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劇評】音樂敘事的實踐與實驗《新社員》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11/2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文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毫不諱言,再拒劇團跨域新作《新社員》可謂今年最令人驚喜的戲之一,以BL動漫(Boys’ Love,內容主要講述男男之間情愛,而讀者多為女性)概念出發,相當有效地結合了音樂劇形式,在導演黃緣文、編劇簡莉穎、音樂總監蔣韜的齊力合作之下,讓看似小眾的次文化題材能夠親近大眾,動漫、音樂、戲劇三者媒合相得益彰。在這齣BL音樂劇裡,不僅娛樂中可見實驗、獨特中不乏通俗,更拓展了國內音樂劇在編創建構及題材選擇上另一片新視野。

《新社員》將BL漫畫世界完整體現於舞台上,幾塊描繪教室、走廊、置物間等各校園角落的景片錯置、開展,戲演到一半,地面還驚現可開啟的「陷阱門」(trap door),上面繪有如漫畫般的2D課桌、花圃,瞬間融入場景之中,平面場景與立體人物交疊,讓原本可能存在於BL漫畫的人物「躍然紙上」,浮現一種彷彿二維和三維時空並行的視覺樂趣。此外,編劇不論在戲劇語言和人物表現上,皆加注了強烈的BL漫畫色彩。一開場由劇中人物莉莉絲以十分到位的日系少女腔調、咬字,說著演前提醒「各位大大、巨巨……」,更直接點出本戲核心精神「吃得腐中腐,方為人上人」。接下來的整場演出就像是從莉莉絲視角觀看而出的動漫想像,語言表達極富動漫式語彙,氛圍洋溢著嚮往愛情的美好,人物執著而不嚴肅,真實和幻想時而交錯,邏輯偶爾跳躍卻不混亂,整體感覺清新而浪漫、輕巧而自在。對BL粉絲讀者來說,漫畫世界變得栩栩如生,演出就像是場共襄盛舉的同樂會,而對於一般不熟悉BL文化的觀眾如我來說,即使觀看時偶帶疏離,但仍彷彿進入了一個如夢遊仙境般的奇幻世界。

選擇特定小眾題材時,若處理不好就變成自high,其中關鍵在於故事脈絡及人物刻劃必須完整,才能讓觀眾得以同理而有著力之處。少女漫畫多在處理小情小愛,但在《新社員》編劇巧思安排的多線平行敘事下,以多層次、多面向來呈現劇中情愛關係。故事地點雖聚焦校園,但不論男男女女,上至師長、下至同學之間,每人目標明確,都在尋找真愛,以小安和阿廣的愛戀為劇情主軸,其餘角色之間的情愫像是背景烘托,有老師、教官兩男的乾柴烈火,有男樣女身的小八對好友小安的純純暗戀,也有三三、老吾之間情比兄弟深的曖昧,還有莉莉絲對小八逐愛的假想投射等。多重愛戀兩兩對照,層次多樣宛如音調般,有高有低,有重有輕,有明有暗,彩度鮮明,錯落有致。

說到音樂劇,最常見的通病就是沒戲;一旦沒戲,人物毫無理由開口唱歌,很可能造成「戲是戲、歌是歌」的戲樂分離窘況,也因行動暫時停止而使戲劇節奏拖沓,最後音樂只淪為浮濫又無效的包裝。可喜也可貴的是,《新社員》選擇以音樂劇形式演出,歌詞淺白易懂、富饒戲味,其音樂敘事運用了「以樂說劇、夾敘帶唱」的曲式結構──這是國外音樂劇普遍共有而國內音樂劇卻難得一見的特色,但事實上正是建構此劇種的基本要素。

曲風以流行、搖滾為主,背景設在搖滾音樂社團的劇情相符,使得劇中人物很自然地能用搖滾音樂展現活力、抒發情感;整場演出皆置於上舞台的樂隊,既在現場,也在劇情中,兩兩交疊,使得序幕與結尾的樂團開唱,既是表演,也是情境。對當下觀眾來說,演員充滿活力的臨場舞台能量,加上現場音樂的渲染力,搭配豐富的燈光效果,儼然就是一場即時互動、實實在在的演唱會。

再者,故事主題是情愛,因此歌曲以情歌為主,但情歌並未停留在單一層次,而是巧妙地以多元曲式呈現出情愛的細膩及進展。例如,小安、阿廣邂逅時,無言無語,一人彈琴、一人吉他的簡單配器,悄悄醞釀兩人之間怦然心動的情愫;而《戀愛白痴》一曲,由小八領唱,緩緩表露自己暗戀小安卻又愛不到的心聲,同時牽引、舖陳小安殷盼阿廣而心中隱隱作痛的糾結,兩者串唱起愛情的苦甜。然而,情歌比例仍過重,歌曲多樣性略少,某些非情愛段落有發展成歌的潛力,例如戲中考試時將選擇題數字選項轉化成曲譜一段,但卻嘎然而止,相當可惜。

演出並非完美無瑕。整場戲下來,調度偶見散焦、口條時常不清、音感時而參差、視覺質感略帶粗糙感,但弔詭的是,在這個以校園熱血青少年為主的漫畫世界裡,這些似乎都無傷大雅,甚或過於精準反而有失味道。更值得思考的是,此戲特重情愛的情節安排,並沒有強烈的危機感、急迫性。在小安與阿廣的逐愛過程中,突發事件所產生的威脅,如教官為了阻止安廣相愛而以考試成績為由,不讓社員們繼續練團,以及爾後小安從情敵口中得知阿廣秘密而選擇離去,這些狀況很快就迎刃而解。如此劇情佈局,就某方面來看,減弱了張力,使戲劇節奏難以堆疊,然而,又換個角度來說,倘若危機感過強,是否可能適得其反,破壞了少女漫畫原型中深蘊的美好遐想,進而產生BL不這麼BL的戲外危機?

回過頭來說,《新社員》真正的成功,或許不在於創新劇情或顛覆結構,而是以主流音樂劇型態結合次文化題材的展演策略,甚至更重要的,回歸到最根本的音樂敘事。如此一來,音樂不再只是裝飾,人物演唱不再突兀;透過戲樂扣合的力量,不僅豐富視聽、活絡氛圍,亦使整體情境更立體、戲劇行動更流暢,同時拉近了次文化與一般大眾之間的距離。值得慶幸且有趣的是,在這個徒求速食笑料和淺薄感動、戲劇文學(尤其是音樂劇文本)被忽視的年代,商業音樂劇該有的建構雛形,反倒在這個次文化、黑盒子所表徵的非商業場域裡,得到了實踐,也看到了實驗。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前叛逆男子《新社員》—致謝:寫給在劇場相遇的你


大家好

我們是前叛逆男子,一群劇場工作者,同時也是一群死宅。不小心都在做劇場的幾個朋友,做一做各自都有點累積之後,發現彼此並沒有變成去畫廊買抽象畫喝香檳王的高級人士,我們還是在看動漫畫裡的人開香檳王而且覺得這樣更好喝(如果香檳王被拿來打人家的頭就更好喝了),突然有一天發現,劇場不就是可以實現妄想的地方嗎?哈嘶哈撕---於是我們就展開了台灣最昂貴的原創同人計畫wwwwwwww 當初僅僅只是喜歡,喜歡BL,喜歡ACG,想說怎麼都沒有這種主題的戲啊?沒有人想看嗎?我就會想看啊XD!我們有做給兒童或青少年看的戲,有給上班族看的戲,為什麼不能做一齣給腐女看的戲呢?不然我們就自己來做吧,為自己、為腐腐們做一齣我們都會喜歡的戲!於是就這樣開始了。怎麼帥、怎麼萌、怎麼春心蕩漾(?),就怎麼給它毫無節操、私心純粹(!)地做下去!……但,說是這樣說,觀眾,在哪裡呢?畢竟這是台灣第一齣以BL為題的戲,之前沒有人做過,我們不禁擔心,有人會來看嗎?有人會有興趣嗎?腐腐們平常如此隱性低調,在平常會出沒的動漫活動之餘,大家願意試著走進劇場嗎?會接受這種創作媒介嗎?會喜歡嗎?我們不知道有多少腐眾會走進劇場,而二次元的元素要怎麼轉譯成三次元而無違和,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雖然對於要做出一齣什麼樣自己會覺得喜歡好看的BL戲有清楚想像,但這一切到底work不work,在沒看到觀眾的反應之前,你是不會知道的。我們心中雖充滿了不確定,但也充滿了冒險感。這一切到底會不會被接受,簡直比猜《花牌情緣》的千早會跟新還是太一在一起一樣讓人忐忑不安啊!(順便說幕後黑手有兩位都是太一派的)

劇場的工作是曠日廢時的。需要投入很多時間、人力、經費,才能夠運作出一齣戲來。所以在未知的領域做一齣全新的戲,可謂是場豪賭。我們就這樣,一路懷拽著上述強烈的不安,同時燃燒著執意的熱情,戰戰兢兢地創作了這個作品。而種種擔心與自我質疑,在你們走入劇場,加入我們之後,帶來了答案。在演出時你們的反應中,在謝幕時你們的掌聲中,在演出後你們的迴響中;一切,有了意義。你們不知為前叛逆帶來了多大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們知道有人熱愛著同樣的事物,可以朝著同樣的方向努力;讓我們了解這個族群的力量有多強大,能夠支持夥伴們繼續做這樣的嘗試;讓我們相信在這塊領域當中,可以一起耕耘下去。很高興大家願意來看戲,也感謝這次與前叛逆合作的劇組創作者、工作人員和演員,以及所有資助這個演出的單位,喜歡這次演出的朋友在這段等待後續發展的期間,也可以繼續支持劇組成員往後在其他團體中各形各色的演出。也非常感謝廣藝基金會的信任,願意一起完成這個作品。在演出這兩週當中,我們得到了無比的驚喜,看著大家與我們一同愛上演員,我們感到無比的快樂。謝謝所有前來觀賞的朋友們。

前叛逆的每一個人都十分珍惜並關切著各位的心得和留言,也驚訝於大家的觀察入微、不放過任何一絲細節:比如說舞臺跟燈光的關係氛圍,演員的肢體舞蹈動作設計身體線條髮型服裝甚至是牙套,這樣程度熱切的注目與喜愛、肯定與支持,在劇場裡也相當難得。我們很開心地看著劇團、社團裡許多觀眾的回饋(告白)與延伸同人創作,感受著劇場與觀眾的關係。劇場一直以來都是需要有觀眾,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而你們的積極參與更讓這齣戲不單單只侷限在劇場裡。因為有你們,才成就了這次的演出。音樂總監為了表達對於大家的感謝,決定增加原聲帶專輯收錄的曲目,請大家注意官方已更新資訊唷!但是還是需要在這邊跟大家說聲對不起,實在沒有辦法收錄全部的曲目喲。對於一些歌曲,我們腦中也都還盤旋著各種改良的想法,期待加演時再與你相見。

礙於場地和經費限制,這次音樂劇的聲響效果沒有為各位做到百分百,讓部分朋友們感到失望了。但仍然感謝各位朋友們能夠超越現實障礙、感受到我們的心意與熱情。在票務行政方面,一路上也經歷了許多困難,導致部分朋友的觀戲日期和票區受到影響,也有一些失誤致使少數觀眾沒有看到演出。我們在此為這些遺憾疏失之處,深深致歉。另外,很多接觸過劇場的朋友們可能知道。音樂劇現場演出的錄影總是讓人倍感不盡理想,既沒有電影的細膩度,也感受不到現場演出的力量。一個理想的演出DVD,需要非常詳盡的規劃和額外資金,需在沒有任何觀眾的劇場使用場地租借時段,依賴對戲相當熟悉的導播和攝影師,多機同步攝影才能完成。製作團隊沒有預期如此熱烈的迴響,所以一開始便沒有進行這樣奢侈的規劃,對於期待DVD的大大們,我們也要暫時說聲抱歉了。

做劇場,尤其是音樂劇,是一個勞師動眾、很花時間也很花金錢的事情。《新社員》從兩年多前的發想,歷經無數的討論,選角,預算的擬定,工作的邀請,劇本與音樂的反覆修改,才導向今天的成果。所以請期待下次演出的朋友們別太著急,我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也很希望《新社員》有加演計畫!不過因為劇場的場地要提早預訂,演出、排練、敲檔期也都需時間。而加演資金的部分,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為龐大,籌備起來極為困難,須經縝密規劃。若真的籌資很不順利,我們也不排除集資的可能。無論如何,前叛逆會盡力實現這個願望。所以,請大家稍安勿躁,持續燃燒著胯下的小宇宙,一有確定消息/後續活動,就會公布在粉專!

而與此同時,前叛逆男子也期待、計畫著陸續推出新作!內容超級未定就是了^_^,有許多的想法啊~ 不論是延續部份《新社員》的角色和故事,或新的創作方向、內容與形式,我們都非常希望下次在劇場與你相見。未來,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帶著這次寶貴的經驗,創作下一個作品,也謝謝大家喜歡這次的劇場體驗,如果有什麼不周的地方請不吝於與我們分享,日後一定會繼續改進。我們期待,終有一天,可以與你分享新的創作!

謝謝你們走入劇場。

謝謝你們與我們分享你們的熱情。

有觀眾才會有劇場,有紅色才會有三倍速,有供才會有售(但攻跟受沒有先後只有前後),有動漫畫才會有前叛逆男子,要感謝的人事物太多了,那就感謝ACG吧!

前叛逆男子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劇評】讓我們暫時原諒現實人生《新社員》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11/2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文 李佳勳(台灣大學哲學系學生)

高中時期最美好的回憶,往往都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混在一起,一起玩社團、一起吃飯、一起吵架、互相傾訴夢想再互相(友誼式的)嘲笑。也是因為這樣,讓原本被課業壓的喘不過氣的生活顯得不那麼沉重。而《新社員》也和我們的生活一樣,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拉扯,例如讀書和玩樂團的取捨。而在《新社員》充滿熱血青春的戀愛故事之下,編劇加入了大量的次文化,同時也沒有忽略現實的議題,在看完戲之後,反而成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點。

動漫或同志議題,向來在主流文化之下沒有太多的空間。《新社員》從裡到外,將次文化搬上舞台,企圖向大眾文化的價值觀來個挑戰。宣傳手法上,除了基本的網路社群、校園宣傳,還搭配上電台、跟二手書店合辦BL書展、還有在主打女性議題的媒體上宣傳、甚至還有抽演員漫畫版人形立牌的活動。舞台上,佈景採用漫畫二次元的風格,當演員出場時,有一種漫畫人物似乎躍然紙上的感覺,更增添演員說出漫畫風格台詞的合理性。搭配上燈光和半透明的紙,也呈現出許多片段,像是青春校園漫畫一定會出現的奔跑場景,或是腐女莉莉絲的投影,都讓人印象深刻。

動漫的議題,自然就是建立在腐女莉莉絲身上。除了演員本身在聲音的處理上讓人會心一笑(出場的日本腔調或是喃喃自語的低沈嗓音),莉莉絲主題曲的歌詞也讓觀眾們頗有同感,還有更經典的台詞「如果不能像漫畫一樣,那就是現實人生的錯」,主流文化常常對於動漫文化進行污名化,但有問題的大家都知道是現實人生。

至於同志議題,除了發想自BL漫畫,劇中自然有男男的曖昧或愛情──主僕關係的三三和老吾,主CP小安和阿廣。還有小安青梅竹馬小八的暗戀,怕和小安做不成朋友,只好裝成T的樣子。劇中最虐心的一對CP──東教官和雷老師,原本在高中就是一對一起玩樂團的情人,卻因為教官無法承受的眾多壓力而分手。教官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喜愛,除了演員本身表現不俗,在角色設定上也會讓觀眾特別同情。教官受到的壓力非常大,包括當初高中時期的課業壓力,不想看到學生重蹈覆轍的壓力,身為獨生子在家庭中傳宗接代的壓力,軍人身分具有的陽剛氣質的壓力,以及社會普遍不接受同性戀的壓力。教官和老師必須在深夜,沒有人的屋頂上才能相互交流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

而在主線故事的最後,兩個議題做出很巧妙的結合。熱音大賽上,雷老師扮裝成動漫人物犬夜叉(或素還真XD)幫搖研社加油,同時東教官穿著西裝準備結婚。此刻教官還是不能直率的說出他的情感,只好藉由向動漫人物告白來婉轉的傳達。「如果有一天二次元和三次元真的能通婚,那我一定會娶你!」一句台詞之中隱含了多少的心酸,也讓台下的觀眾暗暗拭淚。

教官和老師的情感糾結,對比於主CP小安和阿廣的青春熱血、不顧一切的戀愛,也正好呼應了夢想與現實交戰的大主題。即使現實人生中有許多錯,使得我們不滿,但《新社員》卻能讓我們重新燃起勇氣,在劇場中看著大家追尋夢想,也暫時讓我們原諒了現實人生。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劇評】愛著愛著就永遠吧!《新社員》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11/2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文 吳岳霖(專案評論人)

「好想談戀愛啊~~~!」

離開劇場的那刻,忽然有股衝動,想在長長的走廊上奔跑,然後對著窗外蔚藍的天空吶喊著。只可惜,夜色已沉,如青春的時間早過(著實有種陰沉,在喧囂後的孤獨)。

還記得剛剛灼熱的悸動、快速的節奏、震耳的搖滾,如正狂吼的青春。不大的水源劇場似乎切割了一個「異空間」(連結2D到3D、青春時光逆流),舞台上幾塊板子,夾出學校狹長的走廊,黃昏時橙色的落日暈進整排的玻璃窗;簡陋欄杆的頂樓,擱著整片藍天,無雲也好;翻起課桌椅變成教室,管它是考試,還是社團練習。演出時間的三小時,複印無數畫面,熬夜唸書、作弊、成發、爭吵……還有不可缺少的告白,烙成青春的共同記憶,也是漫畫/動畫灌輸的印象(不這樣就不青春了),於是我們隨著這群搖研社的(腐味很濃的)少年們奔跑,衝出了2D的時空。

近幾年,碰觸同志題材的舞台劇作品其實並不少見。如果說,台南人劇團蔡柏璋筆下的《Q&A》(目前完成首部曲與二部曲)、《Re/turn》乘載的是成年世界的沉重,不被理解、受傷經驗、欺騙……。那麼,再拒劇團再次拒絕長大地,以《新社員》帶來另一個時空:青春的、校園的。甚至根本不該把它們放在一塊,因為《新社員》是BL、是漫畫。於是,在訴求不同的情況下,《新社員》塑造出了一群唯美、可愛、夢幻的美少年(當然還有帥氣的小八),排列組合成不同的CP。在不同的攻受關係間,撫慰(腐味)了腐女們的神經(好啦,我也覺得自己被療癒了)。所以,沒有嚴重衝突的家庭革命,也沒有過於沉重的社會壓力(獨獨只有東教官反對,卻又事出有因;而且絲毫沒構成太激烈的威脅,反而製造出他與雷老師間激烈的H場面);雖有淚光閃爍的片段,卻多半來自兩人關係(甚至是小安、阿廣、阿澤間的三角關係)的不確立,大抵只是「強說愁」(天啊,好老的用詞),也使得小安成為更惹人心疼的底迪。溢出舞台更多的是,在這些CP間(小安+阿廣、三三+老吾、東教官+雷老師,以上沒刻意排列攻受順序),互動的小動作、執事梗、頂樓的吶喊……化為滿滿的腐味。

「BL」、「漫畫」、「熱音/搖滾」作為整部《新社員》的主軸(「腐女」似乎也該被放進去呢?不管是台上的莉莉絲,還是台下的觀眾),所謂的「次文化」成為主導這部作品的「主流文化」,特別是從舞台上延展到舞台下的行銷手法。網路一部又一部的前導片、劇場外頭等比例的人型看板,提供觀眾投票選出自己最愛的人物(還有機會獲得看板,忽然想要吶喊不要搶走我的老吾)。整個劇場似乎成為了漫畫博覽會,只差有限的觀眾席,無法出現那陣子世貿大樓外頭的長長人龍。最後出現的cosplay,更讓台下的觀眾陷入沸騰的情緒當中(那種瘋狂似乎更勝於樂團的演唱)。於是,《新社員》完全製造出了另一批觀眾:腐女、漫畫迷,整個場子散發著一種不同於劇場本有的氛圍。特別是整部作品有意地以漫畫進行呈現,偌多的定格畫面(小安等人時不時地用手勢、動作表達狀態),或是運用原地的奔跑、窗框後的剪影,製造出漫畫的格子,特寫出他們的熱血。莉莉絲開場時的「觀賞注意事項」,穿插著日文,更立即將觀眾帶進另一個時空。甚至觀眾也出現了口號,與台上的人物應對(完全是非漫畫迷所不懂的情況)。此外,觀眾的年齡也一路下滑到了國中生,並以女孩居多(也聽到大概是被同班的女孩拖來的底迪,看到台上的男男接吻時,發出難以接受的怒吼)。於是,這是個次文化主導的空間,劇場裡頭虛實倒轉的能量,就像莉莉絲(甯常夏)所說的:「如果不能像漫畫一樣,那就是現實人生的錯。」看似無理,我竟也相信了。對,就是現實人生的錯!(指)

當然,成人世界的煩惱一開始還是糾纏著我。雖然《新社員》裡所有的情節糾葛,都因為是漫畫而能夠打敗現實生活的曲折,像是只要爬到(大家共同回憶裡的)頂樓,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解決,包含爭吵、誤解與告白(如同萬事屋一般)。但過度理所當然的漫畫情節(一見鍾情的愛、毫無邏輯的巧合)被放置於劇場時,是否顯得太草率而缺乏戲劇性呢?後來,我驚覺了我的多慮而臣服於編導的創造力。他們在明快的節奏、穿插的音樂裡,有意地放進了一個成年的對照組:東教官與雷老師,烙印了長大以後的無法抗拒,婚姻壓力、社會排斥、自我質疑……。只是,同時也替他們在激情後埋下了顆隨即引爆的催淚彈。如果我們會被小安、阿廣這段衝刺般的愛情所悸動的話,也會被東教官與雷老師激出淚水。特別是最後一刻,東教官在結婚前夕抱住雷老師cosplay的犬夜叉,說他這輩子只愛這個「素還真」(犬夜叉);現實的3D生活還是被迫得繼續下去,但所有說不出口的,卻透過了一個2D人物加以告白,再次呼應了那句「如果不能像漫畫一樣,那就是現實人生的錯。」或許,不管是誰,追求的不過是最後的那幾句歌詞:「在那天,給我一個平凡世界,不論是誰都有被愛的可能。」而所謂的BL看似無厘頭的憧憬,也不過告訴我們,男生與愛情都沒有明確該有的樣子,就像三三與老吾間看似主僕卻又萌得無敵的愛。

離開劇場,那句「好想談戀愛啊~」還是沒有喊出口,就像音樂結束、跨出門之後,又從漫畫回到現實,也不會有那個凡事都會被解決的頂樓。或許我們還沉溺在小安與阿廣甜甜地愛戀裡頭,卻也悵然地用成人的眼光,而無法期待青春的愛能夠維持得多久。但我也選擇相信,愛的當下可能早就是那個永遠的瞬間;而其中撫慰/腐味著我們的,更永遠消散不去。於是,不管是青春的愛戀,還有BL,愛著愛著也就永遠了吧!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劇評】沈浸在BL的歡娛與青春無敵《新社員》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11/22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文 程皖瑄(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

如果說青春是最好的化妝品,再拒劇團的《新社員》讓水源劇場觀眾一一回春再次回到青澀高中時。

劇情敘述一個高中校園,高二轉學生小安原本想加入古典音樂社團,卻因為朋友小八誤讀網路公告,陰錯陽差之下,加入學校的搖滾音樂社,而在全國熱音大賽前夕,社團炙手可熱的主唱卻意外退社了,新社員小安只好硬著頭皮頂替主唱位置,友誼漸漸升溫的同時,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歷經爭吵、熬夜讀書、告白,當然,這一切都被包裝在令所有腐女沸騰的氛圍中。

從漫畫跨界取材的舞台劇作品雖非劇場首見,但以次文化BL主題的搖滾音樂劇的確是令人期待,且充滿話題。網路世代的娛樂選擇多元,號召年輕觀眾進劇場越來越有挑戰,當看戲已不再是娛樂市場主流,《新社員》成功開發自己的觀眾群:腐女們,行銷手法不論是主視覺、文宣、選角,美男子一字排開貫徹腐女風格,與漫畫家合作,並且結合漫畫博覽會宣傳,粉絲頁不間斷的互動活動,並設計人形看版、告白抽獎活動,每場演出搭配樂團樂手跨界演出,足見突破重圍新行銷手法的創新思維,此次的團隊拿捏得當,並屢見創意。

漫畫的劇情容易陷入單一線性思考,劇情超展開,卻缺乏層次或是人物內心的深刻刻劃,但編劇掌握青春漫畫的明快風格,卻一點也不膚淺刻板,更用細膩、幽默的文字,編織高中校園酸甜苦辣,更安排年長一代的教官與老師之間禁忌之戀,對照年輕一輩的青春無懼,六年級的老師活在時代賦予的包袱之下,無法廝守終生,教官終究選擇與異性結婚,一場回憶年輕猖狂練團的場景,台上越是熱血無悔,卻令觀者不勝唏噓。但犯規的是最後讓男男在屋頂翻雲覆雨,觀眾席出現尖叫可見觀眾的投入,暗場之後再度燈亮,看見教官與老師靠著欄杆抽著菸,幽「事後菸」一默。

編劇簡莉穎不慍不火的文字提供豐富的人物刻劃、事件元素,導演黃緣文則掌握風格節奏,場與場之間的轉換流暢,毫無冷場。

舞台設計也成功掌握漫畫喜劇風格,將校園走廊、頂樓、操場一隅轉化成一塊塊景片,漆以粉藍、橘紅等輕快的色系,刻意繪製平面的課桌椅、花圃,甚至是一名帶著樂器趴在桌上睡覺的學生,頑皮地無厘頭開了2D世界一個玩笑。而懸掛的投影幕則是別出心裁的設計成漫畫對畫框,投影歌詞的同時,觀眾彷彿在看立體漫畫一般,我期待可以將此對話框玩得更徹底,除了作為歌詞字幕之外,也許可以加入漫畫對話常見的非文字圖像,例如驚嘆號「!」或是表情符號,豐富這個漫畫元素。

選角適切賞心悅目亦是這次演出成功一大關鍵,而腐女莉莉絲(張念慈飾)天真浪漫,扮演觀眾視角,恰如其分,扮相帥氣逼人的小八(趙逸嵐飾)則點出BL不一定要兩個男生,帥女生也可以扮演凡爾賽玫瑰中的安德烈,默默守候自己的奧斯卡,一場以假亂真的屋頂告白情感真摯,誠懇感人。

奔跑是動漫常見的元素,劇中演員不時在舞台上盡情的奔跑,有時還故意原地狂奔,特寫臉上恣意的面容,對照莎妹劇團的《SMAP》,在奔跑間呈現出末日逝去的感嘆,《新社員》則是無怨無悔的熱血。

莉莉絲在劇終前,看著身邊友人不懂珍惜幸福並且勇敢擁抱愛情,給予一段熱情激昂的演說,博得觀眾滿堂彩,漫畫給予無數讀者幸福快樂,而現實生活這麼多人卻無法守候一個小小幸福!彷彿也給予觀眾一記當頭棒喝。舞台上的演員演繹虛構劇情,喚起大家的熱情,而回到現實生活,是不是我們馬上會遺忘自己也曾懷抱夢想,青春無敵?於是乎最後一場小安的獨白特別感人:青春年少時,時間特別珍貴,過得特別慢,一年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他人生的三分之一,但對一個三十歲的人來說,卻僅是三十分之一,隨著年歲漸漸增長,我們逐漸變得日復一日重複一成不變的日子……,這一段啓示錄,一不小心就會處理得過於說教,重重提起又輕輕放下也顯得不夠深刻,此次《新社員》的製作群以及演員們不斷拿捏同時平衡戲劇的輕鬆與嚴肅,看得出彼此默契十足。

再拒劇團的《新社員》以暢快莞爾的語彙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打動觀眾的關鍵不只是掌握話題以及娛樂性,而是所有BL漫畫背後告訴我們的真諦:純真的美好。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新社員》本週登台

本週末陽光出現的時候,社員們就要走入高校劇場了!在台灣第一齣BL搖滾音樂劇登台以前,在此引述日本“630秋葉原解放”宣言,為作為前叛逆男子的我們打氣:

「全部的御宅族、萌、非受歡迎者、cosplayer、女僕、尼特族、隱蔽青年、蘿莉控、正太控、腐女腐男、同性戀、非主流性傾向者、貧窮者、勞工階層、苦學生、醉酒者,其他諸如此類的大笨蛋與少數者集結起來吧!然後造就屬於我們的時代!」

附上本周特別來賓修澤的歌,權當迎接《新社員》奔向陽光奔向你的操場時響起的磅礡管樂。無限期支持世界上所有的真愛!




《新社員》兩廳院購票連結:http://ppt.cc/5Z1o
週間專場11/26、27博客來售票連結:http://ppt.cc/68Bg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報導】再拒《新社員》純愛不設限/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11日 04:10
汪宜儒/台北報導
再拒劇團推出新作《新社員》,以搖滾音樂劇形式將動漫、BL等內容融入劇場。(再拒劇團提供)

再拒劇團推出新作《新社員》,撕開劇團過去「關注社會議題、左派」的冷硬標籤,在導演黃緣文與編劇簡莉穎的合作下,將動漫、BL(Boy’s Love)等次文化內容融入劇場,透過搖滾音樂劇的形式,展現青春少年的純愛氛圍與坦率的愛。

早在2006年,再拒就曾以搖滾音樂劇的形式推出《沉默的左手》,內容關注的是台灣新移民,這回的主題鎖定BL,讓人出乎意料。導演黃緣文表示,「創作本來就不會被設限,創作是因為需要,而非為了服務某些議題不可。」

劇情以18首搖滾風的歌曲貫串,由音樂工作者蔣韜創作,隨著劇情的發展跌宕出滿台少年面對愛的不知所措、酸甜苦辣。透過簡莉穎細膩的編創書寫,全劇除了多位形色美男,還有一活潑心細的腐女角色在其中穿針引線。

故事從全國熱音大賽的前夕開始說起,拘謹的資優生小安加入了搖研社,吹皺了一池春水,揭開了教官與搖研社老師不為人知的過去,引發青梅竹馬帥T的不諒解,卻也催化出一場唯美的男男相戀,鞏固了一段永遠守護兄弟的美好情誼。

在黃緣文眼中,愛的世界不限於男女、男男或男女的愛情,好兄弟、好朋友的羈絆與守護,也是愛的一種。「我看動漫、BL,才發現竟然是在這樣純屬妄想的世界裡,所有的愛的面貌可以自然呈現,不受質疑。」

雖然是BL,但簡莉穎並不想強調男男相戀的、傳統的同志議題,裡頭沒有人會死去,沒有人鬧家庭革命或掙扎於自我認同,「裡頭是一場場主流社會欠他們的戀愛的模樣。」於是,一幕幕青春愛戀的畫面展開:單戀等愛的人、在屋頂天台上趁著夜色大喊「我好喜歡你」;亦步亦趨,苦心守護的人,苦澀吐出「果然沒辦法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讓你開心」,段段揪心虐心得讓人心痛又心動。

《新社員》於11月21至23日、28至30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齣BL搖滾音樂劇?/再拒劇團

    「幾乎存在於這個宇宙的所有職業,都是Boy's Love的妄想目標」
 ──三浦紫苑

       漫畫是我們共同的兒時回憶,其衍生而出的文化,更在台灣社會大眾中累積了大量的共同情感經驗。相關的各種創作發表,已是現當代文化、社會研究的顯學,其中除了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上出現的主流創作以外,更延伸開展出各種獨特的次文化,於各自領域匯聚為數眾多的特定族群。

       在台灣,劇場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涉及相當多層面的社會現象,卻鮮少觸及此主題,再拒劇團想透過成立〈前叛逆男子〉這個團體,將動漫文化中為數眾多,但頻繁被誤解、輕忽的BL愛好者(又稱腐女)作為主要觀眾,推出BL音樂劇的初試啼聲之作《新社員》,除為特定次文化族群進行劇場創作,亦希望以搖滾劇探討青少年成長議題,演繹關於青少年人際關係、性別與性的高中校園故事,講述男男間在面對自我成長的關鍵時期所經歷的衝突、愛和友誼。





     ​關於BL——


    「如果是我,是我的話,不管他是男的或女的,是貓狗也好,植物也好,機器也好,我一定都會把他找出來,然後絕對會……愛上他。」
──尾崎南

       BL即「Boys' Love」的縮寫,意為男性之間的戀愛,泛指由愛好此事物之作者創作給愛好此事物之讀者看的「虛構幻想的男同性戀」作品。BL原為少女漫畫的分支,自1970年代以降,漸漸茁壯發展出自己的獨特脈絡,現今受眾由女性向(以女性讀者為主的少女漫畫作品)拓展至一般向,有各種多元主題與廣大同好。BL並不同於一般的男同作品,視覺風格及情節以滿足作者及讀者的「幻想」為首要目的,經常描寫各形各色男子間的戀愛,作者及讀者在這樣的漫畫類型及其延伸創作如小說、動漫畫、廣播劇等形式裡,能夠得到一般異性戀少女漫畫無法提供的樂趣,分享那些現實世界中無法達成的綺思幻想。

       愛好BL的女性族群稱做「腐女」(日文為ふじょし,fujoshi)。「腐女」一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婦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腐女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而腐女是專門指稱對於BL系作品情有獨鍾的女性。在台灣,腐女早已是有一片廣闊天地且非常團結的獨特族群,擁有自身明確的文化語彙,許多人以腐女稱呼這些女性時,卻經常帶有貶低、蔑視意味的詞彙。我們也期待能經由《新社員》的演出,以正向的態度,認同及正名BL文化現象。



    從二次元到三次元世界的劇場再現——


       近年社會對於多元成家等議題有相當多的討論;然而,許多以同志為題材的戲劇,卻常以悲情及弱勢議題作為創作主軸,主流文化一直欠同志們好幾場青澀的曖昧。作為台灣首次以音樂劇的形式創作BL原創故事的一個嘗試,命名《新社員》是希望向BL漫畫中的經典,中村明日美子老師的《同級生》及《卒業生》致敬,並戮力創作氛圍清新明澈,不訴諸悲情的男男故事。​

       市面上的BL同人作品[1]多以平面(二次元)的形式為主,腐女們可以用眼睛欣賞美好的事物,或在文字間恣意揮灑想像力,在腦海中建構起畫面。為了滿足腐女無法在漫畫及小說中聽到聲音的缺憾,許多作品會進一步推出廣播劇,同人們甚至會自行創作廣播劇劇本,找聲優來讀劇,錄製成廣播劇自行欣賞,同時也分享給同好們,人聲搭配簡單的音樂音效,在聽覺之外,似乎也保有著無限的遐思空間。而劇場則是結合各種感官的總體藝術,除了對於舞台、燈光及視覺造型的思考外,我們在聽覺上以搖滾音樂當作整個演出的創作主軸。

      《新社員》由台灣首位執導中文版《春醒》的導演黃緣文,聯合當代炙手可熱、同時是ACG[2]迷的編劇新秀簡莉穎,與張文華協力創作BL同人劇本; 甫入圍金鐘獎音效獎的蔣韜則擔任音樂總監,並由線上的同人創作大手帝少TSAO繪製主視覺圖。擔綱演出的田士廣、吳言凜、呂寰宇、沈威年、高華麗、張念慈、趙逸嵐、鮑奕安等表演者,皆為劇場極具魅力的新生代實力演員,精彩演繹一群即將參與全國熱音大賽的高中生,在最青春熱血的時期共同擁抱夢想與愛戀。

    [1]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們、同好。是動漫文化的用詞,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以及「想創作甚麼,便創作甚麼」的味道。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製出版物。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

    [2] ACG即Animations、Comics and Games的縮寫,一般不翻譯,如果翻譯會譯為「二次元」、「動漫/遊戲」「動漫遊戲」、或譯作「動漫遊」,為華人地區常用之次文化詞彙,特指動畫、漫畫、遊戲及相關領域次文化。

    如果漫畫不能和人生一樣——


    「優秀的Boy's Love作品是一般大眾都會去翻閱的作品」
 ──三浦紫苑

       青春校園是ACG文化的不朽主題。《新社員》劇中背景及人物設定於高中校園搖滾音樂社團,冀求探討由此相對弱勢的青少年族群衍生的議題:其一,關於性別與性,劇中性意識的萌芽,人際關係與性別、性向;其二,關於學校及其背後所代表的社會,升學壓力、同儕相處、及教育如何形塑人格、意識型態等;其三,關於主流價值和倫理規範的壓抑,與個體在人際、課業和社會職能與自我認同的影響。

       儘管這些議題並不全然侷限於青少年,但它們都依然深刻影響著當下的台灣年輕人。這齣戲透過他們的視角,我們希望能與觀者一起感受並且思考──這世界,非如此不可嗎?

       在《新社員》的歌曲<搖滾日子>裏,他們如此高聲唱著 —「拒絕成為別人所以為的樣子,拯救世界要從這裡開始!」

------------------------------------------------------------------

    台灣首齣BL搖滾音樂劇-前叛逆男子【新社員】

    11/21 to 11/30 水源劇場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或是 博客來售票網(11/12啟售)

    演出資訊

    演員:田士廣、吳言凜、呂寰宇、沈威年、高華麗、張念慈、趙逸嵐、鮑奕安
    首週特別來賓:「那我懂你意思了」主唱 陳修澤

    編劇:簡莉穎
    導演:黃緣文
    音樂總監:蔣韜
    漫畫:帝少
    舞台設計/吳修和
    服裝設計/謝岱汝
    燈光設計/劉柏欣
    動作設計/朱芳儀

    票價:600元、800元、1000元,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ppt.cc/5Z1o
    (兩廳院之友及學生可享有九折優惠,或團體票20張(含)以上可享八折優惠。)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主辦單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廣藝基金會
    贊助單位:廣達電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演出單位:前叛逆男子
    行政協力:藝外創意
    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官方部落格 http://exrebellads2014.pixnet.net/blog
    官方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exrebel.lads
    精彩宣傳影片http://youtu.be/iN7vY2tPwoA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前叛逆男子《新社員》BL搖滾音樂劇-製作緣起/再拒劇團




劇團十多年前成立時,《新社員》導演緣文和大家說,就僅僅是因為需要,便是他想持續做戲的理由了。而這也許也是劇場繼續存在的原因——因為需要注視,因為需要聆聽;因為需要感覺,因為需要活著——儀式持續,作品上演。

所有次文化,就是覺得自己「屬於」,因此他自我命名,創造語言,在自我認同或者社交挫敗過程中,尋找說出「我們」這個字的可能。

所以,再拒劇團為何會成立「前叛逆男子」?為何想做一齣關於BL的搖滾音樂劇?

那人紋上凱爾特十字的頸後猛在台下隨節奏點頭,那人趕場看戲包裡放一堆節目單,那人上個月的薪水砸在改裝他的本田,那人日夜搜尋浮世繪畫作刺滿每吋皮膚,那人坐在房間裝箱的BL漫畫上打字⋯⋯
有些人加入了那些人;有些人就是無法和另一群人待在同一空間;有些人在壓抑不可言說的欲望與本能。許許多多的面孔,在各自或明或暗、或單獨或聚眾的角落。

一切都有了理由。
因為認真的熱愛著某件事,在一個什麼都變得無所謂的世界。
因為一種需要。
所以BL。

前叛逆男子官方部落格 http://exrebellads2014.pixnet.net/blog

----------------------------------------------------------------------------------

《新社員》

演員:田士廣、吳言凜、呂寰宇、沈威年、高華麗、張念慈、趙逸嵐、鮑奕安
首週特別演出嘉賓:陳修澤(那我懂你意思了)

演出場次:
2014年11月21、22、28、29日19:30
           11月22、23、29、30日14:30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票價:600元、800元、1000元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ppt.cc/5Z1o
訂閱電子報:http://ppt.cc/juXy

製作人:吳季娟
執行製作:陳婉婷
行銷統籌:曾彥寧

編劇:簡莉穎
編劇協力:張文華
導演:黃緣文
音樂總監:蔣韜
舞台設計:吳修和
燈光設計: 劉柏欣
服裝設計:謝岱汝
動作設計:朱芳儀
舞台監督:林岱蓉
舞台技術指導:林世信
燈光技術指導:張以沁

宣傳執行:朱倩儀
票務執行:蕭源斌

漫畫:帝少
攝影:謝岱汝
平面設計:曾彥婷
工作照側拍:賴彥茹

主辦單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廣藝基金會
贊助單位:廣達電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演出單位:前叛逆男子
行政協力:藝外創意
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前叛逆男子《新社員》台灣首齣BL搖滾音樂劇


白色制服底下隱隱透出青色靜脈,是高中時代最美的風景。


創作開始時就決定最後不會有任何人死去,不會被家裡斷絕關係,不會老是愛上異性戀,也不會永遠苦苦掙扎性別認同。在BL的世界(偷渡了一點GL/girl's love),同性相戀才是王道,兩男相遇,不得不彎。主流文化欠同志們好幾場青澀的曖昧。可以不要管那些現實問題就對著你的小指甲發春嗎?他們有一些問題,但不包括「我是同性戀怎麼辦?」/ 這問題請坐時光機回去80年代XD

長期以社會議題和次文化元素作為創作主軸的再拒劇團,終於正視體內的腐生物,推出形象大翻轉的子團「前叛逆男子」,試著開心地做一齣不那麼憤怒不那麼灰暗不那麼煙霧彌漫不那麼分不清左右啊向前看的戲,搭起2到3次元間愛的橋梁。聯合當代最炙手可熱的編劇新秀簡莉穎,以及甫入圍金鐘獎音效獎的音樂總監蔣韜,共同推出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的台灣首齣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原創的劇情音樂加上實力派能唱能跳演員群,即將在11月21-30日於水源劇場帶領觀眾重回青春無敵的高中生活!


 《新社員》由田士廣、吳言凜、呂寰宇、沈威年、高華麗、張念慈、趙逸嵐、鮑奕安等多位劇場年輕具個人魅力的演員擔綱演出,敘述一群即將參與全國熱音大賽的高中生,一起在最青春熱血的時期共同擁抱夢想與愛戀,首週更邀請到獨立樂團「那我懂你意思了」主唱陳修澤,演出影響劇中事件的關鍵角色!BL(Boy’s Love)在動漫次文化的世界是非常受到歡迎的類型,劇中談及男男之間的愛或友誼,在青春的高中年歲,一句「男生也可以親吻!」劃開心中那道纏繞不解的抑鬱情緒。

全劇打造舞台利用屏幕推拉造景,呈現高中學生處於激情、爭吵、失望等多樣風貌,燈光隨全劇不同的場景,時而演唱會現場,時而充滿年少氣息的高中教室,服裝上的精巧打造,讓每位演員仿若從漫畫走出的帥氣美男。演員們更將親自演唱20首原創曲目,化身為樂團成員,現場實力演出《新社員》主題曲!而不同類型的劇場美男子將會如何配對?只有親自進劇場才能知道真相了。全劇全長預計120分鐘,更邀請漫畫家帝少為本劇繪製DM漫畫以及連載,帶領觀眾窺探BL之間的情慾愛戀與青春!兩廳院售票系統持續售票中,或臉書搜尋「前叛逆男子」。

演出資訊
演員:田士廣、吳言凜、呂寰宇、沈威年、高華麗、張念慈、趙逸嵐、鮑奕安
首週特別來賓:「那我懂你意思了」主唱 陳修澤
編劇:簡莉穎
導演:黃緣文
音樂總監:蔣韜
舞台設計:吳修和
燈光設計:劉柏欣
服裝設計:謝岱汝
動作設計:朱芳儀
漫畫:帝少

演出日期
2014年11月21、22、28、29日19:30
11月22、23、29、30日14:30
票價:600元、800元、1000元,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ppt.cc/5Z1o
(兩廳院之友及學生可享有九折優惠,或團體票20張(含)以上可享八折優惠。)

演出地點 水源劇場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主辦單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廣藝基金會
贊助單位:廣達電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演出單位:前叛逆男子
行政協力:藝外創意

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官方部落格 http://exrebellads2014.pixnet.net/blog
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xrebel.lads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活動】再拒與風車合唱團合作,2014臺北詩歌節開幕演出〈牧歌〉

再拒劇團即將與風車合唱團合作,於2014臺北詩歌節開幕演出〈牧歌〉——

作品介紹:
〈牧歌〉為谷川俊太郎發表於1955年《關於愛》(愛について)的詩作,王榆鈞以田原的中譯於2010年譜曲發表這首同名詩歌。是次演出由再拒劇團與風車合唱團合作,以新的編曲重新探索詩作中的人與自然、對世界的渴望與死亡的意象。

演出名單:黃思農、黃緣文、蔣韜
時間:10/18(六)19:0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臺北市延平南路98號2F)

王榆鈞2010年於倉庫藝文空間演出的〈牧歌〉

-----------------------------------------------------------
2014臺北詩歌節 2014 Taipei Poetry Festival
開幕演出:一條地平線,多種風景  Opening Performance: One Horizon, Many Sceneries

集合國內新生代藝術工作者,通過各種形式,展現詩與勞動的關聯與對話。以《土地計畫》榮獲台新獎年度提名的舞蹈家蕭紫菡、以《死亡記事》獲牯嶺街小劇場年度最佳節目的馬華導演高俊耀,以及知名歌手許景淳、再拒劇團、風車合唱團等,一齊共襄盛舉。同場並有多位國內外重量級詩人的詩朗誦。

時間:10/18(六)19:0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臺北市延平南路98號2F)
詩人:陳芳明、林梵、楊渡、零雨、歐克珊娜烏齊西娜
演出:蕭紫菡舞蹈劇場、高俊耀
演唱:許景淳、再拒劇團、風車合唱團

With forms differing, artist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aiwan gather to demonstrate the connec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poetry and labor. Award nominee dancer, awarded director, famous singers and musicians will perform together, with poetry recited by poets from home and abroad.

Saturday, Oct 18, 19:00 @The Guangfu Auditorium, Taipei Zhongshan Hall

開幕演出詳情請見:臺北詩歌節官網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演出推薦】從五種死亡裡看見人生—穆勒藝文《Death 2014歲末戲劇節》


從五種死亡裡看見人生—穆勒藝文《Death 2014歲末戲劇節》

《Death 2014歲末戲劇節》:穆勒藝文策展人Sol,邀請五位30歲世代來自不同領域的平民創作者,一同挑戰這個忌諱談論卻又不可避免的人生課題—死亡。


本次參展的節目各自充滿特色:生命契約業務員為您解說的《天堂福地八八八》專案;和結合華麗視覺與舞蹈訴說依附關係的《爸比˙芭比》;還有一對老夫妻告別式,請來的全是看不到的賓客之《眾裡尋她千擺渡》;以及透過朔溪、靜坐等方試探索生命奧秘的《顛倒夢想》;最後是帶領20-60歲之間的素人舞者們所共同集體即興創作的舞劇《死亡,舞劇;無懼,死亡》。

穆勒藝文是近年來興起的藝文替代空間,至今默默耕耘了四年,致力提供每一位新人創作者表演的平台。在這個小小的地下空間內,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不同團隊在這個場域裡與觀眾激起的火花。究竟這次的戲劇節,創作者們想透過不同的死法跟觀眾說些什麼?而我們又能以何種方式站在人生的路途中凝視盡頭呢?

《Death 2014歲末戲劇節》即將在10/24-11/16於穆勒藝文舉行,詳情請搜尋『穆勒藝文』、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endoftheyear-festival.blogspot.tw/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劇評】台灣戲劇界的演繹《指環》(四)—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的〈諸神黃昏〉

評論的展演: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的〈諸神黃昏〉
作者:陳漢金
時間:2014/06/14  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四連棟
圖版提供:黑眼睛跨劇團 

EX–亞洲劇團的〈齊格飛〉演完之後,我以為它與〈諸神黃昏〉的開演之間,應該會有一個短暫的休息,於是我就走離了華山四連棟。在一個隱僻的角落裡,我突然被遠處傳來的一陣高昂的歌聲嚇了一跳 — 那不是「國際歌」嗎?世界各地長久以來,許多社會運動中,經常被用來煽起激動情緒的歌曲。我趕回現場時,才發現這原來是再拒劇團〈諸神黃昏〉的一個令人意外的開場;這個「重建」社運現場的喊口號、發傳單馬上就結束了,有如SNG的新聞轉播正宣告著:女武神布倫希德正開著砂石車衝撞瓦哈拉神殿…〈諸神黃昏〉 —  一場預示著世紀末日的戲,就在紛亂喧鬧中被展開來了…

再拒劇團因時制宜的將最近國內社會運動的抗爭,置入於他們的這項演出中;該團還因地制宜的將華山四連棟內、外,幻化成〈諸神黃昏〉的場域 — 華山四連棟是被外側許多所謂「文創產業」包圍的藝術孤島。如此巧妙的設計,使得華格納原作中所體現的利益爭逐,權力傾軋,情慾掙扎,爾虞我詐,世界末日的種種情景,活生生的在台北市中心被重現出來。

然而,此項演出並不只侷限於寫實、逼真、勁爆、聳動的複製現實世界的社會病態與「革命事件」而已;再拒劇團無疑能夠在充份的領略華格納原著的精神之餘,在結構與戲劇性的經營上,展現出相當的創意,以及非凡的效率與效果;該團所謂的「聲音劇場」或「新音樂劇場」的嘗試 — 以原創音樂取代華格納的原作音樂,並以這些「新音樂」為主導,來帶動整個劇情的起伏 —,尤其激起了令人耳目一新、相當震撼的效果;而這種震撼性,除了把握原作的特徵之外,還經常從社運–「革命事件」中汲取充分的能量,將它有效的釋放、引爆開來。

在前述社會運動般的開場、女武神的開車衝撞神殿的報導之後,一段廣播電台節目式的「烏鴉之聲」不只有趣,且引人深思。儘管有幾位評論者都已談過這個獨特的演出段落,筆者嘗試在此將它談的更清晰些。在這個廣播節目裡,主持人「直白男」(蔣韜飾)正滔滔不絕的介紹著《指環》中一些主要的「主導動機」。這位D J可真有他的,他一邊玩弄著鍵盤,示範彈奏相關的音樂動機,一邊解釋著這些動機的用意。直白男的從容的音樂介紹,可能比某些得過金鐘獎的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導聆華格納都還清楚、精彩(筆者是真的稱讚,而非隨便開玩笑),然而導聆《指環》只是這位D J的帶出話題,很快的,他將話題引入較深刻的層面;直白男暗示大家,一般人經常以「二分法」來評斷事物,然而事實經常不是那麼單純的,他舉例:「討厭資本家是左派,種族歧視是右派,如果某個人討厭猶太人資本家,那他是左派還是右派?」

這個有意思的比喻,無疑是影射華格納本人的 — 正如前述,「指環」是資本主義的象徵,《指環》當然是反資本主義的,然而華格納卻有種族歧視的反猶思想,那麼,曾參與左派革命的華格納,到底是左派還是右派?事實上,華格納處於逐漸將過渡到「世紀末」的一個矛盾的時代,他與當時許多有思想的人一般,都是「左右為難」的:他最先是德勒斯登宮廷音樂家,卻參與無政府主義革命,事敗流亡多年後,又成為巴伐利亞宮廷的寵兒;他經常揮霍著資本家們給他的資助;他的藝術理想 — 拜魯特慶典劇院,動用了宮廷的巨額公帑(還好沒成為「蚊子館」)。在工業革命後,工、商業迅速發展,造成資本的集中,勞、資的對立,貧富不均,華格納與一般社會主義的前趨者們在敵視資本主義之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反猶」了 — 精明、善於理財的猶太人壟斷了當時的金融界。這股「反猶風潮」,在普法戰爭前後被炒得更熱了 — 尚未統一之前的日耳曼許多大大小小的邦國,企求團結、統一、強大之下,所形成的「泛日耳曼主義」的推波助瀾。

華格納的《指環》(1848-1874),就像同時代的馬克思的一些著作般(《論猶太人問題》,1844年;《僱傭勞動與資本》,1849年;《資本論》,1867年…),它們都不無矛盾的,「左右為難」的,無所適從的關注著「現代」社會的許多複雜的病變;他們的兼容並蓄、博大精深,讓日後的「有心人士」們將它們拉到他們的一邊 — 馬克思被拉到左邊,成了共產黨的宗師,華格納被希特勒與納粹黨徒拉到右邊,成為宣傳反猶主義與種族優越感的偶像。小心!一直到今天,許多不明究竟的「華格納迷」們,將齊格飛崇拜成日爾曼英雄時,他們已中了希特勒的餘毒。二戰之後,深受希特勒殘害的猶太人所建立的以色列,排斥華格納音樂在該國的演出,這種國族的深仇大恨,我們是可理解的;猶太裔指揮家巴侖波因(Daniel Barenboim)嘗試在以色列演出華格納,其困難重重是可想而知,無論如何,巴侖波因是瞭解華格納的。

再拒劇團的演出,透過直白男的獨白,逐漸將〈諸神黃昏〉的劇情拉回了原作的本意,使得已經被華格納充份「解構」的傳統二元對立觀念 — 英雄/反英雄,善/惡,神/魔,白道/黑道,左派/右派,革命/反革命 — ,更自由的被解構了。

「再拒」的〈諸神黃昏〉將原作的4個多鐘頭,壓縮成75分鐘;此簡短的演出,可約略的分成幾個部份,這幾個部份流暢的、環環相扣的銜接成整體:在上述的重建社運現場的開始,緊接著的「直白男」的廣播獨白之後,演出才進入「正戲」的三大部份,我將它們簡稱為:「齊格飛的冒險」,「齊格飛之死」,「世界末日」。這整個歷程以非敘述性的、寫意的、象徵的方式被呈現出來:齊格飛與女武神布倫希德結合後,不願安於平靜的愛情,於是到塵世冒險,嘗試成就英雄的功業,然而他卻陷入人世間的層層狡詐、陰謀之中;他在「墮落」,背叛愛情之後,終為奸人所害,死於非命;指環的魔咒肆虐到極點的此時,神殿遭焚毀,洪水氾濫…

在直白男廣播的尾聲,一段有關華格納介紹的德文「叩應」(Call-in),令大部分現場聽眾滿頭霧水;緊接著進入「齊格飛的冒險」的正戲之後,演員們透過擴音傳送出來的台詞,即使豎起耳朵傾聽,還是聽不清楚。起初,我與週邊蹙著眉頭抱怨的其他聽眾們,或許存在著同樣的疑問:是擴音設備有問題?或演員們的訓練有問題?漸漸的,我終於了解了這項別出心裁的創意 — 那一層層相互重疊的台詞,形成彼此扞格的「對位」,原來是在玩音樂效果;那些聽不清楚的說話所匯聚成的「眾聲喧嘩」,有如巴別塔的混亂,有效的舖陳出塵世的紛雜,情慾的掙扎;這些語意的重要性已被排除的話語的「噪音」,與器樂的加入,演員們的肢體語言,銀幕上的影像,以非敘事的、抽象的、象徵的方式,共同經營出「齊格飛的冒險」的戲劇性。如此的作法,正如華格納的名言:「當語詞無能為力之際,正是音樂大行其道之時」 — 抽象的音樂,比任何有形的藝術更能夠表達難以言喻的、超脫的詩意;結合各種不同的藝術,使它們互動、激盪,共同去追求一種廣義的「音樂性」,這正是「總體藝術」的精義。

劇情逐漸從「齊格飛的冒險」過渡到「齊格飛之死」,最後再轉移到「世界末日」的結局,再拒劇團的共同創作群除了將原劇壓縮的相當緊密之外,還能夠像旋螺絲般,將戲劇效果旋得越來越緊,最後形成「世界末日」的大爆炸。在此有效率的戲劇性經營上,「音樂」仍是首要的推動者:原先說話式的聲音堆疊效果,逐漸將主導性讓給器樂演奏以及敲擊各種物件、道具所形成的噪音。這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音潮製造,主要透過兩位器樂演奏者即興的、高效率的處理、掌控 — 鍵盤演奏者蔣韜(先前的廣播節目主持者「直白男」),二胡與吉他演奏者黃思農。每一波高潮的逐漸形成,經常是由二胡或鍵盤奏出原作較重要的音樂片段或「主導動機」(萊茵河的動機、黃金的動機、送葬進行曲的段落…),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片段,逐漸飄浮、翱翔於鍵盤、電子音樂的伴奏之上;鍵盤與電子音響的層層進入,逐漸演變成層次複雜、越來越不協合的噪音混響,形成震撼的效果;黃思農用來拉奏二胡與吉他的琴弓,垂懸著一些斷裂的弓毛,他那透過擴音傳送出來的嘶鳴聲響,更增益了震撼與勁爆。

如此以噪音為主的音樂處理,卻不至於讓一般聽眾感到過度的疏離,因為一再間歇出現的一些原作的音樂片段,一再悅耳的、親和的糾纏著觀眾。這樣子由兩位演奏者經營出來的,具有充份起伏,相當澎湃洶湧的音樂,一方面體現了〈諸神黃昏〉原作,那有如交響曲末樂章般的厚重悲劇性;另方面,它在擺脫華格納的原作音樂之時,能夠給這個擺脫一個不只不讓聽眾失望,還讓大家頗受震撼的「補償」;再說,這個頗具現時感、充滿噪音的原創音裡,間歇引用自原作的音樂片段,形成了令人想念原作的臍帶關係。鍵盤演奏者、電子音響的設計、操控者蔣韜,無疑是這整場音樂的「操盤手」,他從開始時廣播電台的D J,逐漸轉變成整場演出的D J。如此有能力、有思想,在戲劇界活動的「音樂人」,應是值得音樂界注意的,因為音樂界頗缺乏這樣的「異類」。

在「齊格飛之死」段落中,一個人偶被撕裂了,它的殘骸在著名的「送葬進行曲」伴奏下,被抬到高處 — 布偶–傀儡的象徵意義,就不用再加以解釋了。當音樂變得越來越不協和,形成高分貝的噪音混響,銀幕上體現出天災人禍影像的跳動變得頻繁,演員們的肢體語言越演越烈,乾冰雲霧達到令人窒息的濃度時,「世界末日」已來臨;演出場地的大門突然被打開了,照亮了陰暗的內部,影子軍隊般的演員們走出紛亂,走向華山四連棟之外,那通向「創意產業區」令人眩暈的強光裡。

這個令人意外的〈諸神黃昏〉的終結,絕非「擺脫黑暗,迎向光明」的啟蒙主義式的結論,而是一個令人猶豫徬徨、充滿著遐想的「開放式」的結局,正如原作中,華格納所置放的、日後將引起廣泛討論的一個大問號 — 末日之後的世界,將何去何從?

(轉載自ARTALKS

【劇評】觸及當代存在的喧囂《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3 21: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四連棟

文 陳佾均(特約評論人)

連續兩週以華格納「革命」指環為題的系列演出,旨在「著眼於其中劇場元素的演譯與翻轉」,點明了欲探索《指環》和當代對話可能的策展方向。依照四個創作團體各自的劇場認知,與當代的連結可能在於傳遞一種穿越時空的普同性,也可能透過指涉具體社會情境來達成。後者尤其面臨各種跨越界線的焦慮,在淪為社會事件之附庸或收割者的指控之間進退兩難。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卻能在建立和拆解的拉鋸之間,在詩意、聲響、張力和被喚起的生命記憶之中與華格納的人物、字句和音樂互動,觀照當代的生存處境,為劇場與現實的關係提出一種少見的想像。

步入劇場彷彿走入太陽花運動期間的立院周圍,這場序幕來自於創作團隊不分幕前幕後、將演出空間整體化為「廣場」的設定。看似與現實失去距離的現場還原不久就在抗議者彼此的衝突槍響及砂石車企圖撞入瓦哈拉神殿的巨響中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黑暗、噪音與最後晚餐的影像開啟了「末日」的主題。桌前的一群人有如烏鴉信使,對齊格飛之死及布倫希德的行動議論紛紛,相當程度地交代了原來的人物衝突,並如開場發放的《黃昏報》上的報導,將原劇中的權力關係賦予當代脈絡(「齊格飛已死,民眾反神商勾結」、「幫人家蓋房子還不是抵不過神族第三代」,還有以某水果日報評比表格來比較「英雄生命中的誹聞女主角」),成為我們社會處境的寓言。

然而如蕭伯納在評述《指環》時所言,除非是由沒有編劇能力的人寫的,否則寓言從來不是從一而終的。這次演出的力道不在於促狹的當代轉換;一對一的對照只是複製符號,很難帶來任何觸發。這是許多企圖指涉具體現實的劇場作品會遇到的問題,而再拒沒有這麼做。桌邊人們的話語和聲響指出的不是一個完整清晰的劇情布局,而是眾說紛紜的喧囂,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存在狀態。

《黃昏報》的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以不同的層次實現了與當代處境的對話,除了轉換故事脈絡之外,這份虛構的報紙也透過我們閱讀的行為,映照出透過媒體認識世界的現實與傳播的隔閡。挑戰總體的去中心方式,開啟了多重焦點,形塑了一種符合當代經驗的複雜。演出最終,烏鴉使者描述各種末日景象,文字敘述的自由,與空間中的音樂和影像打開了想像,又讓作品超越了現實的維度,並觸及人之生存的思考。

在所有辯證的聰明和趣味之外(如烏鴉DJ樂曲導聆和「直白男」批判),《諸神黃昏》的成功在於回歸到執行面、回到素材本身--音樂、詩、聲響、節奏、身體、偶、低語、咆嘯、一把磨爛的琴弓,卻不需要任何再現式的視覺輔助(服裝、道具)。再拒藉由話語的選擇、音景的築構、姿態的引用和技巧的力道建構主題,表現精準,然後再拆解,挑戰總體的霸權和侷限。而拆解過程不僅緊扣末日的命題、打開毀滅之後的想像,同時也回歸到演出的物質面,也就是文字、聲響、演奏和身體本身。形式的創造與內容命題一直保持著具張力的互動關係,是筆者認為這個作品最特出之處。

因為上述的喧囂,不是一句「消費死者」的概念論述可以概括的。堆疊到了後段,這份混亂的張力體現在空間中爆發的聲樂、撞擊聲、節奏、墜毀的遙控直升機及被撕裂的人偶上。這是布倫希德撞入瓦哈拉,是砂石車撞入總統府,是「對於政治空轉的憤怒以及想像美好未來的熱情」【1】、是背叛與愛情,更是在超越這些具體事件的忿恨和想望。這些忿恨和想望勾勒出可以共鳴的生命樣態。

每個不同的聲響--琴聲、鐵鎚聲、廣播、抗議,或是歌劇、搖滾還是噪音--都是不同的時空和語境,是聲音讓人勾起記憶,身歷其境又超越當下,把過去的現在的永恆的可以相互映照。《諸神黃昏》為劇場與現實的關係找到一條出路,而演出本身能夠讓觀眾在劇場空間中閉上眼享受文字與聲響,亦為再拒作品的可貴之處。

註1:出自「賤民割爛尾宣言」。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眾聲喧嘩還是自彈自唱? 從主題與動機、號召與驅逐談再拒劇團《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4 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4連棟

文 王寶祥(特約評論人)

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企圖推翻的不只是諸神,也嘗試一舉推翻華格納,這位劇中所謂的不符政治正確的異性戀白人「直白男」,當然華格納本來就是位環繞意識形態爭議的文化威權,不論是階級或族群政治,均引發熱切討論,經年不衰。1976 年拜魯特音樂節的指環百週年製作,就由去年剛去世的法國導演 Patrice Chereau 與指揮 Pierre Boulez 合作,顛覆華格納家族製作的主流傳統, 打造馬克思左派史觀的工業革命指環;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企圖的並非如EX-亞洲劇團的《齊格飛》跨文化的對話、回應、或詮釋,貼近的是「幻想曲」 (fantasia) 般的形式,以華格納歌劇為激/基點出發,恣意借題發揮,自由創作,激烈表達以古喻今的意識形態。前幾年白先勇推出青春版《牡丹亭》,再拒的《諸神》版也許可以看做「憤青版」的華格納。所謂憤青當然是現今的認知,立場也就是深怕你不知道的明顯,現場開演前(其實無明顯頭尾分際)就發送「反神商勾結」的《黃昏報》懶人包,這是個強調當下時代精神,德文所謂 Zeitgeist 的製作,遵循的不是華格納希冀的希臘復興,而是布萊希特的疏離史詩劇場,初衷基本是企圖以劇場為工具聯結至社會行動,但問題就在這,再拒的《諸神》又相當的反史詩劇場,雖有其框架與形式,教育對象卻側重在參與演出者本身,對觀眾卻是一方面拉攏,另一方面又疏離,到了結局甚至是脫離現場觀眾,步出劇場自行行動,觀眾自行疏離疏散。

戲開始有電台DJ 導聆,解釋欣賞華格納很重要的Leitmotif 主題動機,或是引導動機。我便也從 Leitmotif 開始,拆開來談主題與動機。布萊希特式的政治劇場毫不諱言其主題就在說教,而華格納本人在年輕時也是憤青一枚,真的在1848 年搞革命搞到被通緝流亡,因而主導戲劇主題就為了說教,這對於左派劇場算是再自然不過。但是說教必先說理,理要說的清楚才得以服人,潛移默化成以行動改變世界的動機。以此層面審視,此劇就似乎志不在此,也無力做到。其實很難仔細分析製作的細節,因為幾乎沒有清晰的文本可循,參照本的華格納原劇也被擱置一邊,僅剩情節軀殼。所有文本(text)的蛛絲馬跡,都意在引領觀者到更宏大的時代文本脈絡(context),一個善惡分明的台灣通俗肥皂劇中。若是你本來就屬於這個脈絡,根本也不需理性文本來說服;但若你不屬於這個脈絡,當然也會強烈感受到你不屬於這個場子。開始多媒體的大屏幕放送一群在高檔餐廳的小資青年,邊享用美食,邊表達對社運的恐懼與嫌惡,似乎在對應太陽花學運時曾流出的偷拍影片,暗諷學運批評者乃何不食肉糜的利益既得者。這也點出此製作對應的文本並非被輕易跳過的華格納,而是可輕易認同的現代社會議題。接下來全劇便不斷的扔出類似的時事(政治、環保)對應,讓對的觀眾接住對的對應,好站在對的一方,塑造聲息相通的氛圍,互相取暖。如此的上下交賊,被輕易跳過的不只是華格納,也是布萊希特堅持反認同,反討好的理性批判路線。

因此聽不聽得懂文本並不重要,就連落落長的電台 call out華格納完全以德語談話都毫無翻譯,不需翻譯因為重點是在接收/受訊息,而掌握對的頻率,對的媒介(medium)就是正確的訊息(message)。很明顯的,觀者能立即領會到此劇最輕易傳達的訊息就是眾聲喧嘩,眾聲喧嘩代表大鳴大放的多元,與暢所欲言的自由。但是,多元在哪?華格納歌劇的諸神分為利益衝突的不同派別,但此劇的 「壞人」,如同通俗劇般,就只有一種,以強化我們/他們的界域。多元簡化成二元,而二元對立的底蘊邏輯當然是你錯我對,你死我活。即使眾聲喧嘩的形式多元:有高聲呼喊口號,低聲細語碎念,敘述,通知,廣播,告白,警告,詠嘆,其豐富讓人想起巴赫汀的 heteroglossia,但反諷的是,卻毫無巴赫汀界定小說的「對話想像」,此劇幾乎完全無對話,所有喧嘩的形式都是以個人獨語表達,形式有獨白,現場的,預錄的,現場 live feed 再變音來廣播的,重疊,混音,擴音,林林總總的音樂形式玩很大,充分突顯炫技(virtuosity)層面,到頭來反而忽略了政治劇場的形式是要服務內容的功用。型式多元地華麗,但訊息卻單一地固著。承載眾聲喧嘩的音樂形式則有相當傑出表現,《諸神黃昏》的現場音樂凌駕文字,掌控情緒,絕對是主角。有鍵盤,電吉他,甚至二胡,最重要的是打擊樂,不過彈奏的可非傳統如木琴鐵琴的樂器,而是任何身邊可敲之物,用來敲擊的也並非琴槌,而是隨手可得的工具。合奏出的音響,可想而知,並非傳統定義的音樂,文藝復興式的「世界和協」(harmonia mundi)的表徵;而是不和諧音,尖銳混亂,貼近華格納《諸神黃昏》世界秩序重整的動盪,貼近日爾曼音樂在後華格納的維也納大放異彩的無調性音列主義,更貼近當下的台灣社會情狀。

劇中最會說故事的也是音樂,包括歌劇齊格飛之死的震撼母題,幻化成電吉他與二胡對話的重金屬似的 riff,非常出色。但在主題先行,音樂主導的態勢下,情節與人物這些希臘舊包袱被擠壓得無法辨識,齊格飛之死時觀眾才搞清楚原來男主角齊格飛是個白色大布偶,被眾人分屍,而歌劇的另一焦點,女主角布倫希德呢?也許我到結尾時被乾冰噴到視盲眼花,但完全沒看到所謂的自焚場景,火化的是全部腐敗的人類因為最後台灣政權垮台,中共北韓崩解,核子災變四起,烽火遍地,布倫希德大概也無處可清淨自焚。但若是齊格飛是出賣人民的變節資本家,是神商勾結的富二代傀儡,操控傀儡的除了有萬惡的資本家,何嘗不包括劇場創作者?華山演出的華格納「革命指環」的英文標題 revolution後面加上了 unarmed一詞顯得畫蛇添足,不知是怕外國觀眾(不然為何只有英語)有反恐疑慮,不敢進場而做的聲明:此地並無武器;還是在暗嘆一場革命「被繳械」了?或是暗示透過劇場,革命不需要武器?舞臺即是革命排演?這似乎有點把 Boal 的理論推到一個只准樂觀的自爽極限。劇場內的確沒有令人心驚的武器,充其量只有薰死人的超大量乾冰(還貼心的預先發口罩),但需要思索的是,喧嘩退去,革命激情是否也速速退去?乾冰消散,是否劇場激情亦成過往雲煙?開始與結尾女聲不斷吟唱的七十年代拉美左派號召團結力量大的西班牙歌曲,以儀式化的氛圍(同樣,西班牙文不必聽懂),而非理性的論述召喚民眾,有把握就算聽不懂同樣會被召喚,再拒劇團也許過度相信劇場的召喚力量,以為演給他眾神倒,他就倒了,連理性說服閱聽大眾讓他一起倒都不必了。如果再拒誠如英文團名,Against Again,拒絕再次,那麼還得預祝其劇場革命一蹴可幾,定點到位,因為再次革命的歷史大事件,誠如馬克斯在〈拿破崙霧月十八〉所說,可就不是如頭次那麼悲壯,是齣鬧劇。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不是民主,反而更貼近自由《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4 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四連棟

文 黃鼎云(特約評論人)

或許還記憶猶存,318運動時,主流媒體如何在極端壓縮的時空斷片裡,非得找到個首領出來「負責」的態度是如此理所當然。這不僅僅是資訊生產者(眾家媒體)的積習,同時也是大多數人理解一件事情的方法,或許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對事物理解的敘事化傾向。另一方面由林飛帆與陳為廷為主的決策小組,即便一開始並未打算參與這場「找首領/替罪羔羊」的遊戲,但也隨著運動的拉長而逐漸妥協,進而順從遊戲規則,成了整體運動的主要代言人,即便外圍運動如「賤民解放區」、「大腸花論壇」等等亦相繼發生,更別提「公投護台灣」的長時駐地倡議。主流媒體中,其代言人位置仍舊被「立法院內部」所壟斷,而所謂的內部,也不過是決策圈中的領頭羊。

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以下簡稱: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是本次「華格納計畫」中唯一強調其作品為「共同創作」的作品。過往提到「共同創作」或「集體即興」這樣的劇場藝術生產觀念時,即便觀者對於生產過程的互動、激盪方式不一定有所了解,但就節目單中「演職人員表」仍習慣以專業分工方式描述可以窺見其運作。又或者常見以「______與全體演員/人員共同發展」作為指稱生產方式的方法,而空白處往往填上導演或編舞家的名字。換言之,過往理解「共同創作/集體即興」中,也如上述我們共同經歷的318運動一般,藝術生產也在理解的慣性中思考「領頭羊」,又或者「領頭羊」確實存在,而我們習以為常以「共同」稱之。

上述的邏輯無關乎作品的好壞判准,然而生產方法確實是思考作品的重要角度。若我們從柄谷行人於《哲學的起源》研究中來看,「democracy」(民主)就詞源來說「demos」是指民眾,而「-cracy」是支配形式。也就是說,當我們說「民主是以民為主」說得慷慨激昂、正氣凜然時,其實是表達以「公民(某特定族群)的意志作為支配的方法」,而這群體進一步落實其支配的方式則是透過代言人(代議制)的方式進行。在藝術生產中也就是把集體的成果,生產過程中的權力化約、授權於「導演」或「創作者」或甚至是「策展人」上,進而把「共同創作」視為民主的表現,當中也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許多不同樣態的運作方式。因此,若我們相信我們所得到的宣傳資訊為真,再拒劇團這次《諸神黃昏》中「無導演」的共同生產,極有可能企圖思考著一群體中的「無支配」生產形態是否為可能。換言之,是企圖邁向不再民主的無支配式的創作狀態的自由,而這部分也在具體呈現中也表現出一定線索。

一進到展演空間中,彷若重溫運動現場的經驗,一次實境的復刻。除了觀眾席的架設常規提醒了這是一場演出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有身體感可連結。表演者們三三兩兩各據一方,又四處流動,看似無組織的情況下,三面式舞台的觀眾會陸續接受到不同的訊息排列,就如同在「現場」所感覺往往只是整個事件的碎片,而對於事件的全貌,我們往往是透過媒體的敘事化資訊而來。這樣的暖場方式,不僅僅在復刻一次劇場外部經驗作為引子,更多的,是在提醒觀者於「現場」資訊排列的自主性與資訊的碎片性格。雖然開演後,一群散亂的姿態仍是被有意識地組織起來,並且透過巧妙的「緊急拉繩」劃定區域的方式,重新界定「演出/觀看」、「危險/安全」,不過這樣的組織感並沒有延續太久,只是在第一階段先界定了「演出」的位置,隨即又從聲音的運作再次打散開來(當然,觀眾此刻起無法參與了。)在無組織中的組織裡多次的並置、重複、混雜的聲音,有些帶有資訊內容、有些則是聲響,而資訊間偶而也會相互打架、錯置。

甚至,有些聲響是呢喃、模糊的,只有某一側或少部分的觀眾可以聽到,同時敘事的模糊化與集體理解的缺失,也彷若回應著生產方法中對於「無支配」的理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因為「對等資訊的缺乏」、「共識決議的缺乏效率」所面臨實踐上的困難。因此,某些事情還是設法被提點了、被置焦了,例如參與這場「運動/演出」可能是為了「聲援齊格飛」又或者「在諸神(神商)死去後,人類重建秩序的自主行動」等等,然而可喜之處是,這些並未成為廉價的口號,或以平庸的方式控訴,而是拼湊再拼湊、重組再重組的「聲體」。

如果單就演出形式與具體呈現而言,《諸神黃昏》或許不能說是獨樹一格,但若扣合著對於「共同創作」的生產方式想像與「無支配」意識形態認同來看,則成了十分特殊且充滿行動力的一次展演。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尚未終止的終止式《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5 21: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四連棟

文 白斐嵐(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走進了再拒劇團《諸神黃昏》的演出場地,彷彿回到了某個時代(尚未被文化創意產業收編)的華山,又或者說,是過去的華山來到了現代。明亮的日光燈、廢棄酒廠建築素顏登場,佔據了四個角落的樂器、線材、控台,邀請著觀眾自在地穿過舞台來到四方圍繞的觀眾席坐下。演員們四處穿梭,發放《黃昏報》(類似於對抗媒體巨獸壟斷的自發性公民報)、拿著大聲公、高舉抗議標語,《諸神黃昏》還未開演,倒是先重現了你我記憶猶存、三月以來的那齣街頭抗議劇場。

草根、街頭、庶民的群眾運動,究竟如何與中產階級、高加索文化、古典神話的歌劇題材並行不悖?手中的《黃昏報》以時事解讀著日耳曼神話劇情,作為權貴代表的神族、作為財團代表的季比宏王族、奴役異族(侏儒)濫採自然資源(萊茵黃金)以製作指環、情變、兇殺、奪產、神商勾結──古老的神話世界竟與今日末世情景如此相像。於是,在毫無違和的時空錯置中,女武神布倫希德開著砂石車撞進了瓦哈拉神殿,諸神的末日就此開場。

戰爭、暴動般的混亂聲漸趨平靜,在黑暗的劇場中,出現了愛樂電台般在深夜撫慰人心的「烏鴉之聲」,由主持人「直白男」帶著觀眾來到華格納的音樂世界,拆解、翻轉一個又一個的主題動機(leitmotif),作為《諸神的黃昏》的前情提要。「烏鴉之聲」除了以[直(異性戀)白(高加索人種)男(男性)]一詞諷刺了西方古典牢不可破的文化迷思,也挑戰了華格納《指環》中隱含的種族優越思想,解構經典「究竟為何經典」之合理性。但,主持人口中對於「二分法」的調侃(「討厭資本家是左派、種族歧視是右派,那我討厭猶太人資本家是左派還是右派?」),也讓「烏鴉之聲」在質疑「直白男」華格納之餘,依然選擇跳脫非一即二的好壞評斷,回歸音樂本身,在大小和弦、移調、翻轉的樂句中,鋪陳了《指環》所有的精神元素與人物角色。最後,就在互為鏡像的〈萊茵黃金〉「大地/自然主題」上行樂句與《諸神的黃昏》下行樂句無止盡輪迴中,為廣播節目畫下了句點。

「烏鴉之聲」如歌劇序曲般,為觀眾點明了華格納全本歌劇的創作核心,也預告了再拒劇團《諸神黃昏》之當代視野。在主持人直白男的音樂課結束後,我們從優雅嚴謹的西方古典樂,來到了充滿當代性眾聲喧嘩。演員拿起麥克風,喃喃控訴著什麼,觀眾僅只能聽到「佛旦在哪?」「諸神在哪?」等關鍵字。儘管試圖想理解話中的訊息,努力卻顯得徒勞。文字語言在此刻逐漸退位,突顯「聲音」成為全劇焦點:透過麥克風放大的杯盤碰撞聲、倒水聲、鉛筆敲擊桌面的聲音、彈簧聲、雨傘轉動聲、鐵桿敲擊聲、在鐵架上大步行走的踏步聲、話語呢喃聲、以大聲公擴音的人聲等,再加上以弓拉奏的吉他、木吉他、電吉他、二胡、兩台電鋼琴、聲樂人聲,一同拼湊出不再被古典、東西方、搖滾、聲音藝術等定義挾制的當代聲響。這個聲響是這麼地特別,成就它的諸多元素卻是如此的日常、隨手可得,以更具野心的企圖,重新詮釋了華格納革命般的總體劇場聲響。一段一段的場景,像是一個又一個的樂章。每一次的開場,舞台總是一片漆黑,等待幽暗中的細微聲音響起,聽覺先行於視覺,宣告了「聲音」才是這齣戲的主角。

黃思農在節目單上提到《諸神黃昏》「像練團一樣完成這部龐大作品」(節錄),不過在這奇特組合的「樂團」中,所有的演出者既無固定的樂器身分,當然更無所謂的角色存在,而更近似於近期新形態公民/社會運動所發展出的「匿名式集體參與」。舞台上分散的視覺畫面缺乏焦點中心,所有事件即時地在各個角落發生,演員的台詞/聲音重疊,彼此干擾卻也彼此聚集能量。去中心化的表演方式,卻精準地執行了所有的表演任務,如劇中不同時刻,總有不同演員走到控台前,根據控台上便利貼的cue點指示按下按鈕;又或者是像三名演員接力拿起鼓棒,不間斷地敲著金屬片,為其他表演者提供地基般的穩固低音節奏(這畫面與聲音更令我聯想到守更人,彷彿暗示著群眾以匿名集體參與的形式,接力警醒守護著這個世界。)

持續地節奏低音也如主題動機般再現於不同樂器聲部中,以「送葬進行曲」(同時也是深受直白男作曲家喜愛的創作題材)之行進節奏貫串全劇──既是英雄齊格飛之死,也是諸神之死。一列又一列的送葬隊伍,襯著祭文似的呢喃,讓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超脫了故事情節的時空脈絡,是神話也是當下,漂浮於末世、死亡、崩落的曖昧不明中。但此劇中的「死亡」並非全然絕望,反預示了新生的再臨。對我來說,劇中最動人的段落是那劇末的眾聲齊響,鋼琴彈奏者在敲砸琴鍵之際,一次又一次對抗電子、器樂、人聲所發出無調性無曲調的雜響,奮力彈奏出片段調性曲調,對著眾口宣告之末世災難做出最後掙扎。最終,鋼琴回到了D大和弦下行樂句,平靜而明亮──在華格納《諸神黃昏》的主題動機中,世界幾近毀滅而「珠穆瑪朗峰是唯一的小島」。但「烏鴉之聲」主持人早已反覆告訴我們,《萊茵黃金》的自然動機與《諸神黃昏》的毀滅動機互為倒影鏡像,諸神之死成了大地重生的契機。如此看來,演員最後衝破大門迎接外在世界的那一刻,似乎也成了充滿力量與希望的革命之舉。

也許從劇情上來看,《諸神黃昏》與文本連結甚是薄弱,故事情節在劇中成為演出背景、前情提要,整齣戲反而扣緊了諸神死亡至再生前的混沌時刻。但若從華格納《指環》最重要的音樂面來看,再拒劇團成功地承先啟後其「革命」聲響,與小編制改編華格納龐大樂章的河床劇團《萊茵黃金》,竟也成了巧妙的前後呼應。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以「組織性叛亂」進行革命重建《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3 21: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四連棟

文 傅裕惠(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不是劇場燈;沒有前、後台;看不清誰是演員、誰是導演;突破傳統敘事與設計;原創概念直指觀眾現實;《諸神黃昏》是一場年輕人全面性的「組織叛亂」。既非單純的行為藝術,也不是既定的劇場演出,再拒劇團以「指環」歌劇的終章,擬現真實生活的街頭運動,又以犀利的批判諧仿真實生活的具體細節,年輕人們玩起真的「兒戲」,集體拆解劇場遊戲規則之際,還顯現了某種層次的「集體殉道」精神!

開場前,所謂的前台工作人員與演員一起向入場的觀眾發放該節目特製的節目單:「黃昏報」;此起彼落的喧囂,將長方形的馬蹄式三面舞台,化做現實中部份觀眾曾經經歷的街頭場景。突然間,兩名男子的動作爭執,斷開了當時與演出的氛圍;一面在混亂中開啟演出序幕,一面在暗場的廣播之中宣佈:布倫希德駕駛載滿爆裂物的卡車,衝向瓦哈拉神殿總統府──繼而,在燈暗燈亮之中(或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地)全劇呈現了近十個左右的場景片段。演員沒有角色,卻幾乎是以同樣強度的抗爭能量,在現場進行預設的行為與事件。

經過多次累積實戰,該團對於多媒體和聲響創作的操作技術,逐漸熟稔上手,儘管創作手法與某些當代歐陸作品【1】的潮流雷同,卻也開啟了台灣戲劇創作和機械工程科學結合的實驗。在一場猶若貴族聚餐的投影畫面之外,四、五位表演者圍在演出現場的一只桌面周圍,利用桌上的餐具物件,製造聲響,以即時收音的方式,為影片中的效果配音;複雜曲折的配演過程,為影片裡的視覺增加了矯揉作態的嘲諷。由樂手蔣韜主講的偽廣播節目「直白男的音樂世界」(暫名),堪稱比美現實中古典音樂聆賞之作;主持人一面對華格納指環歌劇中的著名動機,相互分析對比、舉證歷歷,舞台前緣則有五名演員並排而立,不斷搭配動機說明,展示槍、繩子與空手等「呈堂證物」。以指環歌劇為餌,其實是要以假當真地戳破真相之上的層層包裝;不論這齣連環歌劇有多少隱藏的主題動機,華格納創作指環歌劇背後的動機只有一個,就是為大日耳曼民族德國,寫下一齣轟轟烈烈的歌劇(大意)。

直至這齣《諸神黃昏》,再拒劇團的創作者如蔣韜等人的創作概念,似乎透過物件、科學與音響工程等實踐,才得到最具體而微的展現。在這座不是劇場的空間裡,隨著多重聲音、詩文和音樂的敘事放送,有黑袍戴帽人以念頌祭文態度,播送各類物種消失的報導;幾位身穿白袍的表演者,一面將紅色發泡錠置入透明水缸,又一面利用音箱製造的強力低頻,沾置攪拌好的玉米粉,透過現場鏡頭的即時轉播,讓觀眾透過投影目睹同時的化學效應。聲音與物件的佈局,鋪陳了想像的細節,以假擬真、虛實對應,即使片段呈現拼貼,場景撼人的效果,端視觀眾如何聯想和認同文字內容而定。

除了劇中一段角色關係(如布倫希德、齊格飛和古德蘭)的互動變奏,與人聲、擊奏和表面式的梳整動作搭配起來,有舞蹈劇場的概念風格外,其他如偶人的葬儀、撕扯,或行進換位的儀式化動作,稍嫌刻意,而演員出入與觀眾角色如何定位,也顯得模糊。我們追著創作的概念變化跑,不斷地解碼、建構,觀眾參與的邏輯,欠缺規劃,使得我們對整體創作概念的實踐,無法獲致更多完整的理解。最後,當所有表演者控訴的憤怒,透過群體集合行為達到高潮;儘管最後一句話:「珠穆瑪朗峰是唯一的小島」聽來像是對觀眾的恐嚇與預警,但因劇末結構不甚成熟,表演者一番集結遠眺、開門而去的動作,顯得有點「任性與耽溺」。

這群「再一次拒絕長大」的年輕人,或許不願接受劇場儀式中的謝幕,在他們選擇接不接受觀眾的當前或未來,我倒是願意為他們這次「集體造反」的創作動機,喝采!

註1:例如1966年由美國紐澤西州貝爾實驗室開始的「九夜劇場工程」計畫;參與者有知名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John Cage)與大導演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創作夥伴露仙達.柴爾斯(Lucinda Childs)等人。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行動/劇場的暫時時空《諸神黃昏》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14/06/14 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四連棟

文 謝東寧(特約評論人)

法國相當活躍的劇場導演歐利維耶.畢(Olivier Py)說過一句話:「我的作品除了劇場之外,再沒多說什麼了。」在其產量豐富的導演作品中,總是以劇場(空間的、形式的、元素的、歷史的…)本身與其劇本(文本)對話,這概念也不是新的,更早的莎士比亞也說「世界是一個舞台」;是的,劇場從古希臘發展至今,早已建構了一個可以容納「世界」的形式。

「華格納的革命指環」四部曲最後一棒,擔任演出的是四個團隊最年輕的再拒劇團,其在《諸神黃昏》中,用大膽堅定的姿態,盡可能地揚棄關於劇場的既成定義,融合諸多劇場元素,並採取平等的集體方式創作。在空間上,他們將演出場域定義為一個(公共)廣場,廣場藉由倉庫的門(入口)隔開兩個世界,外頭是文創的消費世界,裡頭形成一個暫時的(抗議)劇場(戲未開始,各種抗議的口號、歌聲,便此起彼落地響起),三面式觀眾席將舞台隔出表演區域,舞台上劇場機制全部暴露,燈光音響控制台分置左右兩邊,可以說,在這個舞台上,發生的與其說是「戲」,還不如比較接近「事件」現場。

這個事件,可以馬上令人連想到318學運的街頭現場,理念相同的一群人,為著同一目標聚集於此,除此之外,再拒劇團為作品名稱《諸神黃昏》下了一個副標──永夜的眾聲喧嘩,意圖為這場集會,以「聲音」為主角來構成這個劇場。而再拒在這個作品的主要目標,無疑地是想借華格納《諸神黃昏》的故事元素,不斷返回台灣社會的現況,以一種反「神」(霸權)的階級姿態,甚至反對劇中的英雄齊格飛,來宣示在我們的時代,不應有神(英雄)的存在(無政府主義?)。

這場理念的宣示,以反叛、質疑和辯證的方法進行,並混亂地攪和著燈光、聲響、文本、影像、裝置、肢體及大量的煙霧。譬如一開場螢幕上的高級餐桌進食影像、台下一張餐桌進行現場音效、另一張桌子睡著的四人不斷有人醒來喃喃念台詞(一個事件的三個現場,真實或虛擬?)。諧仿廣播電台主持人介紹華格納《指環》音樂中的「動機」,連帶嘲諷異性戀男性白人(直白男),或者二元論的誤謬(如果你討厭資本家,你是左派,如果你討厭猶太人,那你是右派,可是如果現在有一群猶太人資本家,你該怎麼辦呢?)。現場的音樂聲響製造、混雜著各種口號、宣言、主張或者是劇本台詞,舞蹈劇場式的肢體擁抱/摔落,憤怒的叫囂、冷靜的控訴,一群人將白色布偶分解,然後舉行葬禮,裝置水缸中的顏色泡泡,用即時影像的拍攝,製造核爆後的毀滅世界,最後大門打開,所有演員走出劇場,而觀眾重新面對,所謂「正常」的世界。

演出藉由「質疑」重新思考(意義的)「構成」,在刻意製造的紛亂無序場景中,啟動意義之重組,這方面,聲音的運用無疑是最精彩的,製造聲音的現場(物質性)與聲音合成後的「音樂」(精神性),包括各種樂器(物件)的即興、電子噪音、搖滾樂,社運民謠、聲音詩、廣播劇…,精彩地為我們展示關於聲音的辯證,也準確地暴露了「眾聲喧嘩與其背後」,尤其當噪音的進行在某個瞬間成為可辨識的音樂,一如意義的產生,在剎那間又開始崩毀。

但這個在劇場發生的事件,卻跟華格納《諸神黃昏》關係不大,創作群們費盡心思,向劇場之外的美學、哲學、社會學…借力,卻忘記返回劇場本身,譬如跟原劇本文本關係的處理,或者劇場中身體性(要表演或者不表演),而這也牽扯到參與演出的,到底是行動者還是演員?以及,更重要的,演出跟觀眾之間的關係。

318學運廣場上聚集的,是理念、目標一致的人們,而在公共性的劇場中呢?在演出進場時散發的「黃昏報」,拼貼了各種關於本劇的文字訊息,有一小欄活動資訊,寫著「藝術介入行動」,最後寫著「演出結束後,我們會有一場遊行,歡迎大家攜帶自製的標語、火炬共襄盛舉!」,最理想的畫面,應該是最後一個場景,觀眾紛紛尾隨著演員一起上街,而能啟動這場景的動能,恐怕還是得回「劇場」中尋找。

古希臘雅典城的市民,一起到山上的劇場看戲,藉由劇場討論社會與生命;華格納藉由「總體劇場」凝結整個社會與民族的共識。當然,創作者不必都得任重道遠,但卻不可缺少對於「劇場」本身的認識。而再拒劇團此次的實驗冒險,創造了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演出形式,期待這群創作者,能繼續為我們開發出,更深邃有趣的劇場風景。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若有屬於我們的指環,那會是什麼? 關於「華格納革命指環」

若有屬於我們的指環,那會是什麼?
關於「華格納革命指環」

要從整體評價鴻鴻策畫的「華格納革命指環」並不容易,因為就他身為策展人的身份來說,他理應不屬於展演者,而必須是外在於她/他們的,是站在組織者的位置上,否則就會變成作者中的一位,一位特例的、擁有論述制高點的作者,以至於策展在他那裏有可能成了他自己作品的另一種巧名;問題是在製作身份上,策展人如何說是自己策畫自己?這是論述者位置的矛盾,況且這若是一項創作,如鴻鴻的「黑眼睛跨劇團」參與其中的《女武神》,其他三組劇團(河床劇團的《萊因黃金》、EX-亞洲劇團《齊格飛》與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諸神黃昏》)的演出照理說不就成了從屬位階的前者註腳!

但實際的劇演情況又不是這樣,這四組劇團彼此保有各自的特質,如何詮釋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也擁有獨立的空間。然而,問題就在於它們為何被組在一起?假設把「華格納格革命指環」(以下簡稱「革命指環」)看成是一種集體製作,所謂策展人其實更像是召集人,而不是統籌在某個特定的策展論述下的展演。在劇場的製作層面上,這種各自表述的聯袂演出或許可以成立,但話說回來,「革命指環」是有策展人的,也制定劇演的論述,如劇目簡冊的說明;這是為了「致台灣土地上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作的,且以波瓦的話「劇場是革命的預演」強調此劇的意義「不在於證成華格納的當代性與在地性(證實了又如何),而在於接手過往未竟的革命」。鴻鴻在此說得好,立意擺脫我們眷戀於詮釋西方經典戲劇的文本,避開這種詮釋通常反而失卻自我主體化的動能,掉入崇拜西方為文化典範的意識形態與趨附。但就策展層面來看,「革命指環」就呈現了不一致性,若能回應視覺藝術對策展的理解,相信此劇反而能展開多向度、跨藝術類型的碰撞與連結;也就是說,組織議程,集結藝術與跨學科論述等各種力線,對在地政治與社會做出全面又分疏理層的反抗演習,超越僅是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場展示創意香水的販售。


黑眼睛跨劇團《女武神》

縱使有此等質疑,我認為,《女武神》與《諸神黃昏》跟台灣當下在地政治有關,是值得討論的,另外兩齣別具風格的河床劇團與EX-亞洲劇團則擱置一旁。首先要問的是,為何台灣當下在地政治的敘事得扣上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我們知道,這一兩年適逢華格納兩百周年誕辰的紀念,但時機的湊合與應景理應不是搬演它的理由;正如鴻鴻的卓見,「革命指環」在此是被視為革命的預演,而不是尼貝龍指環劇本在地詮釋的證成,但既然如此,何不完全拋開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的劇本,另寫,就算是單以華格納為名,內容純然是另一回事,只要有緊扣「劇場是革命的預演」這個理念就行了,不用綁手綁腳去創造劇本!其實,去詮釋尼貝龍指環也亦無不可,應恢弘地把西方文明(或地球上任何文明)視為世界性的文化遺產,納為己用,加以繼承。不可否認地,《女武神》帶出一種詮釋,但問題是什麼?

一,當劇作想要扣合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現實處境時,如何從這個現況的關注中同時也考掘出它的超歷史的敘事深度,就「革命指環」來說,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無疑是這個擔保,而能體現這個深度的是文學,虛構故事,或是所謂的神話:不是指虛幻不實的故事,而是帶有敘述結構的敘事體,例如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談的是南美現實社會中的奇幻,迷信、偏執、慾望、殖民、亂倫、是軍政府的暴虐與資本掠奪等等。相對於此,難道是我們缺乏自己世界的「神話」文本,還是找不著、沒去找,或尚未找到?或者,是我們自身的文學世界沒有超歷史的神話思維或深刻文本,所以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能幫助我們?

二,但如果認定我們是遭詛的流離與失憶,敘事扁平化,感知是拓樸位移而無法久占,因而無法犁深自我意識,去經營時間縱深的文本隱喻,猶如無法將時間歷程轉化為歷史敘事的「構造」(虛構的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的宿命,而唯有把扁平化的事件軌跡加以垂直化的遊蹤便是所謂的深度,形成一種所謂換喻式的深度,這一切也沒關係;凡是有助於我們批判在地政治,對尼貝龍指環的挪用、甚至「劫用」(détournement)是無須排斥的,就像鴻鴻的「革命指環」的做法。

三,此劇值得讚賞的地方是將尼貝龍指環劇本中的神殿置換成核電廠,在《女武神》裏,諸女武神成了受雇於佛旦的核電管理者,把演習的警報聲權充為危機狀態中一種聲音的主題動機,整個來說,從毀約、亂倫、暴力等諸多情事的劇本改編,從家到國家的治理比喻,以呼應台灣當前政治與社會危機,在《諸神黃昏》裏,街頭社運的臨場感更是被凸顯,反映劇團對抗爭空間、把觀眾拉回到事件現場的有意營造。

四,這裏有幾個細節值得推敲,就服裝來說,它絕非是單純的衣著,而是時空的符碼,可以是指某個時代,也可以是指某個假想、或所欲投射的想像時空,但在《女武神》裏則出現麻煩,佛旦與布倫希德的服裝(宴會禮服)顯得刻板俗套,而其他女武神則穿著一般時下的便服,使整個場景對人物權位的刻寫顯得有些浮淺;譬如說,即使穿同樣的衣服也未必不能彰顯角色的位階,簡單的布衫不就可以達到跨時代、跨文化的人種!就算是藉由錯置來進行辯證也不是這樣。但若要設計不同的衣著,在文化翻譯下的衣著詮釋又應是怎樣的設定呢?戲服不單是為了戲,更是召喚時空的記號元素,《女武神》的戲服揭示了這個難題,《諸神黃昏》反倒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五,在尼貝龍指環顯然是不可省缺的文本或「前文本」(pre-text)之條件下,《女武神》與《諸神黃昏》都涉及英雄齊格飛的前後事,英雄角色如何被理解並不是簡單捨棄的直白問題。英雄跟英雄主義是不同意義的,包括英雌在內,英雄是反權威的,其威力是反治理,反權力的把持,因而他∕她終究得要在戰爭中、在革命中死去、離去才算是,無論這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即使活下來、留下來了,終究得要歸隱於世的匿名化。英雄主義則相反,是對英雄的背叛、偽裝與可笑的模仿,是英雄的官僚化與體制化,是對英雄的文化資本盡最大能力的投資與再生產。換句話,即使沒有也無妨,但,不是不要英雄,而是不要英雄主義:英雄,代表個體行動力的位格,是逆反於英雄主義的聚眾光環。

六,在後解嚴時代的台灣,當英雄,隨著權力與能力遭到混淆不分時,逐漸遭到不當的幻滅,「革命指環」要賦予他∕她怎樣的在地反抗政治的生命型態呢?這是個問題,而「革命指環」本身到底又是指什麼?是革命成了指環,那不是成了弔詭的尷尬,因為革命在此成了慾望權力的誘惑,在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甚至是內在於革命本身的這種欲望的糾結,革命有如指環而受詛咒?再者,「革命指環」的英譯是a revolution unarmed,字句的玄機在於unarmed的位置,文法上原本是擺在名詞前面,如今被調到後面(revolution後面應有個逗點,但被省略),意指「革命,非武裝」,問題是:革命如何不武裝!或許思想可以,藝術可以,包括音樂、戲劇、造型物、詩或文學等等,卻總得要肩負召喚革命的行動,如「革命指環」那樣;這個行動不是革命本身,也不是置身度外,而是以演習的姿態、或替它進行各種檔案化的話語行動。

在「革命指環」裏,指環這個關鍵似乎欠缺劇演的關注,或許它不是文化翻譯的焦點所在,但既然它被宣稱了,如何詮釋是不能不問。想著萊茵河,在平和中,水面反映著陽光的璀燦,便被想像是水底的黃金,從風暴的來襲使河水失去光彩與復得,尼貝龍指環的敘事豐富想像力由此展開關於愛與恨、信物、產品、背叛、勇氣、欺騙、奴役與權力、毀滅與重生等的主題,再拒劇團的《諸神黃昏》又是給出怎樣的圖景。在劇末,演出現場拉開大門,華山文創園區的人來人往最後映入觀眾眼前,若說運動廣場的再現是《諸神黃昏》的現場概念,此刻正是場內的革命演習對峙於場外的社會現實,劇場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螢幕結構,像是喻指觀眾出場去面對,予以迎戰。《諸神黃昏》的劇演在此不給予完結,反倒像是開門邀請觀眾自己去實踐革命,完成我們可以有的篇章。於是,實踐是一件事,免不了縈繞於實踐行動當中、以及在它的前與後的左思右想,更包含一種能左右我們思想的文化敘事。那麼,相對於華格納的指環,說它是一個對權力的誘惑與詛咒,唯有英雄(如齊格飛)能基於愛而免於它的誘惑,面對威權展現了無畏的挑戰能力,同時也是愛的信物,卻仍無法化解它先天受譴的邪性,若有我們的文化敘事所能指認的指環,必須給予革除來獲致我們的和平,那它會是什麼呢?《諸神黃昏》的散場免不了有這樣的疑問,但毫無疑問,鴻鴻的「革命指環」是今年值得矚目的一齣劇場大作。

2014/07/27陳泰松

(轉載自ARTALKS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再拒劇團《諸神黃昏》落幕以及一些迴響



再拒的《諸神黃昏》演出告一段落了,劇終我們打開現實的大門走了出去,拆完台,劇場回到倉庫模樣,劇外的世界,海平面仍如預期般上升,而我們在眾聲喧嘩之後,一起迎接了今日的晨光。

這段時間有說不完的感謝,獻給所有夥伴、所有來參與這場實驗的觀眾,讓我們細細反芻,以下是一些些迴響。

▲南藝大視覺藝術學院院長龔卓軍老師:
「第一次看再拒,就看到對華格納總體劇團的反叛與再辯證。
『諸神的黃昏』中,聲音劇場不再只是總體化的聲音,影像不是總體化的影像,身體也不再是總體化風格化的身體。三者如同三個平面,在煙霧、電台、喃喃獨白、蒼白告解與對立咆哮中,交叉展開。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從賤民區進入而脫出的再拒,把工作團隊、演員與非演員、後台操控與前台表演,打散,再融合成一種非融合狀態。
我們知道尼采強烈批判過華格納總體劇場的概念,思農告訴我布列希特依此,再創造了開放辯證的人民總體劇場,但此一辯證,不免又形成了新的總體。我感覺再拒企圖再度打開這個辯證,所以,開放式的出口與總體,透過太陽花運動、反核、個體生命政治、反直白男性的新辯證,在形式與內容上,噴發出了一個賤民式的破毀總體。那是某種在碎片中的,待思考的新總體,一個眼前不再有任何總體的敞開式蒙太奇。 值此香港立法會再度形成爆炸局面之時,再拒的努力,以及混沌中的精準,讓我耳目一新,興奮與低迴莫名。」

▲劇評人吳思鋒:
「如果放在這幾個月台灣劇場出現的諸多顯性指涉『台灣』、『學運』、『社會』的劇場作品的比較平面上,再拒的《諸神黃昏》是這組作品序列裡最具反應能力、現實/劇場形式辯證意圖的。是的,它的連帶關係主要並非通過『主題』表現出來,而是這十人集體創作意欲通過『無導演』、『廣場』等概念加以實踐,此種『去中心』的危險作法容易失序、無根,另一方面則使人想起再拒好幾位成員於學運期間時常待在賤民解放區的時景。
諸神毀滅,重新洗牌。人的世界,海平面如預期般正在上升。
最後一日,兩場!若是喜歡李銘宸作品的觀眾,更要看,更要『往裡面看』。喜歡行為藝術的人士,就『往側面看』吧。」

▲旃陀羅(Kandala Commune)公社,獨立發行噪音、自由即興唱片負責人張又升:
「很少有一部戲,可以讓人用聽的,閉上眼睛還能自成一格,並且是出於對聲音的好奇,讓你不得不開眼看戲。諸神的黃昏,在戲的內容上,是各種價值的戰爭,戰爭的盡頭是崩壞,崩壞的盡頭是新生。在戲的手法上,也是各種元素的糾纏,不只音樂、文本、燈光、影像與裝置不易分出主次,音樂內部各種風格也相繼發生、彼此融合:從器物/樂即興、電子噪音與取樣、搖滾樂,到社運民謠、聲音詩和廣播劇等。不敢想像他們要花多少時間把這些東西擺在一起,看完後我真的覺得好爽,可是覺得他們好累!滿地的器材與垃圾懶得收啦!」

▲T.O.P.派對劇場 陳孝齊:
「很少看見在臺灣這麼有心,又極具實驗性精神的劇團。真誠的結合多媒體、聲音實驗,將華格納的歌劇巧妙與社運抗爭現場做連結,是值得大家買票觀看的作品。」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由此進入了沈默 -寫在再拒劇團《諸神黃昏》演出前



文/黃思農

 「『由此進入了沈默』她說。我便想像這個沈默空間的進口。
不同的人生命來到了不得不停止的一點,運動的繼續運動,以其盲目、無所以、不斷重複就以為堅持的方向繼續運動,無視那些離開的人:方向那麼吵鬧,他們無法再聽到靜默的聲音。」
-黃碧雲《沈默.暗啞.微小》


華格納、總體劇場、德意志、動機論、革命、諸神黃昏與平民崛起……從去年10月工作這齣戲開始,我思索著我們如何與這些龐大的字詞對話。過程裏我想起兩年前第一次抵達柏林,父執輩的朋友、聲音藝術家Chino Shuichi邀請我到了一間東柏林的小教堂,用二胡和他現場彈奏的管風琴即興,祭壇的後方看過去是一大片透明的落地玻璃,一棵高聳的老樹靜靜佇立在窗外的庭院上。

我演奏得非常用力,卻無法企及Chino在整個教堂製造的龐大音場,如果說世間的所有自然音,會出生、成長、衰竭並且死亡,管風琴不僅僅以其巨大的音量與和弦的飽滿自鳴,它能在演奏過程結束前,以無止盡的延音讓聲響永不消逝。「因為這個樂器的設計目的,聲音是來自於天上。」Chino在回程的地鐵上和我說。然而,後來我想,不會死亡的聲響不僅僅來自於神,發電機與空調亦不會消逝;華格納所生存的19世紀,正是工業革命發展最為蓬勃的一段時期,沒有遠近感的Lo-Fi聲景決定了這兩百多年來我們生活的基調,日本學者吉見俊哉將這個過程稱之為「沈默之死,噪音之聲」。

一次又一次的排練過程裏,我們凝聽著各種聲響:飛機領航員的廣播、店面裏傳出的流行樂或舞曲、街頭抗爭的聲音、高級餐廳裡的碎語與政治人物的演講,我們試著模擬、重塑甚而變造它們;或者,我們即興誦讀著詩句,尋找每一個字句在發聲上,純物理性的音量、音高與節奏變化;二胡之弓摩擦琴弦的噪音,搭配綜藝節目來賓,侃侃而談英雄齊格飛的死亡,死亡就此被語言消減它該有的重量;直至劇末,群鴉回到了英靈殿,訴說著啓示錄般的末日光景,我們鼓噪,乃至眾聲喧嘩。在一個沈默死亡,無法消除噪音的時代,人類的感知反而縮回了身體的最深處,現實裏的人們不再真實的聽見彼此。對應於我們所期待的劇場,它必須是實驗各種可能的表現,開啓沈睡的感官與想像的另途。

歷經八個月的集體創作,當我們從頭檢視華格納,不再在意他以多大的音量,轟炸包廂裏的貴族和前排的新興布爾喬亞階級。《諸神黃昏》改寫了北歐神話裏巨人族與諸神大戰,讓世界的毀滅繫於一場愛情的背叛、女武神燃起的憤怒火焰之中。現實中的華格納曾經加入無政府主義的革命,卻在下一個世紀,成為了希特勒所頌揚的德意志精神代表,近三、四十年則如齊澤克(slavoj zizek)所言,華格納的歌劇在諸多的版本詮釋下被綁架到了左翼的陣營。究竟這場創作者跨越時空的虛擬歷史對話,反映著兩百年人類集體的感官與意識經歷的什麼改變?我們,或者華格納,該如何循著神話的路徑,以悲憫的目光注視著當下人類所面對的苦難與困境?諸神黃昏之後,是永夜,是平民的崛起,以其無可質疑的姿態,群眾紛雜的聲音合而為一,個體就此淹沒在時代的癲狂與急劇的前進洪流之中;我們的生命,亦來到了那不得不停止的一點,交會的傾刻。

「由此進入了沈默。」
然後,我們開始凝聽。

《諸神黃昏》演出預告



華格納的 《諸神黃昏》改寫了北歐神話裏巨人族與諸神大戰,讓世界的毀滅繫於一場愛情的背叛、女武神燃起的憤怒火焰之中。現實中的華格納曾經加入無政府主義的革命,卻在下一個世紀,成為了希特勒所頌揚的德意志精神代表,近三、四十年則如齊澤克(slavoj zizek)所言,他的歌劇在諸多的版本詮釋下被綁架到左翼的陣營。究竟這場創作者跨越時空的虛擬歷史對話,反映著兩百年人類集體的感官與意識經歷的什麼改變?我們,或者華格納該如何循著神話的路徑,以悲憫的目光注視當下人類所面對的苦難及困境?

再拒劇團即將於6月13-15日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演出華格納歌劇作品《尼貝龍指環》中的第四部、也是最後一部──「諸神黃昏」,我們站在當代的角度重新演現這個歌劇;脫離「樂劇」的形式、調度各種劇場元素、改編並翻轉《諸神黃昏》的革命意涵,重探華格納「總體藝術」的未竟之志。

演出場次:
6/13 Fri. 21:00
6/14 Sat. 16:00, 21:00
6/15 Sun.16:00, 21:00

演出地點: 華山1914文創園區 四連棟 D棟(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華格納革命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A Revolution Unarmed
河床劇團 x 黑眼睛跨劇團 x EX-亞洲劇團 x 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挑戰歌劇史上最雄心壯志的革命性作品—華格納《尼貝龍指環》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02-3393-9888

★指環全本套票:NT.2100/套。加贈「伊聖詩精油+華格納專書」全本套票禮。
★黃金雙檔套票:NT.1200/套。加贈「strelka指環特別版羅賴把」1支。
★全票:NT.700/張
★學生購票、團體票10張以上可享8折優惠。
★兩廳院之友購票、刷國泰世華信用卡、誠品會員購票可享9折優惠。

共同創作: 王詩琪、吳青樺、張亟米、曾彥婷、黃亭瑋、黃思農、黃緣文、劉柏珊、蔣韜、鄭尹真
舞監:張以沁
攝影:唐健哲
影像導演/剪接:曾彥婷
影像音樂:黃思農、蔣韜
影像音樂後製:蔣韜

更多資訊:Facebook
華格納革命指環 Blog: wagner-arevolution.blogspot.tw
再拒網誌​:against-again.blogspot.tw
票務請洽:​0916-956-829/Email: infowagner2014@gmail.com

本製作之首演獲國藝會第四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補助
贊助單位:國藝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建弘文教基金會、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基金會、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黑眼睛跨劇團
演出單位: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EX-亞洲劇團、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創園區
合作單位:伊聖詩、STRELKA、日光大道健康廚坊、讀冊生活
媒體協力:art plus、art map、muzik音樂雜誌、yourart藝游網、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誠品生活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華格納革命指環】諸神黃昏─永夜的眾聲喧嘩


永夜的眾聲喧嘩
              
              -再說一次,剛剛的話。
              -他沒聽見其他烏鴉的警告,惡人的長矛刺入了他的背脊。
              -他做了什麼?何以致此?
              -毀棄了誓言,背叛了愛情。
              -誰?
              -就是他,屠龍英雄,他的妻子向惡人暴露了他的缺點。
              -他的妻子憎恨他?
              -他的丈夫背叛了她。
              -憤怒使她決意復仇?
              -世界背叛了她。
              -她也許還愛著他?
              -也許。但他遺忘了她。
              -遺忘?
              -遺忘,惡人使他遺忘。
              -所以我們失去了英雄,失去了美好的結局?
              -(沉默)
              -天會繼續黑下去嗎?
              -(沉默)
              -我們要飛往哪裡?
              -有陸地的地方。
              -去做什麼?
              -告訴人類我們的見聞:惡兆,異相,消失的偌大音場。
              -如何述說?
              -鼓譟,乃至眾聲喧嘩!
              -那是什麼聲音?
              -有女人在歌唱。
              -然後呢?
              -火焰將再度升起。
              -然後呢?
              -火焰將再度升起。                                                                  

                                                                                                           ──群鴉

【華格納革命指環】四團聯演
再拒劇團 諸神黃昏 Götterdämmerung》


共同創作——
王詩琪、吳青樺
張亟米、曾彥婷
黃亭瑋、黃思農
黃緣文、劉柏珊
蔣 韜、鄭尹真

演出場次——
6/13 Fri. 21:00
6/14 Sat. 16:00 21:00
6/15 Sun.16:00 21:00

購票網址:http://goo.gl/iYjZ55

Facebook: 華格納革命指環   
Tel: 0916-956-829     

林其蔚聲音表演 May 30-31, 2014 @寓吧-明天的麵包



林其蔚聲音表演

May 30-31, 2014 每晚20:30 @寓吧-明天的麵包


第一晚—
(1) 法西斯音樂   (2) 民主音樂

第二晚—
寓吧夜譚


林其蔚,1971生於台灣台北,曾研讀法語,傳統藝術及媒體藝術,發表展覽、演出,出版實驗音樂唱片與聲音歷史研究相關專著。
詳見:http://linchiwei.com/

摘自《藝術與社會》研究資料庫的創作者介紹:林其蔚是台灣聲響藝術的先鋒,並且是90年代以來參與台灣另翼文化的中堅份子。從90年代開始即投入開發聲響實驗,為噪音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中的一員,並結合身體行動、行為表演探索感官、意識的極限,與嘗試開發新的知覺模式。他對於聲音物理與身體反應之間的研究興趣,結合了對生 活、社會體制與文化層面的觀察,作品中總能運用二者呈現交互指涉的意涵,林其蔚的創作運用多樣化的媒材,從身體到頻率、文件裝置、影音媒體和實驗影片拍 攝,並將這些都視為「生命的雕塑」,他實踐生活就是創作,而創作也就是他的生活。除聲音、裝置等個人創作,還曾主辦過<破爛節> (1994)、<後工業藝術祭>(1995)、<裂獸之歌> (2002)等大型活動。

表演者紅包,酒水及場地費:380
(含一杯義式白蘭地及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請至「寓吧-明天的麵包」社團留言報名:http://www.facebook.com/groups/apartmentbar/
---------------------------------------------------------------------------

關於「寓吧-明天的麵包」——

“為了不浪費,配著熱咖啡,我們吃下唐.娜漢妮娜與唐.安東尼奧老人分享痛苦的證明,吃下變為分享的麵包和光明的痛苦……。”
-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 (EZLN) Subcomandante Marcos

延續再拒劇團從2007年開始的《公寓聯展》,2013年第四屆演出結束之後,「寓吧-明天的麵包」慎重開幕,我們不定期於公寓舉行派對、音樂、詩歌、行為、鋼管、Live art、BDSM秀、偶戲及聲音表演。義大利慢食Nelson匠心選酒, 且走進小隱的寓吧, 烤一塊稱之為明天的麵包, 演奏我們今日的歡愉、痛苦與希望! 誰說台北不再有「地下」文化? 讓我們從公寓「四樓」重新開始!

※ 報名方式
空間有限以預約制優先入場,以下兩種方法:
(1)請搜尋FB社團:寓吧-明天的麵包
請申請加入並於活動下方留言,將以留言先後次序統計人數,並回覆確認入場資格

(2)Email報名:請將您的電郵,姓名電話以及入場人數寄到 yubar2013@gmail.com,我們將以報名先後依據統計人數,並回覆確認信件

※ 入場方式
晚上8點即可按門鈴入場,現場付費。演出於每晚8:30於新店七張公寓進行(表演開始後請勿按門鈴)。8點亦開放當天候補及部份站票,表演結束之後則可自由入座。
(◎注意:預約放鳥兩次將不能再參與之後的所有節目)

關於 義式白蘭地/ Grappa

若是追溯其最早文字紀錄是為1451年,一個義大利Friuli省的當地人叫作Enrico將釀造完葡萄酒的皮、肉、梗、子的部份蒸餾成飲品稱為Grape,而當時這個飲品的製作概念,就是希望能完整萃取葡萄的風味,如今更是有各式單一品種的Grappa,皆能夠表現出各式葡萄的風味特色。作為寓吧的招牌酒品,我們精選了義大利西北邊皮蒙特區的Montanaro,以及東北地區的Marzadro,建議低溫純飲最能品嚐葡萄纖細美好風味。

[寓吧藝術季]●WEEK 5: 耽溺悅樂繩責 /小林繩霧&南西 (皮繩愉虐邦)

繩縛表演於上世紀中期流行於日本SM
情色酒吧。這是真實上演在觀眾面前的感官劇場。表演往往是即興、不事先安排的。觀眾們坐在伸手可及的距離,看著表演者的每個呼吸、每個皺眉、嘴唇的開合,聽著繩師與繩模的低聲對話、喘息、呻吟,感受他們的體溫變化。看她受著種種折磨,壓抑、苦悶的張力形成一種淒美感,與暗潮洶湧的情慾悸動合而為一。因為受苦,而成就了一種昇華的美。
隨著繩縛漸漸受歡迎,乃至從日本推廣到歐美,表演形式也從近距離的小劇場變為大型舞台表演。絢麗精緻之餘,真實情感的直接表達反倒受限了。
藉由寓吧這個親切、有私密感、彷彿在自家客廳的場地,小林繩霧與南西希望重現繩縛表演的初衷。以真實的痛楚與歡娛,在近距離傳達情慾與情緒的流動,帶給觀眾深入心靈的震撼。


ARTIST / 小林繩霧&南西 (皮繩愉虐邦)
小林繩霧:2003 於日本東京學習繩縛。2011年起於東京、倫敦、莫斯科、澳門等國際場合表演。2013 年出版華文世界第一本人體繩縛教學書《繩縛本事》,熱賣中。
南西:現任皮繩愉虐邦劇團團長,2009
年加入皮繩愉虐邦後成為該團大部分表演的構思者、導演、與演員。為繩縛表演注入戲劇元素,將表演帶上國際舞台;多次受邀前往大專院校演講,並涉足戲劇、舞蹈、音樂領域表演。
皮繩愉虐邦(BDSMtw)是台灣第一個關注BDSM與性別平等議題,同時活躍於多元情慾藝術展演的社運/表演團體。積極透過各種公開聚會、活動、表演凝聚台灣的愉虐社群,試圖讓作為性少數的BDSM愛好者能有公開發聲、爭取情慾權利的可能


場次 /
5/7(三)20:30
5/9(五)20:30
5/10(六)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寓吧藝術季]●WEEK 4: 戀虐情慾愛 /妮可 (皮繩愉虐邦)

《皮繩愉虐》爲《BDSM》的轉譯,後者原意爲束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與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即D/S),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即S/M)
BDSM的繩縛表演又是什麼呢?繩縛作為被呈現的一種技藝,因此其形式固然不脫一個負責綑綁的「繩師」,以及一個接受綑綁的「受縛者」。希望能呈現給觀眾的是流暢的綁縛技法、以及繁瑣的繩縛與裝飾所呈現出的、身體與繩索的線條之美,這樣的美感是希望能喚起觀賞者情慾的。
但另一方面,也正由於繩縛背後所承襲的文化的多樣性,因此究竟這樣的綁縛意味著甚麼,繩師與受縛者之間的關係是甚麼,在不同的表演中有不同的底蘊和情意。它可能表徵的是BDSM中那種帶有情慾的支配與占有關係、也可能是在受縛者痛苦的皺眉與喘息中所流露的「美麗的受苦」,或許就如同默劇一般,要靠觀眾細心的詮釋和體會。


ARTIST / 妮可 (皮繩愉虐邦)
皮繩愉虐邦是關注BDSM與性別平等議題,同時活躍於多元情慾藝術展演的社運/表演團體。
皮繩愉虐邦由一群來自社會各處、各行各業的朋友共同組成。無論原本是表演藝術工作者、學生、上班族、設計師......共同之處是對於BDSM近乎偏執的愛好,以及企圖將愉虐的美好推廣到世界各處的野心。我們積極透過各種公開聚會、活動凝聚台灣的愉虐社群,試圖讓作為性少數的SM愛好者能有公開發聲、爭取情慾權利的可能,並且積極與各種性別運動團體,如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同志諮詢熱線、性別人權協會等串聯,共同站在性別多元的立場上促進台灣的性別平等。
本節目由人稱「妮可」的舞真夜女王領銜演出。舞者出身的她,以其自縛吊表演得名。她多次舉辦的《舞動繩姬》展演,都可以見到她以繩為軸,懸吊起自己而舞動的美麗身影。長期赴日取經後,更是每月固定舉辦《真。繩會》沙龍,企劃營造更多的在地繩縛經驗。註:三天的表演人員將略有不同。


場次 /
4/30(三)20:30
5/2(五)20:30
5/3(六)16:30
5/3(六)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寓吧藝術季]●WEEK 3: 準時2014 /曾彥婷



『……空間於縮距與擴張之間流動;於這樣細緻的技術劇場操作過程,透過「偶」的反視,以及偶與周遭光影聲效的連結,彷彿悼祭著一具擺盪於破敗與死亡之間的生命,含有隱隱的,人與世界的神秘聯繫,腐敗的詩意於是蔓生。』--表演藝術評論台評論人 薛西
《準時:一件使用說明》2013年於再拒公寓聯展首演,此次因應寓吧藝術節演出埋頭發展,將帶來新的火花瞬間。河童將收集的玩具及平常使用的工具帶入公寓,現場拆解又重新組合,咿咿呀呀支吾成聲,對待公寓亦然,電流四竄明明滅滅,創造一個當下的時間與房間,也邀請觀眾一起參與。


ARTIST / 曾彥婷
人稱河童;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及英國溫布頓藝術學院MA Visual Language of Performance,主修燈光設計,進修物件劇場,近年來在劇場內外嘗試不同面向的創作形式,涵括舞台燈光設計裝置錄像偶戲及物件表演,著迷於沒有生命但有靈魂的東西,作品多以空間及日常物件碰觸描繪人的內在狀態。


場次 /
4/23(三)20:30
4/25(五)20:30
4/26(六)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寓吧藝術季,節目公告]●WEEK 2: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 /蔣韜

《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4/18(五)20:30,因觀眾座位數量有限,本場次已結束網路訂購,亦連同現場購票也暫停服務。請欲選購本周節目場次的朋友特別留意喔~
其他場次歡迎選購:4/19(六)20:30、4/20(日)20:30
---
當我們閉上眼睛,便什麼都看不見,但是聲音卻是沒有辦法被遮蔽的存在。因聲音俱備這樣的特質,它更有潛力被塑造成像是失眠夜裡那些穿越你的頭顱在你的意識裡不斷縈繞的話語和想法一般......
資訊與購票連結 /http://goo.gl/3yGUDc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寓吧藝術季]● WEEK 2: 你最愛的晦暗和你最愛的意識 Your Favorite Half-light, Your Favorite Consciousness /蔣韜

在為劇場創作音樂及設計聲音的幾年過程中,我開始企圖探索聽覺元素在空間與氛圍的營造上所能夠扮演的位置,因而累積了一些適切的音樂語彙,主要體現在重覆性、環境 (ambience)、與偶然性 (aleatory) 這三個元素上面。
這個作品採取的是一種以第二人稱的角度來設定。也就是說,這些聲響存在於另一個人的意識裡,你。
當我們閉上眼睛,便什麼都看不見,但是聲音卻是沒有辦法被遮蔽的存在。因聲音俱備這樣的特質,它更有潛力被塑造成像是失眠夜裡那些穿越你的頭顱在你的意識裡不斷縈繞的話語和想法一般。正如意識流寫作風格得以引領著閱讀主體在各個不同角色的意識之中不斷地流動,《你》這個作品也企圖透過存在於空間各個角落與物件之中的聲音,引領觀眾進入另一個人的意識之中,感知一個他者的夢魘。
這些聲音符碼,暗示著意識主體也暗示一個不在場的女性。

ARTIST / 蔣韜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大學時期修習導演,畢業之後從事劇場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工作,也玩過獨立樂團。近年劇場音樂設計作品有:外表坊時驗團《春眠》、 同黨劇團《奠酒人》、黑眼睛跨劇團《活小孩》、莎妹劇團《愛愛iI》、再拒劇團《我在這》。電影配樂《裙襬上的夏天》曾獲得2012年金穗獎最佳音樂。2012年於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所策劃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發表音樂行為《表演。在南海藝廊》,同年以聲音作品《妳最愛的晦暗和妳最愛的意識》參與再拒舉團秋季劇展《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於台北和澳門演出。其劇場創作作品大多是探索音樂與劇場表演有機互動可能性的表演事件。

場次 /
4/18(五)20:30
4/19(六)20:30
4/20(日)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寓吧藝術季,節目異動公告]●WEEK 1: take a shower /林人中

《電梯裡有人 Something Wrong With Elevator》因場地技術條件限制無法順利克服,故更動節目為《take a shower》。造成您的不便,再拒劇團致上萬分歉意!
已購買4/11(五)20:30、4/12(六)20:30、4/13(日)20:30場次票券之觀眾,若您有更換觀看節目、或是退票需求,請於4/11(五)19:00以前來電0974-010-563陳小姐,洽詢相關換、退票事宜。


 
開幕演出
●WEEK 1: take a shower /林人中

演出介紹(就是歌詞沒錯):
坐妳愛坐的公車 去你愛去的那條街 懷念你的時刻 突然覺得好熱
穿你愛看的藍色 哼你愛聽的一首歌 想起我的快樂 突然覺得好熱
在這充滿你的街道 我拼命地奔跑
直到滿身汗水 才回到家裡把一切洗掉
快來一場冷水澡 狠狠從頭沖到腳 管它愛不愛情 都隨著泡沫放逐下水道
快來一場冷水澡 凍結所有的煩惱 也許愛來愛去到最後不如沖個冷水澡
看你留下的可樂 喝了一半就不再喝 懷念你的性格 突然覺得好熱
看你寄來的卡片 寫著祝我新年快樂 想起我的不捨 突然覺得好熱
在這充滿你的城堡 我不停地尋找
直到滿身汗水 才打開龍頭把一切洗掉


ARTIST / 林人中
行為藝術家與劇場策展人。


場次 /
4/11(五)20:30
4/12(六)20:30
4/13(日)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寓吧藝術季]●WEEK 6: 白色印象記憶書寫 /魏雋展

 
閉幕演出
白床單、白肌膚,白亮的病房燈光。我將身體獻給離去的你,讓你拖著沉重的身體但踏著輕快的腳步舞著;我站在此刻,你在回憶彼端,通過白色隧道,我們相遇。魏雋展從白色印象展開對父親的記憶書寫。在他手中的白紙,將巧妙地幻化成父親的身影、醫院的場景和記憶裡的小時候,穿梭、遊戲在每一個與父親相處的場景中。


ARTIST / 魏雋展
七年級新生代台灣劇場演員。與觀眾對話、引發觀眾共鳴,與觀眾一同在劇場裡感受呼吸與心跳,是他身為一個演員的信仰。
從生活出發、觀察、整理的日常性創造,將「personal experience」轉化為「public issue」,觀眾永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見他透過成熟的表演語彙,裁切、選擇與結構一個議題與價值體系的挖掘,展現對生活的反思詰問與辯証。



場次 /
5/14(三)20:30
5/16(五)20:30
5/17(六)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寓吧藝術季]●WEEK 1: 電梯裡有人 Something Wrong With Elevator /林人中

4/11最新消息:[寓吧藝術季,節目異動公告]●WEEK 1: take a shower /林人中


開幕演出
這是一個與幽閉恐懼症有關的作品。但是沒有人會因此感到無助或恐慌,因為這棟公寓沒有電梯,所以沒有人會被困在電梯裡,當然電梯裡也沒有人,所以才覺得有人不是嗎?

ARTIST / 林人中
行為藝術家與劇場策展人


場次 /
4/11(五)20:30
4/12(六)20:30
4/13(日)20:30


節目場次表│http://goo.gl/WwKXy3
入    場│380元 (附贈一杯義式白蘭地或其它種類硬性或軟性飲料可供選擇)
套    票│任選2檔節目,700元 (節目恕不重複)
購票方式│採網頁預訂匯款,現場取票:訂票專頁網址http://goo.gl/3yGUDc,訂票後請於三日內匯款至指定帳戶,逾期將取消訂單資格。洽詢電話0974-010-563陳小姐、劇團信箱against.again.troupe@gmail.com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團結的人民 永遠不被擊潰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 Chinese version @Taiwan
.
智力革命歌曲中文
曲:Sergio Ortega
音樂聆聽及下載
中文詞:Snow Huang, Tao Chiang
歌詞下載
演唱者:黃緣文,黃思農,劉柏珊,蔣韜,薛儁豪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團結 的人民  永遠不被擊潰
團結 的人民  永遠不被擊潰.

起來,歌唱
我們將要勝利
憤怒的聲音
將帶領我前進

我要 請你
與我並肩同行
你會 看見
我們的歌如太陽花 一樣
綻放
在紅色的曙光
鮮血 覆蓋
在自由土地上

起來,對抗
我們一定要勝利
自己的權益
要自己去努力

不要,忘記
絕對不要放棄
生存的戰場裡
讓勞動和抗爭覆蓋這片
土地
讓自由的聲音
召喚 我們
無懼的向前行

而如今 這人民
從挫敗 中站起
用劇烈 的聲音
在呼喊 前進!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 vencido
團結  的人民  永遠不被擊潰
團結  的人民  永遠不被擊潰.

起來,歌唱
人民將要勝利
全球被壓迫的人民
都在召喚真理

舉起 左手
燃起這火炬
勞動的果實
奪回到自己手裡讓那
 與勇氣
不服從的權利
開啓 我們
自由的新生命

而如今 這人民
從挫敗 中站起
用劇烈 的聲音
在呼喊 前進

起來,歌唱
我們將要勝利
憤怒的聲音
將帶領我前進

我要 請你
與我並肩同行
你會 看見
我們的歌如太陽花 一樣
綻放
在紅色的曙光
鮮血 覆蓋
在自由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