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金治 (媒體工作者)
走在秀朗橋上往新店的右側望去,可以看見幾近成為蚊子館的人權紀念園區,在台灣這民主內戰的衝突時代裡,這座建築物在褪去了銳利的蛇籠與謎樣的黑幕後,剩下的是白色恐怖歷史記憶轉為消費結構的陷落,而且更是對於那個時代,那些異議人士爭取民主、言論自由的最大諷刺建物。
是的、人死才知輕重,在那樣掌權者隻手遮天的白色恐怖的時代裡,為爭取自由而犧牲的靈魂重量,有很多種被詮釋的說法。這齣《自由時代》從開始的場景,就試圖將鄭南榕在雜誌社裡自焚的場景重現,並以非線性的劇情來交疊前後歷史,與時代差異之間的跳躍,試圖將歷史的刻板風景打散,把浪漫追憶的氛圍,壓制在自焚場景火光效果後的當下,並且落在另一個對稱時代,以相似的媒體辦公室場景,使觀眾從透不過氣的記憶裡被拉了出來。而歷史總是被人、事、物微妙的牽動著,在一位記者的死,經由鄭南榕自焚事件的映射,週遭的同事的堅貞執念,以及死者弟弟對於親情的坦率表白下,死者遺留的隱私,開始勾勒一個看似謎一樣的事件,並且牽動著整齣劇的主體。
劇中導演、編劇巧手的將穿梭在時代這個時間意義,對於距離(distance)與效應(effect)之間的想像,安插以自由為主軸如同唱片跳盤短劇,讓看似破碎的劇情,埋下了緊張的不確定感,而上半場尾聲的自由女神弦外章節,成功把鄭南榕追思會上肅穆情緒場景複製,跳針快拍的以喧嘩自由為上的群眾對話,和掌握發言權並成功影響集體行為的權力者之間的上下關係,於是、一來一往的模糊荒腔走板的娛樂新聞式對話,構成的自由表徵意識的盲從,成為反諷消費的輕鬆關鍵鑰匙。
部分歷史表徵所不能再現的矛盾裡,在鄭南榕自焚後的二十一年對於死亡這個嚴肅的字眼中,要咀嚼是不太容易的,這對新生代導演,更是一個再現矛盾與分解摩傲的挑戰。《自由時代》企圖挑出自由意識(Ideology)與行為結構(Structure)之間的芒刺,亦即是歷史的樣貌背後,影響個人或集體行為所構成的社會關係,他可能是一個單一或多重的反餽,也可能是和解或衝突,碰撞後運行後的裂解體。在下半場在接續勾勒的歷史窗景,不斷的反芻從社會、群體、家庭、思想,多重的複雜彼此牽制關係裡,試圖凸顯運行的方式和未來。
雖然鄭南榕的自焚事件,在台灣民主與時代變遷的歷史上,已足有影響個人意識型態及群體歷史記憶的力量,歷經政治利用、資本主義消費的纏繞後,卻只成為一種便於歷史對照,和討論的時代人物與事件的代詞,權力造神的政治圖騰,也因歷史而變得更加堅固不摧。在劇組先前以田野的訪談、座談會、拜訪鄭南榕基金會和親屬後,劇情下半場,開始拉開時代差異的報社角色對白,感覺到劇團細膩的企圖,欲沈澱回饋這些筆記下的功課。從這段場景中青年可以輕易的獲得發聲媒介,又常不知堅持與態度之間的差異,夾著無關緊要的奮起矛盾的熱血現象,搭接在以主線報社、轉角咖啡等,多個時空、場景交錯轉化下,這三個弦外截然不同風格的插曲,輕鬆的做了內爆的引信。可惜劇組欲挑戰精準切換這些氣氛,又想交代歷史與當下交互的關係,讓兩個看似對稱的結構之間產生共鳴,卻在首場還沒有熟捻的歌唱橋段安排,以及對話嚼字清晰的節奏下,這讓人感覺有點破碎的可惜。
《自由時代》將鄭南榕與二十一年後的一個報社記者合而一體,企圖解構死者的圖騰,還原自由、家庭以及朋友間微妙的關係。而旁支的劇情把自由放大擬態,嘲諷媒體,也在社會運動之間呈現,那些我們看似自由的定義何其混亂。因為、人們早息以將自由掛在嘴邊,而民主多數決與暴力的差距卻只有豪米。回想鄭南榕那年自焚的時間,剛從親友身上接觸到黨外空氣的我,面對這樣的一齣戲碼,即便數十年後,他依然不是輕鬆的語言,這也驗證歷史與世代之間產生的不對稱殘憶以及失憶,不是一種失落的鴻溝,卻是每每面對這些時代關鍵字,黑牢的景象不斷在腦海裡快閃而過。而這種自由的緬懷包裝多少欺瞞?如今、自由已經強壯到可以擊碎黑暗的厚牆,但無限上綱的自由,始終掌握在善謀者手裡。在這正義尚未實現的當下,自由、卻可能讓我們溺水,即便他時而披上包容和尊重的印記。
本文轉載自《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NO.16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Cullis-Suzuki's 1992 Earth Summit speech
這是Severn Cullis-Suzuki 1992年在聯合國的演講.當年她只有13歲,但卻以驚人的勇氣說出真相.
如今過去了19年,頻繁的天災人禍與環境的災害,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此刻一般,如此強烈的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正在面對的苦難是一個『整體』.」
很多人常常一聽到再拒的團名就開始質疑,覺得我們以為自己站在一個高道德標準看待或批判他人,進而開始質疑我們的"資格"或我們是不是、夠不夠"左",甚至直接以一種「美學無關政治」的二分教條,來定義再拒"不在乎美學,只在乎立場".
但如果你真的看完再拒的簡介或者真的"在場"看過我們的戲,你會知道,所謂的"長大"與"成人"對我們來說,從來不是指涉一個廉價的他者,我們的"拒絕"也從來不是"接受"的反面,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中尋求立足點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踐個體自由與責任時所選擇的態度.」
這樣的態度讓我們獲得勇氣,也讓我們希望能透過劇場分享,這樣的分享既不是因為我們擁有比他人更多的智慧或藝能,或者比誰更政治正確,而是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此創作去檢視自己,並確認自己與他人生命的連結.
「...你們皆是某人的孩子.」正如13歲的Severn Suzuki所言,我們相信,劇場也許不會改變世界,但它持續的教導我們,如何能真真正正的"以己為他,以他為己",並且沒有恐懼的活著.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為了明天的歌唱】公共電視記錄觀點首播
【為了明天的歌唱】導演 鴻鴻 作品
3/29(二)22:00公共電視記錄觀點首播
本片紀錄當代劇場如何開拓表達空間,與社會議題密切互動,傳遞小劇場運動的火苗。片中的「腳踏車廚娘」雅紅一面經營極有特色的咖哩店,一面積極參與帳篷劇演出;快遞阿明在工作和劇場之間疲於奔命,還要參加示威行動劇;貝芝則以女性觀點演出外佣心路,更帶領現實世界的外佣以劇場發聲。而樂生保留運動,則是一股潛在支撐這股抗爭精神的力量。從帳篷劇、舞踏、到移工劇場,他們從不同角度與手段,傾力揭發社會的不公與不足,彰顯多元族群與底層階級的生存價值。以個人的精彩生命,為已成既定成規的劇場型態,擦出熾烈的火花。
公視首播:
3月29日(二)22:00&凌晨2:00
4月2日(六)15:00
長版預告片,內有再拒劇團09年公寓聯展《無枝》的演出片段喔!
3/29(二)22:00公共電視記錄觀點首播
本片紀錄當代劇場如何開拓表達空間,與社會議題密切互動,傳遞小劇場運動的火苗。片中的「腳踏車廚娘」雅紅一面經營極有特色的咖哩店,一面積極參與帳篷劇演出;快遞阿明在工作和劇場之間疲於奔命,還要參加示威行動劇;貝芝則以女性觀點演出外佣心路,更帶領現實世界的外佣以劇場發聲。而樂生保留運動,則是一股潛在支撐這股抗爭精神的力量。從帳篷劇、舞踏、到移工劇場,他們從不同角度與手段,傾力揭發社會的不公與不足,彰顯多元族群與底層階級的生存價值。以個人的精彩生命,為已成既定成規的劇場型態,擦出熾烈的火花。
公視首播:
3月29日(二)22:00&凌晨2:00
4月2日(六)15:00
長版預告片,內有再拒劇團09年公寓聯展《無枝》的演出片段喔!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Notes To The Future
各位再拒的朋友們新年快樂,下面的文章與錄音來自2002年patti smith在St. Mark's Church, New York新年音樂會的演講。這一段講稿曾在去年再拒劇團舉辦的音樂會《生存與抵抗的圓舞曲》中,由郭達年,千野秀一(Chino Shuichi)、Madeleine Marie Slavick重新演繹,之後待我們錄音檔整理完成,也會陸續放上再拒網誌.
謹以這段錄音,獻給每一個正跨步向前的人們.
並以此共勉之
The eleventh commandment
To love one another
And this is our covenant across your wrist
-patti smith
Listen my children and you shall hear
The sound of your own steps
The sound of your hereafter
Memory awaits and turns to greet you
Draping its banner across your wrists
Wake up arms
Delicate feet
For as one to march the streets
Each alone, each part of another
Your steps shall ring
Shall raise the cloud
And they that will hear will hear
Will hear voice of the one
And the one and the one
As it has never been uttered before
For something greater yet to come
Then the hour of the prophets
And their great cities
For the people of Ninevah
Fell to their knees
Heeding the cry of Jonah
United
Covering themselves in sackcloth and ashes
And called to their god
And all their hearts were as one heart.
And all their voices were as one voice.
God heard them and his mind was moved.
Yet something greater will come to pass.
And who will call?
And what will they call?
Will they call to God?
The air?
The fowl?
It will not matter, if the call is true.
They shall call and this is known.
One voice and each another
Shall enter the dead, the living flower,
Enter forms that we know not.
To be felt by sea,
By air,
By earth
And shall be an elemental pledge.
This is our birthright.
This is our charge.
And we have given over to others.
And they have
not
done
well
And the forests mourn.
The leaves fall.
Swaddling babes watch and wonder
As the fathers of our spirit nations
Dance in the street in celebration
As the mountains turn pale from
Their nuclear hand
And they have
not
done
well
Now my children
You must overturn the tables
Deliver the future from material rule
For only one rul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eleventh commandment
To love one another
And this is our covenant across your wrist
This offering is yours
To adorn, adore
To bury
To burn
Upon a mound
To hail
To set away
It is merely a cloth,
Merely our colors,
Invested with the blood of the people
All their hopes and dreams.
Our flag
It has its excellence
Yet it is nothing
It shall not be a tyranny above us
Nor should god
Nor love
Nor nature
Yet we hold as our pleasure this tender honor
That we acknowledg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on ground formed
And if our cloth be raised and lowered
Half mast
What does it tell us?
That an individual has passed
Is saluted
And mourned by his countrymen.
This ritual extends to us all.
For we are all the individual.
No unknown.
No insignificant one
Nor insignificant labor
Nor insignificant act of charity
Each has a story to be told and retold
Which shall be a glowing thread
In the fabric of Man
And the children shall march
And bring the colors forward
Investing within them
The redeeming blood
Of their revolutionary hearts.
謹以這段錄音,獻給每一個正跨步向前的人們.
並以此共勉之
The eleventh commandment
To love one another
And this is our covenant across your wrist
-patti smith
Listen my children and you shall hear
The sound of your own steps
The sound of your hereafter
Memory awaits and turns to greet you
Draping its banner across your wrists
Wake up arms
Delicate feet
For as one to march the streets
Each alone, each part of another
Your steps shall ring
Shall raise the cloud
And they that will hear will hear
Will hear voice of the one
And the one and the one
As it has never been uttered before
For something greater yet to come
Then the hour of the prophets
And their great cities
For the people of Ninevah
Fell to their knees
Heeding the cry of Jonah
United
Covering themselves in sackcloth and ashes
And called to their god
And all their hearts were as one heart.
And all their voices were as one voice.
God heard them and his mind was moved.
Yet something greater will come to pass.
And who will call?
And what will they call?
Will they call to God?
The air?
The fowl?
It will not matter, if the call is true.
They shall call and this is known.
One voice and each another
Shall enter the dead, the living flower,
Enter forms that we know not.
To be felt by sea,
By air,
By earth
And shall be an elemental pledge.
This is our birthright.
This is our charge.
And we have given over to others.
And they have
not
done
well
And the forests mourn.
The leaves fall.
Swaddling babes watch and wonder
As the fathers of our spirit nations
Dance in the street in celebration
As the mountains turn pale from
Their nuclear hand
And they have
not
done
well
Now my children
You must overturn the tables
Deliver the future from material rule
For only one rul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eleventh commandment
To love one another
And this is our covenant across your wrist
This offering is yours
To adorn, adore
To bury
To burn
Upon a mound
To hail
To set away
It is merely a cloth,
Merely our colors,
Invested with the blood of the people
All their hopes and dreams.
Our flag
It has its excellence
Yet it is nothing
It shall not be a tyranny above us
Nor should god
Nor love
Nor nature
Yet we hold as our pleasure this tender honor
That we acknowledg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on ground formed
And if our cloth be raised and lowered
Half mast
What does it tell us?
That an individual has passed
Is saluted
And mourned by his countrymen.
This ritual extends to us all.
For we are all the individual.
No unknown.
No insignificant one
Nor insignificant labor
Nor insignificant act of charity
Each has a story to be told and retold
Which shall be a glowing thread
In the fabric of Man
And the children shall march
And bring the colors forward
Investing within them
The redeeming blood
Of their revolutionary hearts.
原始錄音檔下載連結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迴響】[戲劇] 《自由時代》
(本文轉載自formosun)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時間:2010/10/01 19:30
劇團:再拒劇團
導演:黃緣文
編劇:黃緣文、高俊耀、簡莉穎
主演:趙逸嵐、王安琪、王博玄、陳家祥、楊景翔
「自由」,這樣的議題有觀照、有議題,
更重要的是沒有結論。
所以儘管看這戲的過程中有點疲累,
(暫且咎於大量的文字堆積和訊息,以及不斷拋出的問題)
但看完的後勁是很強的,強得讓人不得不思索。
角色並不多的多線情節,但其實編導處理得蠻乾淨的,
並不會難以進入狀況,或是在多重主角中迷路。
現實當中是獨立記者張競的自殺事件,
週圍圍繞著他的好朋友小四、他弟弟阿貓、女朋友Connie,
這些人打算幫張競辦一個追思會。
由初出茅廬的二線記者小四拉出的線是報社組長許志剛,
在現實社會地位升遷和「什麼是新聞」、報紙業存亡當中的爭執。
弟弟阿貓拉出的線是家庭關懷,
一個在社會上看似有點影響力、看似充滿著熱情與關懷的張競,
在家庭上卻不能給家人同等的熱情與關懷。
女朋友Connie是轉角咖啡店經營者、社會運動者,
他用一個比較抗爭的角度在看這個世界,有一點被壓迫者的形象。
而張競本身,影射《自由時代》鄭南榕先生,
時而像是對話、時而像是喃喃自語著一些困惑。
而穿插在這些之間的片段則是一些很瑣碎、看似無關但實際上最有力的Kuso對話。
例如利用抽菸討論的自由、自由女神的死亡等等。
討論自由有很多方式,
文字遊戲這個劇本已經玩的夠多了,
節錄我最喜歡這個演出的最後一段:
阿貓:……我沒有在反六輕、也不會說富士康怎樣,那些工人薪水是真的太低了,可是我就是覺得iphone他媽的很好用阿。怎樣啦?隨便說說不行喔?又不是真的要賣。(沉默)你們知道上海金秋蟹晏一個人要多少錢嗎?
小四:你要講什──
阿貓:張競不知道!他大概知道了也覺得不重要。去年我媽生日,我們全家去遠企吃大閘蟹。超貴!可是我請客,反正我就是失心瘋把定存提出來……結果弟一道菜還沒吃完,張競接到一封簡訊,馬上就站起來說歹勢有人報線很重要就走了──他連生日快樂都沒有說,他根本就忘記了。我想要講什麼?我知道張競從頭到尾就覺得吃這一餐不算什麼,我哥就是這種人,他就是會把碗塊丟了就跑,覺得有更有意義、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哪來這麼多「意義」、這麼多「重要」的事情阿……去「跑線」、追「點」、追「時效」,你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天、每天有多少重要的資訊在流通嗎?一個人怎麼可能追的上大量的資訊更新、流通、把你淹沒的速度──
Connie:不是一個人,我們都是在讓更多、更多的人意識到壓迫的存──
阿貓:不用說服我了,我聽的還不夠多嗎?真的不懂…我可不可以不要知道有這麼多的自由、可不可以有受壓迫可是不想跟誰反抗的自由,有選擇不要那麼自由的自由。
我覺得相當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劇本站在另一種高度。
看完小劇場常常會被一種高傲的姿態給打死,
因為很多作者、導演選擇的視角都是由上往下,想要「告訴」觀眾什麼、想要「強迫觀眾」接受什麼,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想要「看見」另一些可能,而不想要被「教導」應該要怎麼樣。
聽獨立樂團比較屌嗎?聽流行音樂就比較爛嗎?
大概就是類似這種感覺,一種屬於小劇場的高傲(卻也因為不被認同而自卑)心態。
但《自由時代》雖然在導演處理的手法上仍就有蠻大的空間可以整合的更好,
但至少他提供了一些面向去凝視、一些想法的分享,
觀眾接受到了、從而思索,我覺得是相當重要並且感到很有收穫的。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時間:2010/10/01 19:30
劇團:再拒劇團
導演:黃緣文
編劇:黃緣文、高俊耀、簡莉穎
主演:趙逸嵐、王安琪、王博玄、陳家祥、楊景翔
「自由」,這樣的議題有觀照、有議題,
更重要的是沒有結論。
所以儘管看這戲的過程中有點疲累,
(暫且咎於大量的文字堆積和訊息,以及不斷拋出的問題)
但看完的後勁是很強的,強得讓人不得不思索。
角色並不多的多線情節,但其實編導處理得蠻乾淨的,
並不會難以進入狀況,或是在多重主角中迷路。
現實當中是獨立記者張競的自殺事件,
週圍圍繞著他的好朋友小四、他弟弟阿貓、女朋友Connie,
這些人打算幫張競辦一個追思會。
由初出茅廬的二線記者小四拉出的線是報社組長許志剛,
在現實社會地位升遷和「什麼是新聞」、報紙業存亡當中的爭執。
弟弟阿貓拉出的線是家庭關懷,
一個在社會上看似有點影響力、看似充滿著熱情與關懷的張競,
在家庭上卻不能給家人同等的熱情與關懷。
女朋友Connie是轉角咖啡店經營者、社會運動者,
他用一個比較抗爭的角度在看這個世界,有一點被壓迫者的形象。
而張競本身,影射《自由時代》鄭南榕先生,
時而像是對話、時而像是喃喃自語著一些困惑。
而穿插在這些之間的片段則是一些很瑣碎、看似無關但實際上最有力的Kuso對話。
例如利用抽菸討論的自由、自由女神的死亡等等。
討論自由有很多方式,
文字遊戲這個劇本已經玩的夠多了,
節錄我最喜歡這個演出的最後一段:
阿貓:……我沒有在反六輕、也不會說富士康怎樣,那些工人薪水是真的太低了,可是我就是覺得iphone他媽的很好用阿。怎樣啦?隨便說說不行喔?又不是真的要賣。(沉默)你們知道上海金秋蟹晏一個人要多少錢嗎?
小四:你要講什──
阿貓:張競不知道!他大概知道了也覺得不重要。去年我媽生日,我們全家去遠企吃大閘蟹。超貴!可是我請客,反正我就是失心瘋把定存提出來……結果弟一道菜還沒吃完,張競接到一封簡訊,馬上就站起來說歹勢有人報線很重要就走了──他連生日快樂都沒有說,他根本就忘記了。我想要講什麼?我知道張競從頭到尾就覺得吃這一餐不算什麼,我哥就是這種人,他就是會把碗塊丟了就跑,覺得有更有意義、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哪來這麼多「意義」、這麼多「重要」的事情阿……去「跑線」、追「點」、追「時效」,你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天、每天有多少重要的資訊在流通嗎?一個人怎麼可能追的上大量的資訊更新、流通、把你淹沒的速度──
Connie:不是一個人,我們都是在讓更多、更多的人意識到壓迫的存──
阿貓:不用說服我了,我聽的還不夠多嗎?真的不懂…我可不可以不要知道有這麼多的自由、可不可以有受壓迫可是不想跟誰反抗的自由,有選擇不要那麼自由的自由。
我覺得相當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劇本站在另一種高度。
看完小劇場常常會被一種高傲的姿態給打死,
因為很多作者、導演選擇的視角都是由上往下,想要「告訴」觀眾什麼、想要「強迫觀眾」接受什麼,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想要「看見」另一些可能,而不想要被「教導」應該要怎麼樣。
聽獨立樂團比較屌嗎?聽流行音樂就比較爛嗎?
大概就是類似這種感覺,一種屬於小劇場的高傲(卻也因為不被認同而自卑)心態。
但《自由時代》雖然在導演處理的手法上仍就有蠻大的空間可以整合的更好,
但至少他提供了一些面向去凝視、一些想法的分享,
觀眾接受到了、從而思索,我覺得是相當重要並且感到很有收穫的。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2010年牯嶺街年度節目網路票選開跑囉囉囉
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在入圍第九屆台新藝術獎之後,又再度獲得牯嶺街小劇場肯定,入圍2010牯嶺街年度節目。
現在,網路票選已經展開,不論你喜歡這個製作,或者想要表達對再拒劇團的支持,又或者期待我們在新的一年能在牯嶺街,再度上演膾炙人心的劇碼,都請不吝以行動表示你的支持!
你的關注將會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
現在,網路票選已經展開,不論你喜歡這個製作,或者想要表達對再拒劇團的支持,又或者期待我們在新的一年能在牯嶺街,再度上演膾炙人心的劇碼,都請不吝以行動表示你的支持!
你的關注將會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
其它相關閱讀請點選右邊《美國夢工廠》的標籤連結
再拒劇團邁入九歲,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尋得平安!Peace, love and empathy.
年關將屆,再拒劇團祝大家新的一年尋得平安!
也希望新的一年,我們和這個充滿貧窮、飢餓與戰爭的世界都能變得更好。
2011年的再拒劇團雖然沒有大型或中型製作,但再拒成員們還是在各個不同劇團裏,參與著大大小小的演出,從製作、企劃、燈光、音樂、服裝設計到表演的台前幕後,從國內到國外的劇場裏,你或許都能看見我們的身影(也許沉默,但也不算低調。)
今年的我們依舊未像其他同等規模的劇團,選擇申請成為國家的扶植團隊,並非因為我們自己有能力支付團員執行例行團務的薪資,而是在共同分擔行政工作的原則下,我們期望每一個製作都還是能以團員的創作慾望出發,並維持─也許對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而言─"龜速"的創作節奏,而非被企畫或承包的活動追著跑。並希望在有限的劇團營運經費下,每一次演出不論"好看"或"不好看",都會是充滿誠意、面對著實存差異的溝通,也都會是經歷漫長的自我檢視、社會觀察之後審慎而為的製作。
在新的一年,再拒除了內部讀書會、工作坊、團訓等團員自我精進學習的相關活動,我們的第三屆《微型劇場─公寓聯展》也即將開跑!維持著雙年展的形式,《微型劇場─公寓聯展》自2007年的第一屆開始以來各界迴響不斷,除了網路部落客们的熱烈迴響與相關評論,年代、華視、中時、聯合報、香港am post、破報、每週看戲、PAR表藝雜誌皆為文或以專題形式報導該形態演出,我們更在去年年末遠赴澳門藝穗節做獨立策展的個案分享;其中,09年公寓聯展《居+》所上演的《無枝》在首演後,創作者亦在第二年發展更為完整的演出篇幅,並將這個劇目帶給花蓮和澳門的觀眾。
到底空間與感知、環境劇場與地景藝術,到以家為主題演現空間/身體的社會性之外,公寓作為一個都市人私密的生活領域,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與新型態表演形式在背後等待探索?正如每一個製作,我們期待著面對未知,也渴望你的參與讓這樣的創作得以完整。
希望看著再拒長大的你們能繼續給予9歲的她關注和支持。
過去兩屆相關報導及評論←請點我
更多我們的消息,請留意再拒網誌!
Peace, love, empathy
再拒劇團
也希望新的一年,我們和這個充滿貧窮、飢餓與戰爭的世界都能變得更好。
2011年的再拒劇團雖然沒有大型或中型製作,但再拒成員們還是在各個不同劇團裏,參與著大大小小的演出,從製作、企劃、燈光、音樂、服裝設計到表演的台前幕後,從國內到國外的劇場裏,你或許都能看見我們的身影(也許沉默,但也不算低調。)
今年的我們依舊未像其他同等規模的劇團,選擇申請成為國家的扶植團隊,並非因為我們自己有能力支付團員執行例行團務的薪資,而是在共同分擔行政工作的原則下,我們期望每一個製作都還是能以團員的創作慾望出發,並維持─也許對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而言─"龜速"的創作節奏,而非被企畫或承包的活動追著跑。並希望在有限的劇團營運經費下,每一次演出不論"好看"或"不好看",都會是充滿誠意、面對著實存差異的溝通,也都會是經歷漫長的自我檢視、社會觀察之後審慎而為的製作。
在新的一年,再拒除了內部讀書會、工作坊、團訓等團員自我精進學習的相關活動,我們的第三屆《微型劇場─公寓聯展》也即將開跑!維持著雙年展的形式,《微型劇場─公寓聯展》自2007年的第一屆開始以來各界迴響不斷,除了網路部落客们的熱烈迴響與相關評論,年代、華視、中時、聯合報、香港am post、破報、每週看戲、PAR表藝雜誌皆為文或以專題形式報導該形態演出,我們更在去年年末遠赴澳門藝穗節做獨立策展的個案分享;其中,09年公寓聯展《居+》所上演的《無枝》在首演後,創作者亦在第二年發展更為完整的演出篇幅,並將這個劇目帶給花蓮和澳門的觀眾。
到底空間與感知、環境劇場與地景藝術,到以家為主題演現空間/身體的社會性之外,公寓作為一個都市人私密的生活領域,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與新型態表演形式在背後等待探索?正如每一個製作,我們期待著面對未知,也渴望你的參與讓這樣的創作得以完整。
希望看著再拒長大的你們能繼續給予9歲的她關注和支持。
過去兩屆相關報導及評論←請點我
更多我們的消息,請留意再拒網誌!
Peace, love, empathy
再拒劇團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忘 : 一個人二十分鐘,用遺忘「坐擁世界」
牛房劇季10壓卷篇。
一個人,二十分鐘, 用遺忘「坐擁世界」。
「可是未來,那是一條大河啊,音符的洪水氾濫,上頭飄著作曲家的浮屍,雜在殘枝敗葉之間。一天,荀白克的屍體在洶湧的波潮裡飄盪著,撞上了史特拉玟斯基的屍體,兩人在這遲來且可恥的和解之中,繼續他們的旅程,飄向虛無(飄向絕對吵雜的音樂,飄向音樂的虛無之境)。」
...... ~米蘭昆德拉《無知》
今年「牛房劇季」以.「一個人的最小單位」為主題,先後邀請澳台兩地劇場創作者林嘉碧和藍貝芝演出獨腳戲《三十一》和《無枝》,十二月份,劇季壓卷篇將邀得台灣再拒劇團團長、沉默馬戲園樂隊成員演出另一單人表演《忘》。
《忘》是一個錄像裝置結合音樂的演出,也是為期兩年的「美國夢工場計畫」的前身。這個作品將藉由三台電視影像時間上的逆差播放,結合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夢幻、非線性的特質,重新將口白、歷史錄音和文化符碼予以拼貼及重組,進而審視由大眾傳媒所形構的資本主義夢境和現代化神話。
創作及演出:黃思農
再拒劇團團長、獨立音樂人、自由撰稿人
出生於香港,後跟隨家人來台定居。1988年加入台北縣大豐國小國樂班,在八歲時取得台北二胡比賽兒童組亞軍之後,就於 1991年隨同大豐國小國樂團前往菲律賓巡迴,演出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各類不同音樂的洗禮,埋下了將來從事跨界創作演出的種子。
演出日期:2010年12月9日
演出時間:晚上8:00
演出地點:牛房倉庫
主辦:婆仔屋藝術空間
門票MOP30(全日制學生及牛房之友半價)
售票處: 牛房倉庫, 邊度有書, 窮空間
(11月26日起公開發售)
Labels:
再拒成員近期活動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澳門fringe 今晚駐節藝評人說什麼??---你不知道的"民間"正從上海撞擊進來!!!!
小劇場、串得起——港、台、滬、新小劇場策展個案分享”座談會第二部分,今晚七時半在新橋亞美打街3A的窮空間舉行。
香港羅靜雯(<獨座婚姻介紹所>導演)介紹“香港有戲小劇場戲劇節”如何按部就班地培養劇場人才;上海的趙川、劉念、瘋子介紹如何營運內地最重要的劇場網站“當戲劇遇上流星……”、上海“下河迷倉”的“秋收季節”交流展演及由上海、台北、香港和東京合辦的“以魯迅為旗”戲劇節。聽實戰人士一席話,勝過盲搞十年戲,不容錯過!
瘋子:[秋收季節] 下河迷倉戲劇節
面對上海權錢當道的戲劇環境,下河迷倉以特有的獨立性與包容性推動民間自發性創作與價值構建,而[秋收季節]戲劇節不僅是下河迷倉六年來默默積累的集中展現,亦是同仁們再次上路的起點。
趙川:草台班及社會劇場
介紹草台班的理想和實踐:通過戲劇創作、建立工作方式及策劃活動,宣導直面發展主義的新一輪社會劇場。並且希望以策動和參與海外合作,建設我們在全球化之下的亞洲身份。
劉念:當民間自建撞擊…
此戲劇博客如何而來?經歷過什麼?做過些什麼?為何獲得這麼多的關注?將向何方去?
我們常說:我們的戲劇環境如何如何,那麼,“我們”是誰?這個“我們”是否在變?誰是你們,誰是他們?是否可以形成更大的一個我們?“我們”對我們可以起到什麼作用?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其實這些都僅僅是思考,今晚我不講這些…… 今晚,我們來看看想想聊聊在大陸的劇場環境裡的“民間自建”,為何民間,如何民間…… 以及,這樣的民間自建,撞擊到了什麼?相關的生態,是什麼?等等。
香港羅靜雯(<獨座婚姻介紹所>導演)介紹“香港有戲小劇場戲劇節”如何按部就班地培養劇場人才;上海的趙川、劉念、瘋子介紹如何營運內地最重要的劇場網站“當戲劇遇上流星……”、上海“下河迷倉”的“秋收季節”交流展演及由上海、台北、香港和東京合辦的“以魯迅為旗”戲劇節。聽實戰人士一席話,勝過盲搞十年戲,不容錯過!
日期:18/11/2010 ~ 23/11/2010
時間:1930-2230
地點:窮空間(澳門亞美打街3A信興大廈地下)
票價:免費
瘋子:[秋收季節] 下河迷倉戲劇節
面對上海權錢當道的戲劇環境,下河迷倉以特有的獨立性與包容性推動民間自發性創作與價值構建,而[秋收季節]戲劇節不僅是下河迷倉六年來默默積累的集中展現,亦是同仁們再次上路的起點。
趙川:草台班及社會劇場
介紹草台班的理想和實踐:通過戲劇創作、建立工作方式及策劃活動,宣導直面發展主義的新一輪社會劇場。並且希望以策動和參與海外合作,建設我們在全球化之下的亞洲身份。
劉念:當民間自建撞擊…
此戲劇博客如何而來?經歷過什麼?做過些什麼?為何獲得這麼多的關注?將向何方去?
我們常說:我們的戲劇環境如何如何,那麼,“我們”是誰?這個“我們”是否在變?誰是你們,誰是他們?是否可以形成更大的一個我們?“我們”對我們可以起到什麼作用?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其實這些都僅僅是思考,今晚我不講這些…… 今晚,我們來看看想想聊聊在大陸的劇場環境裡的“民間自建”,為何民間,如何民間…… 以及,這樣的民間自建,撞擊到了什麼?相關的生態,是什麼?等等。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