈轉向亞洲的戲劇和劇場。他們瞄準目標在建立一個穿越地域的溝通平台, 尤其是在前線的創作者。
從1988年東京藝術節的前身東京國際藝術節(TIF)開始, F/T主要都是邀請歐美的海外節目(還有一次來自中東), 卻略過他們在東亞的鄰居們。
© DONGSIK SON |
所以, 究竟是甚麼造成F/T將注意力放向了亞洲?而他們的組織者對於這個轉向的期待又是甚麼?
F/T 37歲的節目總監Chiaki Soma相信, 這個思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該如何連結其它的亞洲戲劇工作者, 如何促進日本對於亞洲劇場圈的參與一直是我長期的主題,” 她向 Japan Times說道。“然而, 因為地區經濟、文化與地理區隔, 我們花了十年的時間去理解今年亞洲聚焦的節目策劃。”
比起西方國家的製作, Soma補充道, 只有相當少的人願意買票看亞洲戲劇, 關於這一點她認為, 對日本觀眾而言, 當代亞洲戲劇依舊是一個巨大的未知。也為了衡量這樣的情勢, 她解釋了 F/T 的新銳公募(Emerging Artists Program )為何設定39歲的年齡限制, 與聚焦在非常規正統的創作者的理由:“這是因為比起它們國家建立一定規模的團體, 這樣的創作者較難獲得在海外演出的機會。而我們希望引介的, 便是亞洲戲劇的新面孔。”
職是之故, 今年的新銳招募包含了11個國家- 五個來自日本, 兩個來自台灣, 南韓、中國、新加坡和印度則各一。這是從180個非凡的申請者, 包含94個日本和76個其它亞洲地區所選出。同時, 作為12個今年主秀節目之一, 2006年創立Greenpig 劇團的南韓導演 Hansol Yoon, 則帶來該團2010年的製作“繼承記憶- 回到受壓迫者”。 這齣戲也將為了這一次的F/T登台, 重新徵選了南韓與日本的演員。
“這齣戲是關於韓戰與韓國人對此的記憶”Yoon說道, “而政府、保守的史學家與世界政治皆介入了對這個戰爭記憶的竄改。事實上, 有許多韓軍與美軍的屠殺都長期以來都被掩蓋。所以, 我們希望透過這齣戲來討論:我們是如何記得事情的, 是甚麼讓人們記得, 而人又是如何的繼承記憶。”
因為一樣的理由(他如何的相信那些掌權者對歷史的竄改), Yoon並沒有站在他同胞對於日本與南韓當前領土爭執的陣營裏。“許多人問我對獨島的意見, 我事實上一點都不在意, ”他說, “這是一個與和我們一樣的一般人無關的政治事件。政客們藉此讓他的公民, 對更真實和重要的國內問題視而不見。”
Yoon的劇團以他們對社會政治議題的實驗劇作而著稱, 但他說南韓並沒有太多像這樣的的劇團。“大多數是商業劇場, 呈現無關於我們所面對的問題的一些精采表演”
Pop-culture characters feature in Huang Sze-nung's "American Dream Factory." |
那麼關於日本另外一個鄰居中國又是如何呢?新銳公募的參與者, 北京新青年劇團的李建軍說, 自2002年起, 中國劇場觀眾的成長, 大多數是參與一些要人領情的鬧劇或輕喜劇, 與他們一樣的實驗劇團、獨立劇團在此相當難生存。“在中國, 任何形式的文化皆逐日的在商業化, ”李建軍說, “現在, 一些人開始擔憂中國文化將變成全然的商業導向。”
反應著這樣的擔憂, 新青年團體將在F/T, 呈現改編自現代中國文學之父魯迅的狂人日記。
雖然這個以狂人日記形式寫就的短篇妄想故事撰於100年前, 李建軍依然認為它所描繪的世界反應中國當下的處境, “中國正處在一個轉涙點”他說, “舊的價值離去, 但新的又尚未建立並且處處是矛盾。 簡單來說, 許多今日的中國人並不知道他們該相信甚麼- 而這和魯迅的年代是一模一樣的。”
“我希望日本觀眾透過我們的表演看見今日中國處境最新的觀點”他的補充亦真實的確認了F/T組織者的目標。
同時, 台灣新銳公募的參與者, 再拒劇團的創立者黃思農, 將為 F/T 帶來 由他所編導的在2010年台灣備受稱譽的作品《美國夢工廠》。“許多年輕人因為這齣戲而第一次走進劇場, 或者重複前來觀賞, ”黃思農說, “…也許是因為它提出了對1980後出生的新世代處境的提問, 展示著一整個年輕世代的夢想,如何被單一化的物質主義價值觀所化約。”“我想它能在台灣達成連演兩週13場售鑿的原因, 是因為和他們許多人的生命經驗發生共鳴。”
One of the few pieces from Europe, "Rechnitz (Der Wurgeengel)" is a German production helmed by Swiss director Jossi Wieler. © ARNO DECLAIR |
這確實相當令人驚奇, 如此多從其它亞洲地區來的 F/T節目, 處理著經濟榮景下每日的社會議題, 而黃思農所提及的新生代依然在此掙扎中。
同樣有趣的是, 來自北京的李建軍所提出的問題, 回應著Yoon在探索韓戰文本中所關注的羊皮紙上的歷史, 而黃思農對台灣年輕世代所敲下的警鐘亦關乎李建軍對於自己國家未來的提問。
韓國觀察家Seo強調, 這樣亞洲的集合與互動正是我們今日所迫切需要的:
“我強烈相信, 其中一個藝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便是質疑現實的基礎, 個人的或者政治的, 平凡的或者歷史的,” 他說, “然後改變便可以從私領域與個人的不滿開始, 翻轉整個大歷史的敘事。”
為了培育和分享這樣的問題, , Seo希望 F/T能持續激化這樣的批判性討論發生, 並讓日本的國內外都能開啓對話。
“劇場並不是一連串孤立的舞台事件, 在幕落之後旋即消散, ”他說, “它合該是建立關於歷史、政治現實、藝術…等等的集體知識。”
“在日本, 依然有少數能與年輕亞洲人對話與溝通的場域與機會,” 節目總監 Soma解釋道。“所以, 我們在 F/T 的論壇邀請了許多來自日本及亞洲其它地方的劇場專家, 去組織互動的情境, 他們選擇來賓與確立風格, 不論是現場的座談、網路聊天室、部落格或其它。”
“也是從今年開始, 為了吸引新的贊助商, 我們將會在我們網站宣佈一些以舞蹈為主題的快閃事件 – 而我希望許多日本的外國人亦能出現、參與並玩得開心。”
不論今年F/T這一連串耳目一新的創意如何, 觀察家 Seo依然熱切的希望它能持續往前進。
“F/T一個巨大的力量, 就是它對於新的路徑、方式的開放性, 而沒有屈從於服務主流觀眾的壓力, ” 他說, “不論如何, 我希望能看見它以充滿勇氣的視野支持前衛的精神, 我總是寧願看見失敗的先驅更甚於自我增權的傳統依循者。”
作為這個想法的進一步的試煉, 今年度的演出事件已轉變成一個亞洲的時代思潮, Greenpig劇團的Yoon 對這次F/T的陣容提供了如此的註解:“讓我們來作這樣的劇場吧。讓我們在劇場裏處理政治議題, 然後來通盤的討論它。”
除了亞洲節目, 2012的 F/T 將帶來2004年奧地利諾貝爾獎得主耶利內克的三個作品。它們分別是由瑞士導演 Jossi Wieler所帶領, 慕尼黑Kammerspiele劇院所製作的"Rechnitz (Der Wurgeengel)"; "沒有光(Kein Licht)" 由 Motoi Miura執導; 以及擁有同樣劇名的另一個版本: "沒有光:二部曲(Kein Licht II)", 由 F/T的長期合作的導演高山明執導。
(Translated By Against Again Troupe)
Labels:
2012美國夢去東京,
報導/訪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