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劇評】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評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


文/林意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看實驗劇場是累人的,每個細節及配樂都是令人質疑是否具有雙意義,整齣戲在演,觀眾腦袋也是不停的轉動,或許不如想像的複雜,創作者和演員只是用人的本能讓觀眾了解些什麼,這就是小劇場衝突且迷人所在。

一開場以默哀做為楔子,舞台上四位演員不斷向上延伸,彷彿想要抓住些什麼,卻囚禁在狹小的空間中,不斷不斷掙扎扭曲。整齣戲並非具連續性完整的情節,而是支零破碎的拼湊而成,就如同每個小螺絲都具有天生所賦予的內涵而個別存在,卻又因為某些相似性而互相牽連。以無數句「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來貫穿整劇,可能是一句話、一位傳奇人物或一份職業、一個時間點,用誇張僵硬的肢體來詮釋人類努力追逐夢想,卻可能成為自己所不是的人悲哀中。

演員表現令人讚許,導演直接處理劇情的核心,不冗贅。其中一幕,演員面無表情喃喃自述「一天只能喝2杯咖啡3根菸、一星期要減掉8公斤、一個月要看1次診」以卡農的形式不停的覆誦,搭配背後數字影像的出現,強化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重複性的強迫,機械化的堅持規律與量化原則。其中令筆者最印象深刻是,薛儁豪飾演的麥當勞叔叔,沒有任何的獨白,只用肢體,規律的打開卡通電視、刷著牙、和著浪漫瀰漫的德布西《月光》,驕傲的穿上黃紅色的制服,帶上面具,下巴抬高高的走向光明的門外。夜晚後,轉換成貝多芬變調的《月光》奏鳴曲,持續的反芻怵目驚心,紅色假髮以及鮮黃色的衣服,似乎在諷刺著麥叔叔未知的未來,而夢想是否也變了調?

林強的《向前走》,隨著重拍低音節奏搭配四位演員有力的動作,應該是振奮人心的歌曲,卻令人動容,枉然到底一生中自己要的是什麼?歌詞中「不管是幼稚也是樂觀,後果若按怎自己就來擔。原諒不孝的子兒吧!趁我還少年趕緊來打拼。」多少人能夠順利成就自己的夢想?多少人因為父母或社會紀條或因別人的主觀意識而桎梏,就如同王安琪與陳雪甄,不管是販賣保險套的銷售員,或是聽著父親電話聲,獨自在倫敦闖蕩的演員,從呱呱落地,就被教導好好讀書、要當好學生,要找份好的工作別讓人擔心等,反諷著,人緊緊抓著自己所認為的夢想,卻又制式化的強迫自己相信,失敗會留在昨天,而《明天會更好》。

整齣戲演員表現到位,結局用一把電吉他從天而降粉碎在舞台上,似乎是導演詼諧手法,以巨響劃破沉靜,也驚醒了觀眾。唯獨較令筆者疑慮的是這齣戲並沒有限制年齡入場,一開始就有SM女王滴蠟燭、皮鞭等劇情畫面,對於兒童觀賞是否有欠妥當。而姚淳耀比起《一頁台北》電影中的演出,又更上一層,或許面對面傳達的劇場比起隔著電視窗的電影,情感張力較為直接傳達,可以感受到演員的誠懇。最後總論是,令人期待再拒劇團未來的作品,期待其能保持這份拒絕長大的赤子心,持續小劇場的原創性精神,創作出雋永不朽作品。

演出時間:2010年5月22日p.m.19:30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原文刊載於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