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迴響】我誤會的消亡,也給未來和過去的我

文/ 陳鳥任

看完再拒劇團2012秋季劇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走出觀眾席時感到十分羞愧,原因在於,看戲前的功課,諸如瀏覽一下創作者的資料或演出作品、或DM我都沒翻過,只從某些場合的聊天中記住「那是一個沒有演員的演出」,哪知是演出一開始是我既定印象開始自我的否定。


我腦內補完消亡(恕以此為簡稱)是正規的戲劇演出,一個小小的劇場,看創作者如何複合式的將那一位不存在的女演員在空間呈現出來。進劇場坐定,以為戲要開始了,戴著橘髮的策展人與紫髮的帶位人員分兩頭,將進場時發給觀眾的牌子分為兩群,這時我心裡極度誠懇的輕聲說了一句「耶和華,我錯了」,將觀眾分為兩群,意思就是有複數個表演場地要觀眾們輪著看。

第一個*1場地所有觀眾都要低身躺下,躺在氣泡紙上,半身高的白紗上面懸著一面不規則結成的白絲網,白絲網上有一團團的棉花。起初我覺得很有趣,要觀眾躺著看戲(是強迫必須要的那一種,而非對觀眾說「或躺或坐都可以」)。狹長型沒開燈的房間(表演場地),你躺在氣泡紙上(腳還因躺在紙上的位置太低接觸到水泥而微微發寒),大家之間有一種害怕發出聲響的彆扭,而堅持著不轉頭探索這個環境或是將身子挪到舒服的姿態,這時候有個女生走出來(沒錯,我當初誤以為的是個錯誤),手持著手電筒,或許我可以感受到她生活的片段,是剛起床,還是準備要出門。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躺著這件事。如果我以一般端正坐姿的方式觀看(參與進行),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仍然受限於觀看,而我躺著聽到演員的腳步聲,她從我頭頂或腳下走過,而我卻看不清她的面孔,我的恐懼感讓我相信,我如屍體一樣動也不能動,如同死去埋在地底下的那些人,是不是他們也在周遭只是我們不察。我甚至覺得(演員)舉起菜刀一頭將我劈死我也相信。

第二個場地*2是個走廊,走進之前帶位人員很親切地說,所有牆面上的東西都是可以被觸摸的。一些日常你常用的生活用品,曬衣架、畫框、鏡子,還有一些什麼我忘記了,但是它們全都被白布包覆,包起來讓觀眾摸,東西形狀是清楚的,但你還是會不自主好奇而去觸摸,好像某種禮物還是需要特地保留下來的東西,或具有紀念性、季節性的東西需要被妥善保管,所以被裹上一層白布。但這個作品給我的感覺是透過這些東西,探索這個不存在、我不認識的陌生人,然而那一層白布,卻巧妙地婉拒我。

第三個*3場地是個類似小臥室的地方,地上鋪了棉被,觀眾席地而坐(帶位人員這次是說「或躺或坐舒服就好」:P),表演者與透過現場製作的音樂音效,製造出一個不存在的女性(家中書架的小熊、旅行寫給男友的明信片,還是男友寫給她的),音樂中可以很清楚聽出有哪些是環境聲音,像女子在彈鋼琴而反覆遭到電話打斷、出門工作時的喧鬧,或是製造出精神內在層面的音樂(像是讓人煩躁,來自生活或工作壓力的同儕的耳語),讓我可以很清楚讀到那一位女子的生活,以及她發生什麼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鐵製的垃圾桶,那麼大的垃圾桶很少會出現在現實家中,正思忖它會不會有什麼作用或驚奇,果然從裡面噴出了碎花,配上當時的音樂,讓我感覺所有的少女都會將好友課堂間的小紙條,或情侶間的情書,在決裂之後撕爛撕毀丟到垃圾桶,最終總會因為回憶與不捨再將它拿回,一片一片拚回原樣。

第四個*4帶位人員將觀眾帶到戶外,演出場地是在進入劇場前的門口,一扇長及地面的展覽窗廚,窗上(戶外)掛著如在弔唁亡者的大型花團與垂廉。表演者裸著身,緩慢的展開肢體,最後將祭祀的花瓶(在櫥窗內)舉起,漸漸地傾斜直到花瓶撒出粉紅色的水。一切進行到你會不忍表演者那副極度緊繃的樣貌,以及在狹小空間的不舒服感。另外這個表演的面向是對著戶外,表演完畢眼睛環視一周,三面都是高樓與住戶,如果非觀眾的附近住戶看到這驚異的一幕,我很好奇他會不會覺得自己眼花了。

第五個*5表演場地就是在一開始進入的劇場內,一間鋪著沙子的臥室,是在海邊嗎?一切的暗示好像都讓我認為那位女子在渡假,可動式的吊床、鋪在地面的白沙、風鈴。這次真的沒錯了,如果說第三個演出利用很多音樂,寫意式地,用音樂經過內心的感受勾勒出那名不在場的女子,那第五個演出就是我歸納為一開始我所誤會的那種寫實的、經過物體的物理現象(女子穿著室內拖鞋從樓梯而下、拿起水壺替金魚加水、找一本想看的書然後躺在床上…),創造出那名女子在場的幻覺。這是一個你在演出前看了就會很期待的演出,因為舞台所有東西都綁上了線,無論是床、水壺、書、玩具小火車、風鈴,通通綁住了線繞過屋頂的鐵柱,滙整到觀眾前緣的表演者那邊,如同在操縱一個懸絲偶那樣,只是對象換成是屋子內的家具,不是操縱一個偶,而是操縱物件創造一個不存在的女子,唯唯複雜程度實在令人咋舌,偶些物件會不聽使喚或使壞,沒有走到該道的定點令人婉惜外,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

事後想想,這些演出的排序會不會是一個整個展的關鍵,也是在策展或演出時該有的考量,因為一二三這三個演出和展,連續性與關連性讓我有一個很清楚的整體感與感受,作品互相堆疊上去的力量是正向的,且到了第三個演出感染力到達最高點。而我也十分好奇另一路線的觀眾,他們看完全部的演出感受又會是如何。

字字不珠璣,惶恐寫短(?)評
謝謝收看

*1《鬧/那個說出來的字是被忽略的》王詩琪(表演者:辜永妍)
*2《結界》何采柔
*3《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蔣韜
*4《為了剩下的人們》林人中
*5《退潮下午》曾彥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