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迴響﹞ American dream factory:但是,夢醒之後該如何是好?

文/艾薇
站台/where is here?

牯嶺街小劇場
很小,進入鐵門的另一邊
是Kurt Corbain遺留下的影像在牆上無聲吶喊著
觀眾隱隱的有些騷動
也許座位擁擠之下情緒反而容易入戲

美國夢工廠說的是在以物質為夢想基礎的"美國夢"美好幻象之下
人們在當中到底追尋著甚麼樣的夢?那個夢到底是甚麼?
You're what you want.
你就是你想成為的那樣
但是你想成為甚麼呢?


一星期要去一次健身房
每個月繳一次帳單
一天不能超過2杯咖啡
數字的制約
將自己變成一部機器
將自己的夢想變成潮流下的夢想
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不知道有多少夢想是被物質迷思制約住了



關於人追求夢想
很像吃
如果大多數人以為吃到好吃的食物就是幸福
但是你不覺得 於是你拒絕進食
但是你又不知道該吃甚麼活下去
於是就一直活在低血糖的頹靡狀態之中
一邊羨慕別人吃到好吃的東西就可以很滿足
噢,幸運的也許會因此自己發明一套新的食譜
那樣也不錯

看著劇中無力的Michael Jackson在空無一人的舞臺上痛苦扭動
搭上Sonic Youth 有著崩解力的 Superstar旋律
燈光一明一滅之中
像看著一根蠟燭迎向毀滅
妳只是看著 無力阻止它的發生


我想著的是,在夢醒之後,如果發現那裡依然是一片空無
甚至比原本那麻痺自己的夢更虛無時,到時該如何是好?
也就是說當戳破虛假之後
才發現甚至根本沒有所謂真實這回事 的時候
將會是更可怕的一件事,因為你比別人清醒,但就因為清醒
你反而更加明白自己哪裡也去不了
等你想回到那個原本的夢境,也已經來不及了
"原來我不是唯一覺得這世界無聊的人"

但是儘管如此
能夠擁有找到一個新的希望時動身前往的 那一瞬間
儘管只是一瞬間也非常珍貴
就像大賣場的保險套推銷員
拿著保險套吹成的氣球向上飄時
臉上光亮的神情

重新來過 我變成全新的我
"變成"這件事本身總是很誘人的阿

小劇場有一種魅力
不像大型舞台給人的距離感
不像電影及藝術(儘管觀者的再創造佔了很重要的部份)
但在劇場台上台下的互動感覺是這麼近
甚至可以感覺到旁邊看戲的人瞬間屏息身體的顫動
甚至其實我們觀眾就是被表演出來的 他們表演的就是當下的我們
那種奇妙的...感覺
這真的是很有趣很讓人振奮的一點

身為創作者或是有志成為創作者
我們都擁有一張嘴巴能夠說話
但是我們要如何用這張嘴巴有效且充分的表達?
該如何說?
今天在小劇場,讓我看到了一個和這個時代脈動對話的例子
是會讓人着迷的世界

這部戲讓我想了很多
非常諷刺,回程路上我因為肚子太餓
還是去麥當勞買了一個吉士漢堡
一邊吃ㄧ邊走在街上還真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